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识字教材的现状与建议_中国现状论文

中国当代识字教材:现状及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当代论文,现状及论文,教材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识字教材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理念体现最为明显的载体之一。笔者统计了当前较有影响的40余种识字教材,分析发现,在识多少字、这些字在教材中以何种方式呈现、单元如何编排等方面,各教材间差异很大。

一、中国当代识字教材现状

(一)识字量

根据新课标理念编写的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3种教材与各识字教学实验编写的10种识字教材相比较,在识字量方面存在如下差异(表1、表2):

表1 各版本新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一、二年级识字量表

表2 各识字教学实验教科书识字量表

对比发现,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识字教材分“会认”“会写”两个认知层级,识字量要求较少,而其他实验教材并没有明确的“会认”“会写”两类要求,识字量相对于新课标指导的教材而言要大得多。

(二)汉字呈现方式

中国当代识字教材在汉字呈现方式上计有两类,即以“字”显字和以“文”载字。以“字”显字又分为以“形”显字和以“音”显字;以“文”载字又分为“字从文”和“文从字”。

1.以“字”显字。所谓以“字”显字,就是教材中的“课文”,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有意义的句子、段落或篇章,字与字之间没有内在的意义关联。

(1)以“形”显字。以“形”显字主要是以字形中某一相同构字部件为线索,将所学汉字链接在一起。分类识字教材就是以相同偏旁为线索将汉字链接在一起的。如,第51课水类字,“源泉沟溪,瀑泽池潭,河江海洋,派澳港湾”,识了这16个字后,再识“涧渠洼沼湫泊淀汊沿浦滨涯浒滩津”15个字。①其他如部件识字教材,字根识字教材与此相类。

(2)以“音”显字。以“音”显字就是以同一读音为线索将所学汉字链接在一起。朗读识字教材生字之间没有意义关联,却有平仄规律。如,“四字两音·同音形近字”课文:庄桩 蔼霭 把靶 胳搁妆装 厂场 敞氅 哥歌。②其他如汉字桥识字教材将同音节汉字归为一类,同声旁汉字归为一族,遵循音序、字序、形序和数序的规则排列,也是按照字音进行编排的一种方式。

2.以“文”载字。以“文”载字是当代识字教材中最主要的汉字呈现方式。

(1)字从文。所谓字从文,就是所学汉字并不是刻意安排的,而是作为表情达意的符号存在于篇章语段之中。按照文体又可细分为:①无韵无序之文。中国当代著名的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阅读识字等识字教学实验,其教材都是把发展语言放在识字教学的首要地位,为此,在编写课文时,除了部分押韵的古诗、童谣外,更多选择一些寓言、童话、故事等无韵文体,所学汉字之间是无序的。②有韵无序之文。有韵无序的课文虽是韵文体,每句之间只要和仄押韵,能表达出完整意思即可,字与字在字形或字音上是没有任何联系的。这样的汉字呈现方式在当代识字教材中最为普遍。如快速循环识字编写的《识字三字经》:新中国,青少年,党的话,记心间……。两笔码辅助识字编写的《识字歌谣》“小立大志有出息”一文:少年儿童,郑重宣誓,读书认字,用功努力,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小立大志,长有出息。③这样教材还有中国成语识字教材,诵诗识字教材,幼儿多元识字教材,全息识字教材,等等。

(2)文从字。所谓文从字,就是所学语境是刻意形成的,“文”是因“字”而存在的。具体来说包括两种情况:①文从字“音”。该方式主要是以字音为线索,把所学汉字编成特定语段,通过顶针、谐音等方式将其联结成文。如,口诀识字教材共有191首口诀,每一首口诀皆为七言句式,上句的尾字与下句的首字同音,句句首尾相接,如:一二三四五人走,六七八九十只手。首尾相接口诀背,两千余字容易会,汇聚智慧取众长,提早阅读写文章。④上句的“手”字与下句的“首”同音,“会”字与“汇”同音,便于学生联想记忆。与此相同的还有炳人识字教材,字频识字教材等。②文从字“形”。这种汉字呈现方式除了押韵之外,字与字之间按照字形构成规律联系在一起。成群分级识字教材每课由1字~3个根字循序系联为一串字群,同时又设置了押韵的语境。如,第1册在根字“尚”的后面编有儿歌:“穿着新衣裳,笑着进课堂。老师教儿歌,大家拍手掌。歌唱红五星,歌唱共产党。”⑤字族文识字也是先选字后编文,如以“青”为母体字,先选出“青、清、晴、睛、情、请”,编出字族文《小青蛙》:“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兵。”⑥

(三)单元编排与设计

如何进行单元编排与设计,处理学汉字与学拼音,学汉字与读写的关系,各识字教材也是情况各异,大体有两种:

1.无辅助系统。一些识字教材在编制中并没有识字辅助系统,整册教材基本上相当于“读本”。如,汉字信息综合教学法教材分别从象形字、会意字、合体字的角度将汉字编在一起,但无辅助系统。其他如《谜语识字歌》《中华字经》等教材也属这种情况。

2.有辅助系统。更多识字教材在单元编排中对识字与学拼音,识字与读写等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安排,使汉字、拼音、阅读写作的学习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同时,这些“元素”的不同排列方式又形成不同的单元编排特色。如,字族文识字单元系统由拼形会意文、字族文、对子歌、常用偏旁文、读写说做等构成。多媒体熟语识字教材每单元配有单元字卡和单元识字测试记录,教材后面还备有总字卡。字频识字教材各单元除了坚持高频字先学原则外,还按儿童认知规律,先学名词、动词然后学习形容词;先学笔画少的字,后学笔画多的字。

二、对中国当代识字教材编写的建议

(一)为识字量的确定寻找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点

通过对上述诸教材的分析,在识字量方面,各教材标准不一。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在识字量上有400字之差,各实验教材在识字量上竟有1000字之差。新课标虽然规定了小学阶段会认字、会写字的数量,但哪些需会认、哪些需会写,却不明确的。为此,建议研制“教育用字字种表”和“教育用字等级表”,并以此作为识字量的基点。

(二)识字教材编写不必坚持“字从文”

按照“字从文”方式选编的课文固然文质兼美,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却不能顾及识字任务的完成,识字量或过大或不足,最终导致识字效率低下。为此,建议在确立字种、字量和字序的基础上,一二年级遵循“文从字”的原则编写课文,这也是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的真正体现;三四年级以上再遵循“字从文”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从汉字教育课程的角度去编制教材

就当代识字教材编写的整体状况而言,倾向有二:其一,有些识字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语文教材的编写,教材不具有独立性;其二,有些识字教材虽具有独立性,但因没从课程的角度进行设计,与其说是识字教材,不如说是识字“专著”。为此,建议从汉字教育课程的宏观角度去编制教材,而不是把它简单地看成一种教学行为的脚本。从编制目的、内容择取、实施策略及评价方式等课程元素方面通盘考虑,识字教材的编制也就更趋于理性与科学了。

注释:

①黄剑杰.“分类识字”在黄山兴起.九种识字教学法探新[C].天津:天津教育科学院,1990.229.

②张寒.儿童汉字教育的理论、教材、教法及意义.识字教育科学化论文集粹[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91.

③广西省两笔码辅助识字课题组.中华识字歌谣[M].内部出版.

④林群.口诀识字实验课本(试用)语文[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⑤戴如潜,郝家杰.汉字教学改革一览之2[J].人民教育,1997(02).

⑥鄢文俊.规律趣味识字读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标签:;  

中国当代识字教材的现状与建议_中国现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