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覃瑞金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覃瑞金

(广西平南县大安镇四中,537307)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与价值观还未完全建立,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走上正确的道路。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道德观、法治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一学科的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1目前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部分初中政治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依然陈旧、落后。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时仍然在沿用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初中生的参与性。在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通常照搬教材的进行政治知识的讲解,初中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没有为初中生的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长期以往,初中生难免觉得这样单一的初中政治教学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初中政治学习的兴趣,这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1.2缺乏对政治教材的充分利用

初中政治教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初中政治教材中配有许多插图,能够有效的帮助初中生更好的理解政治教材中文字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文字相比,插图较为生动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然而,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政治教材中的插图并没有被初中政治教师进行充分的利用。初中政治教师通常只注重政治教材中文字部分教学内容的讲授,没有充分的挖掘政治教材中插图的内涵与价值。这对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1.3在教学中应用探究学习流于形式

部分初中政治教师,在探究学习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探究学习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为了实现探究学习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没有充分结合政治教学的内容和探究学习的价值,只是流于形式的进行了应用。这就使得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开展失去了其自身的重要意义,初中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探究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以致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够牢靠,这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1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情境教学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为教师教学保驾护航。情境教学是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下感受所学内容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是符合新课改标准的,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时,存在使用情境不恰当、情境与所学内容不契合等现象,影响了情境教学发挥作用,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时,要立足学生的情感,为学生挑选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烘托下,掌握所学内容的真谛。

2.2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被当做课堂的主体,学生一味地记录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这种学习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们并不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而是机械性地去记忆,这与新课标是背道而驰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使同学们能够彻底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中,授课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即首先把所在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每节课结束时提出一个问题,让每一个小组去寻找答案,最后每一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利用多媒体汇报。这种授课方式不仅可以让同学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

2.3将生活情境带入教学中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状况非常了解,然后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法律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如消费者在商店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快递出现破损等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如何应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保护自己。这样的话题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参与到激烈的讨论中,从而使他们充分的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2.4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素养实际意义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提高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才能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首先,任课教师对教材过于理论化,这样很容易使同学对其产生厌恶的心理,不但没有培养出好的人性品格,甚至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其次,一部分老师更加注重的是考试成绩,大量地做题进行知识点强化,这两种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5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学习《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课时,教师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查阅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的道理。懂得报效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既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又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充实。教师还应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将师生关系建立得更融洽。教师应尊重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出一种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能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健全他们的人格与道德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2.6注重课堂互动,师生互评

教育在不停地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但是,目前很多的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长此以往,这样的课堂似乎已经成了教师和学生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这一状况的危害性,课堂缺乏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就不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不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是一门重点学科,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密切,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强化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认识到道德与法制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婷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聊城大学,2018.

[2]吴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邢斌.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8):61-62.

[4]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14+162

论文作者:覃瑞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覃瑞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