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营与乡镇企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获得了超常规、大跨度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小型化,布局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规模经营应当成为乡镇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再创优势的现实选择。
一、实行规模经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很重要一点是迅速掌握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提高规模经济的利用水平。
规模经营是指一生产系统,因生产规模变化而引起收益的变动,其运行规律是,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基础上,随着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下降。它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而且经济效益提高幅度要高于规模扩大幅度,这种现象称为规模收益递增。达到一定规模后,经济效益提高幅度小于规模扩大幅度,称为规模收益递减。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规模效益不再出现。可见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归根结底是要建立或扩大大批量生产经营体系。
我国乡镇企业底子薄、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缺乏资金,管理落后,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规模狭小是乡镇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作为经济落后的山区省份的云南来说,其情况尤为严重。“船小好掉头”曾为乡镇企业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乡镇企业由于其规模小而造成的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益等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企业规模小,既不利于自身规模效益的实现,又不利于抗击市场竞争的风浪。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应不失时机地把实现规模经营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重点。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规模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90年代, 乡镇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活力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在这样的形势下,竞争更加激烈,各种生产要素逐步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在客观上也要求乡镇企业不断调整产业、行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本结构,而调整和优化是与企业的规模经营紧密相连的。
2、规模经营是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依靠灵活的经营机制,经济总量得到迅速增长。但总体上看,由于企业规模狭小,其总量增势也出现了经济效益不理想、生产经营水平不高、企业整体素质差等问题。由于小规模经营,不少乡镇企业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管理落后,竞争力不强。乡镇企业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实行规模经营。
3、规模经营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这也为乡镇企业向集团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乡镇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必须把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采取联合、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积极调整产业、行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集聚有限的资本,创造企业新的经营规模优势,提高竞争力。
二、乡镇企业规模经营现状分析
一般地讲,不同地区乡镇企业规模经营的特点不同,但它总是因地区经济状况、自然资源和乡镇企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不同而异。但是,就多数地区来说,乡镇企业规模经营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往往是与农村经济状况、商品意识、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紧密相连的。目前,我国乡镇企业规模呈现如下特征:
1、乡镇企业平均规模逐年扩大,但远远低于国有企业。经过多年 的发展,我国乡镇企业出现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改造、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等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固定资产从1978年的299.5亿元,上升到1993年的6015.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4.6 %。而国有企业同期增长了16%。
2、布局分散、企业小型化较为突出。据调查,1992年全国92%的乡镇企业分布在自然村,7%分布在建制镇,只有1%分布在县城或县城以上的城市。乡镇企业这样分散发展,相互分离,产生不了相应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力,所以就无法相应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不了规模经营,导致了企业普遍小型化。大部分小型企业与大企业协作度很低,绝大部分企业生产比较封闭,“小而全”、“小而粗”特征相当突出。
3、集约化经营逐渐被重视。从1978年到1986年,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带有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经营特征,职工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为2778元。1987年以后,乡镇企业开始重视科学管理和人员的优化配置,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集约化经营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职工全员劳动生产率在1987年至1993年平均每年高达12406.8元,是乡镇企业发展初期的4倍多。
4、乡镇企业之间规模效益相差悬殊。 由于各行业生产技术、市场容量以及资源条件不同,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也不同。从动态分析,尽管乡镇企业机械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都在提高,但规模效益却呈下降趋势。据调查,1988年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为63.7%,1994年下降到56.8%,资金利税率也从23.06%下降为20.98%。从不同规模企业经济效益完成情况看,大规模企业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小规模企业。1992年固定资产在1000 万元以上企业销售产值利税和人均净产值分别为13.70 %和15291元,而固定资产在100万元以下企业仅为7.9%和4882元。从行业规模效益看,由于技术特点、政策优势存在差异,规模效益相差悬殊。建筑材料、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饮食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固定资产原值在100 万元以上企业销售产值利税是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下企业的两倍以上。 但有些行业规模大的企业效益反而低于规模小的企业,如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
总之,我国乡镇企业规模一方面在逐年扩大,但总体上仍然是布局分散,规模小;另一方面是乡镇企业逐渐重视集约化经营,但粗放经营仍普遍存在。因此,规模经济利用不完全,企业小型化,分工协作联合发展不足,在产业选择上的盲目性和大中小型企业全能性、封闭性较强,这是乡镇企业规模建设上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乡镇企业实行规模经营的原则
1、乡镇企业推行规模经营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乡镇企业发展前一阶段推行规模经营之所以步履维艰,除了主客观条件限制外,主要是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而今乡镇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有了相当程度的规模,但小型化、分散化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这也是与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充分认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以及乡镇企业毕竟不同于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主客观条件上,都是不可能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拟的。因此,乡镇企业的规模经营,与国有企业的规模经营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要根据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推行不同于国有企业的具有乡镇企业特色的规模经营。
2、推行规模经营要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相适应。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十分惊人,因此,大规模推行规模经营是不切实际的。从总体上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乡镇企业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拾遗补缺是其经营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乡镇企业规模经营的不可行,而是要求乡镇企业规模经营要与其经营特点、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相适应,在有效适应市场变化、吸收劳动力的同时,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以获取适应规模效应。
3、推行规模经营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乡镇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适时地选择规模经营。从我国现阶段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规模经营的条件还未成熟。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具备规模经营的物质技术条件,则可大力推行。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现在还不具备较大规模的经营,其生产规模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度发展。此外,由于各行业的生产特点不同,规模经营也不能“一刀切”、简单化,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之,实行规模经营,要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
四、乡镇企业合理规模的目标选择
企业规模是由生产技术特征、国家产业政策、资源分布、市场容量等因素决定的。在确定企业规模时,如果应以大型规模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而办小型企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然较差;反之,应以小型规模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而办大企业,同样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根据主客观条件,来寻求企业最佳规模。
企业的最佳规模随不同的行业和技术特点而异,并不是所有行业都要求企业规模大型化。从另一角度看,小企业也有其经济的合理性。小企业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收效快。据统计,小企业的平均投资额只有大中企业平均投资额的10%,平均建设期限4年,有的当年建设, 当年投产,而大企业平均建设期限为10年,回收期也长。对缺少资金,主要依赖自我积累发展的欠发达地区的投资者来说,先上小企业既是必然的,也是经济的。小企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低,可以广泛分布,并因地制宜地利用大企业难以利用的分散资源。目前,云南多数乡镇企业分布在县以下的农村,这些乡镇企业经营灵活,资产专用程度相对较低,易于调整产品种类,对经营环境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一般适宜小规模。
根据云南的实际,以下几种情况适宜办大企业:一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二是产品品种单一的企业;三是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只有采用大量生产流水线,才能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四是产品制造过程不便于协作,只能在一个企业内进行的行业;五是本地区资源储量大的行业;六是市场容量大的产品。宜办小企业的主要有:一是加工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既能集中生产也能分散生产的行业;二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便于及时调整生产,改变产品品种、规格和型号的行业;三是为大企业生产通用件或加工零配件行业,其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不以企业规模大小为转移的企业;四是地处交通闭塞、市场容量小的企业。
从云南乡镇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多数乡镇企业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未形成规模,职工素质低。从这些情况分析,当前,云南乡镇企业适宜发展中小规模的。这样的目标选择是与云南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符合云南的客观实际的。当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也可以发展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
五、乡镇企业实现规模经营的对策研究
1、建立乡镇企业集团。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行业, 大力组建生产、科研、贸易、金融相结合的企业集团,以改变乡镇企业现有产品档次低,牌子响、竞争力强的产品少,企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及协作能力差的现状。通过改组、改造和组建,形成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结合,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经营多样化、竞争力强的规模经营。同时,乡镇企业在组建企业集团时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组织和发展乡镇企业集团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标准,注重实效,企业集团应当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任何部门都不能以行政手段强行干预。第二,企业集团公司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并通过创新使其逐步成为较为规范的公司法人制企业集团。第三,加强企业集团核心的建设,提高主体企业对成员企业的吸引力。这也要求企业集团走股份制的道路,使集团公司通过资本的联合融为一个整体,主体企业则可以凭借其大股权控制和引导成员企业。第四,以主要产品为龙头,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功能,实行专业化,以获得低成本、高效益的分工效益。
2、集中布局,连片发展。乡镇企业依托小城镇、 工业小区集中布局连片发展,有利于乡镇企业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还有利于住房、工资、土地管理、户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促进企业上台阶。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就是人口的集中,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中,就是社会服务量的集中。集中布局连片发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3、创造条件,加快培养乡镇企业家队伍。要实现规模经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要有一支适应企业规模经营的企业家队伍。这是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的关键。为此,各级管理部门和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把培养企业家队伍作为一件大事、实事认真抓好。一是要对企业集团老总们进行轮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管理水平。二是要有计划地选送一批年轻有为、思想素质较好的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养。三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用人观念,大胆引进和启用能人,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各种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鼓励他们为发展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作贡献。
4、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产业政策。 目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1)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制定适应规模经营的行业和企业规模标 准,运用经济杠杆并辅以必要行政手段,重点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2)建立健全产业政策,规划好企业的合理布 局,使企业规模经营与产业政策相吻合。(3)调整投资结构, 确保重点项目资金到位。培育规模经营既要政策扶持,也要存量整合,要与改革相结合。(4)既要注意规模的扩大,更要注意效益的提高。要与科 学管理相结合,做好规模扩大前的决策论证和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5)协调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等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制订优惠与 适宜的政策,适时调整引导乡镇企业向规模经营发展。(6)以立法形 式促进企业向专业化协作发展,并对规模经营进行动态管理。
5、搞好联营联合,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 联合联营不涉及所有制问题,又可迅速实现规模经济,在组织大批量生产体系上应大力推广这种方式。当然,应根据各行业生产技术特征,选择不同的联合形式。乡镇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实行专业化协作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那些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装配成的复杂产品,如汽车等产品,不可能由单个企业生产,通常是由大企业制造主要部件和装配总机,而把大部分零部件分散给专业化的小企业生产。在这样的分工网络中,乡镇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之间有了直接相互依存的关系,有利于二者长期稳定协调地发展。
6、建立和维护公平自由竞争秩序,通过市场竞争机制, 推动规模经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