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鉴,可以知清浊论文_孙巧红

以书为鉴,可以知清浊论文_孙巧红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孙巧红 山东栖霞庙后中学 265300

教学十几年,总以为兢兢业业、问心无愧,但自从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觉得非常惭愧,不停地反问自己:我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吗?我用心研究过教育教学策略吗?思考——阅读——再思考——再阅读,慢慢地自己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自己的课堂技能不知不觉有了转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调动学生精力

“精力不集中,学习没兴趣”是许多学生的共性,这个共性不仅是广大教师头痛的问题,更是制约课堂效率的关键问题。读书前,自己总抱怨学生精力不集中、课堂无活力,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笨、越来越难教。读书后,自己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每当看到学生精力不集中、搞小动作时,我不再埋怨学生,而是先反思一下自己——在教学中做了哪些准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凭什么让学生跟着我的思维走?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作为老师,别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生,我们首先要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到底应该怎样攥住学生的心,到底应该怎样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到底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心悦诚服、心甘情愿直至憧憬渴望与你一同上课……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当前教育环境、教育形式、学生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原则,在课堂上引进直观手段,让学生摆脱形象,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真理和规律上去。如在教学《比例》时,我充分运用了直观性的方法,一边让学生回答桥的样子、长度、宽度,一边绘画,同时标明数据,并利用校园的操场、教室内的长宽数据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桥的长度、宽度和桥的雄伟。尽管不如多媒体那么直观,效果却感觉更加地好,学生在直观地了解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同时,也对比例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对老师熟练的绘画技能也惊叹万分,会对老师更加地崇拜,这就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伏笔,更加利于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

二、坚持表扬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我总结了一套针对美术课上学生“绘画放不开,内容无意义”问题的教学模式,那就是“多鼓励,多表扬,并持之以恒”。

多数学生由于绘画基础不好,他们的绘画造型经常出现的两个问题:一是非常小,没有层次,常常缩在画面中心或者一角;二是构图分散,布局错乱,个体与个体之间没有联系。

对于第一种情况,在第一节课我就要求学生用黑色彩笔直接绘画,任何同学美术课上不许用铅笔。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绘画的胆量和下笔的准确性,同时也间接逼迫学生把每一个物体画大一些。然后,我把学生的作业和我的范画作对比,同学们往往会发出内心的惊叹:“啊,太好了,老师画得太棒了!”这时,我趁机说出“其实,同学们,你们的画也很好,要是再画大一点,比老师的还漂亮。你们回去试一试,我相信你们的画会和老师的画一样好,赶快行动吧!”学生回去一画,自然也会惊呼原来自己也能画得这么美!这样就会慢慢解决问题,并且学生会更乐于绘画。

学生们回去后,由于胆量太小,不可能一下子大方起来。我鼓励他们:“大一些,再大一些,再大一些,敢不敢画得和纸一样大?”并且每一节课我都会把构图大方的画和构图不理想的画进行对比,让学生们感受构图大方的美。时间久了,学生自然就会大大方方绘画了。同时,每节课前,我都会重审绘画的要求:“同学们,老师的要求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就记住了“大一些,大一些,再大一些”。

对于第二情况,首先我启发学生:“同学们,下课后,你们希望自由地和几个好朋友一起玩,还是像做广播操一样,一人一个地方孤单地自己玩?”同学们的回答自然是希望和朋友一起玩。我再启发学生:“那么你为什么让你画面上的树啊 房子啊都没有朋友呢?他们也多么渴望有几个手拉手的好朋友啊。你能帮助他们吗?”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在构图时疏密有致。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建议很多很多,我们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建议。他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每篇文章我都读了很多遍,每读一遍对问题的理解无论在层次还是形式上都会有所不同,他像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爱书吧,老师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吧,它是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

论文作者:孙巧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8

标签:;  ;  ;  ;  ;  ;  ;  ;  

以书为鉴,可以知清浊论文_孙巧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