【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数学教学的改革又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以教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变学会为会学、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新的教育观,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形象必将发生变化。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将会成为数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满意、愉快、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情感氛围,可以引发学生与教学互动,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3-009-02
一、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我认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活动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我们既要把握好指导课堂活动的思想和原则,又要科学地操作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控制环节。
运用多媒体,创设视听情境。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它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创设视听情境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学中有乐、乐中有学。如,教学“从不同方向看”时,播放《盲人摸象》媒体动画课件,听故事,在看、听、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观察一个物体不能只看局部,应该从整体上来分析。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
数学是很多学生感到学起来比较吃力的一个科目。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克服“惧怕”的心理。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趣闻轶事、寓言故事或奇思妙想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的气氛,制造一个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课堂氛围;教师的备课、讲课和辅导要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置身于数学问题或社会实践之中的意境,让学生想有可想之物,思有可思之处;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不是抽象的符号和死板的公式定理,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和动力。如“负数”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我们可以举个身边大家都熟悉的事例讲解:有个人开饭店,赚钱了就用正数,亏本的就用负数表示。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也是当前课改中教师所努力追求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年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生活环境等因素, 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在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从学生喜欢的实物、实例入手,通过生活展现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二、创设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探索新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北师版教科书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内容的插图,大都展现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旨在提示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去探索数学,主动地与同伴交流,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能力,而重要的是获得自己探索数学、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亲身体验如何学数学。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由此,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数学学习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的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设有具体情境的数学活动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有关的数学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课前为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凭借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观察,抽象出他们熟悉的几何体,进而通过“议一议”探讨生活中的几何体,了解物体形状的特征。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对现实情境的惑受进行探索,将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仕,发展自身的空间观念。
2、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3、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与人合作的结果,使学生不仅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帮助和启示,而且数学思考能力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如教学“发现平方差公式”时,学生在利用学过的多项式计算:①(2a+3)(2a-3) ②(1+2x)(1-2x)③(100+1)(100-1)④(x-3)(x+3)的具体活动情境中,小组合作寻找规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发现,同组讨论、纠正、完善、归纳、概括,得到平方差公式。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欣赏自己的发现,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欣赏本组的成果,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积极构建数学知识。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生成发展的过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4、大胆创新,在表演、游戏中学习。 新课程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试想,假若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他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签、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引导学生练习,让数学课堂优质高效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手段。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师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与学的程序————具有教学、教育、发展、反馈多种功能。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除围绕本节课的重点组织基本练习活动外,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放练习题,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作出不同的解答。为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提供广阔的驰聘天地,使不同水平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反映,让学生个性尽情飞扬。同时可以在练习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
四、营造宽松、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数学知识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要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形成宽松活跃,开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生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展示个性,有利于开放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营造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教学氛围,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日历中的方程”时,教师用“请大家考虑一下,对于这个方程你能用多少种方法列出来?越多越好。”和“考虑成熟的同学,谁能说一说你的列法。”两个问题情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投入到学生中创造了机会,为学生施展个性创造了机会。其次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情感、心态、情绪等方面组织、调控课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数学,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避免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时,教师要及时加以指导、点拨,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学生体验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感受,使教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普通一员,要融入到学生之中,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如何探讨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虽不成熟但经过学生自己大脑思考的独特的判断,特别是其中有建设性的和创造性的价值意见,教师能加以珍视。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论“如何将许多瓶量不同的水变成每瓶都一样”时,一位学生很兴奋地马上站起来说“把水全部倒掉.”这时教师不但没有怪责学生反而和颜喜悦地鼓励说“你的方法真有创意,要是水的总量一点也不能少,你能想出像这样好的方法吗?跟你的同学说一说.”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合作学习得以继续进行.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承认并尊重个体在群体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种开放、宽松的氛围中,一方面学生均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表现自我,另一方面可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学生愿意大胆 、真实地表达自已的思想和情感。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总能找到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我们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有质的飞跃。
论文作者:刘少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