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渔业资源高效开发的关键抓手及推进措施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洋渔业论文,抓手论文,高效论文,措施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蓝色粮仓建设体系中,远洋渔业除了具有蓝色粮仓供给系统的基础保障性功能和结构调整性功能,还发挥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拓展和平外交关系的重要作用。一般认为,远洋渔业是指远离本国基地到其他国家海洋专属经济区或者国际公海海域进行捕捞作业以及开展相关配套服务的经济活动[1]。对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明确地把远洋渔业定义为在远离本国海岸或渔业基地的海域,利用公海或他国资源的渔业生产活动[2]。比较而言,远洋渔业是一个高度管制的产业。目前,包括南极海域在内的所有海域几乎都纳入了国际渔业组织管理之中。着眼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代际公平)和保护既得利益(维护代内不公平),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区域性渔业组织普遍实行了海洋渔业资源配额制度[3]。历史地来看,远洋渔业的发展又是和渔船的大型化、渔捞设备的现代化以及完备的冷冻冷藏设备、先进的助渔导航技术等分不开的[4]。整体而言,相比于其他产业,远洋渔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资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经营风险大、竞争强度高等特点。远洋渔业的这些产业经营特点,也决定了其经营主体一般是由资金雄厚、拥有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作业员工的远洋渔业企业组成。相应的,科学剖析国际渔业组织管理框架下远洋渔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规律,显然对于有效制定远洋渔业资源高效开发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借鉴R.Arnarson的海洋捕捞企业经营利润函数研究范式,联系实际构建国际渔业组织管理框架下的远洋渔业企业生产经营模型,在揭示远洋渔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基于微观视角判别远洋渔业资源高效开发的关键抓手,最后系统探讨蓝色粮仓建设框架下促进远洋渔业资源高效开发的措施选择[5]。 一 远洋渔业企业生产经营模型的构建解析 在实际生产中,按照捕捞工具的类别,远洋渔业可以划分为远洋钓渔业、远洋拖网渔业、远洋围网渔业、远洋刺网渔业等;按照作业船只组织情况,远洋渔业又可划分为单船远洋渔业(这类渔船都有冷冻加工设备)和母船式远洋渔业(即组成船队的远洋渔业,其中母船是生产渔轮在渔场上卸货和补充生产生活资料的基地,也配置冷冻加工设备);依据捕捞对象的差异,远洋渔业还可以划分为远洋金枪鱼渔业、远洋磷虾渔业、远洋鱿鱼渔业、远洋鳕鱼渔业等[4];按照作业渔场与基地港的关系,远洋渔业则一般划分为大洋性渔业(亦称公海渔业)和过洋性渔业——前者作业区域离基地港较远且航期一般半年以上,后者是指以某种入渔协定或合作形式在他国专属经济区捕捞作业,并按照作业海域所属沿海国的渔业法规支付一定的费用,目前主要有一次性收费、根据实际渔获量收费和根据捕捞能力收费三种收费方式[1]。 为了考察渔业补贴对海洋捕捞产能过剩问题的影响,R.Arnarson构建了形如∏=pY(e,x)-C(e)-σY(e,x)的海洋捕捞企业经营利润函数[5]。其中,∏代表海洋捕捞企业的生产经营利润,p是单位捕捞渔获物的市场价格,e和x分别代表海洋捕捞努力量、捕捞资源种群生物数量,σ是单位捕捞渔获物分摊的入渔成本(如税额或捕捞配额费用等),σY(e,x)整体表征的是海洋捕捞企业除海捕生产要素之外实际支付的生产成本,成本函数C(e)和生产函数Y(e,x)分别呈半凸形、半凹形且均单调递增。为了考察远洋渔业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背后蕴藏的经济规律,本文假设所考察远洋渔业企业符合“经济理性人”假设——其以远洋捕捞生产经营的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结合远洋捕捞作业实际,遵循R.Arnarson的研究路线,显然可将国际渔业组织管理框架下的远洋渔业企业生产经营模型一般地表示为: 其中,Max代表研究对象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代表第k个远洋渔业企业的经济利润;和Y分别代表第i种远洋捕捞可变要素(即远洋捕捞物资)投入数量、远洋捕捞渔获总量,其中前者对应于远洋捕捞实际生产中用到的物质装备(例如远洋渔船、导航仪、探鱼仪、作业渔具等,i=1,2,…,n);Z代表远洋捕捞固定要素投入(例如基地港、码头等);代表单位远洋捕捞渔获物的市场售价;代表的价格;代表生产能力提升引发的自身价格增长幅度;为远洋渔业企业支付给作业海域所属沿海国家或国际渔业管理组织的单位渔获量入渔费用①;β为作业海域海洋渔业资源存量对远洋捕捞渔获量的影响系数②;δ为作业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对远洋捕捞渔获量的影响系数③;λ为作业海域自然气候变化对远洋捕捞渔获量的影响系数④;θ为远洋捕捞渔获物进入市场交易环节的数量比例,其数值大小也反映了水产品消费终端有效需求的强度⑤;A代表远洋渔业企业的捕捞技术水平;代表远洋渔业企业对品质变化引致的生产能力提升水平支付的费用。结合远洋渔业生产实际,本文接受R.Arnarson的观点,假设研究对象远洋捕捞作业生产函数Y=β·δ·λ·θ·A·F(aiXi,Z)为凹函数⑥。根据前文假设条件,通过对公式(1)一阶求导进行极值分析,可以求得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远洋渔业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远洋捕捞可变要素投入数量。根据公式(2),进一步可得: 根据经济最优化理论可知,公式(3)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远洋渔业企业的最优捕捞作业决策本质上是在追求自身捕捞作业技术边际生产效率和远洋捕捞物资及渔获物市场配置效率的均衡;在两者相等的条件下,远洋渔业企业可以获得现有生产经营条件下的最大经济利润。同时,从公式(3)的右端项可以看出,远洋捕捞海域的渔业资源、生态环境、气候条件、远洋捕捞技术⑦、远洋渔获有效需求、远洋捕捞入渔费用和水产市场价格体系的变化是影响远洋渔业企业最优捕捞决策的关键因素。显然,远洋渔业资源的高效开发能否实现,取决于上述七个因素综合效用的大小。 二 远洋渔业资源高效开发关键抓手的数理判别 狭义地来讲,远洋渔业资源的高效开发对应于宏观层面远洋捕捞渔获总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增加;从微观视角来说,远洋渔业资源的高效开发则对应于远洋渔业企业渔获总量及其经营利润的增长。分析可知,公式(3)的成立保证了远洋渔业企业能够获得现有生产经营条件下的最大经济利润,故此时基于微观视角对远洋渔业资源高效开发的目标考核工作就转化为对问题——“在获取最大经济利润的前提下,如何有效提高远洋渔业企业的捕捞渔获量”的探讨。简单起见,假定目前远洋渔业企业出海作业在决策点()上获得最大经济利润,则由公式(3)可知成立⑧。与之对应,可以预见,远洋渔业企业的捕捞作业行为在考察期末同样存在,由此对考察期远洋渔业资源高效开发的目标考核,在微观上就聚焦于如何提高远洋渔业企业捕捞渔获量方面。根据前文假设条件,从远洋渔业企业捕捞产出总量曲线图(如图1所示)来看,提高研究对象的远洋捕捞渔获量意味着,所考察远洋渔业企业的捕捞作业行为,要么通过提高现有捕捞生产要素的产出技术能力从目前的最优决策点()向上移至预期目标点(),要么通过增加远洋捕捞可变要素投入从目前的最优决策点()向右移至预期目标点()。显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微观视角下远洋渔业资源的高效开发。 图1 远洋渔业企业捕捞产出总量曲线图 第一种情况:远洋渔业企业最优捕捞作业行为决策点()向上移至点(),这意味着此时远洋渔业企业在捕捞作业过程中实现了产出技术效率的提升。具体而言,等量的远洋捕捞可变要素投入在考察期末获得高于考察基期的产出水平。从实现手段来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关键在于提高远洋渔业企业捕捞作业的技术水平(对应于增大A的取值)。实践中,提高A的数值除了远洋渔业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远洋捕捞设备、加大一线员工捕捞技术培训之外,政府部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体而言,在此种情形下,实现远洋渔业资源的高效开发关键在于切实提高远洋捕捞作业的微观技术水平。 第二种情况:远洋渔业企业最优捕捞作业行为决策点()向右移至点(),这意味着此时远洋渔业企业在捕捞作业过程中实现了生产规模的主动扩张。具体而言,远洋捕捞可变要素投入量从增加到,与之对应的远洋捕捞渔获量也从增至。根据前文假设条件,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知,在图1所示的远洋渔业企业最优捕捞作业行为决策点右移的过程中,所考察远洋渔业企业的边际产出水平是逐渐下降的,故而存在: 在保持A取值不变的条件下,要使上述不等式关系成立,显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降低的取值(或提高的取值),即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远洋捕捞物资的性价比。作为市场价格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的取值具有不可控性,故增大的数值关键还在于提高的数值——提高远洋捕捞物资的内在品质和科技含量。这客观上也对远洋捕捞物资的科技研发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提高β的取值,即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远洋捕捞海域自然渔业资源的存量。显然,这是一个事关全球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于大洋性渔业(即公海渔业),提高β的数值应重点强化国际区域性海洋渔业组织的功能和使命,重点做好公海渔业资源的科学评估工作,确保捕捞配额的发放能够保证远洋作业海域渔业种群数量的非负增长;对于过洋性渔业,若要提高β的数值,远洋渔业企业作业海域所属沿岸主权国家则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不但要科学合理发放各个渔种的捕捞配额,更重要的是还要主动承担并持续做好其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对于远洋渔业企业而言,提高β的数值则意味着其在进行远洋捕捞作业决策时,应该选择可捕渔业资源丰富、捕捞配额充分的海域进行生产作业。 第三,增大δ的取值,即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改善远洋捕捞作业海域的生态环境,有效降低作业海域环境污染对远洋捕捞产出的影响程度。鉴于远洋捕捞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的复杂性,提高δ的数值对于远洋捕捞企业而言,其更多的努力应倾向于在进行出海作业决策时尽量选择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目标海域,主动规避潜在的经济损失以确保自身远洋捕捞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四,增大λ的取值,即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减少远洋捕捞海域自然气候变化对远洋捕捞产出的不利影响。鉴于远洋捕捞海域自然气候条件的不可控性,提高λ的数值关键还在于要人为弱化作业海域自然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这就需要远洋捕捞船队决策团体与海洋水域气候预报权威机构保持高频率的有效互动。通过及时掌握出航期间捕捞海域气候的动态变化,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掌控范围内的远洋捕捞平安作业,确保远洋渔业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最大经济效益。 第五,提高θ的取值,即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远洋捕捞渔获物的商品化程度。从实践来看,远洋渔业企业出海作业通常需要进行大尺度的空间转移(特别是对于大洋性渔业企业而言),加之远洋捕捞渔获物易于腐烂,客观导致返回母港补给的远洋捕捞船舶所载渔获物的可交易性存在较大风险。所以,提高远洋捕捞船舶冷冻保鲜加工器械的装备水平,也是确保远洋渔业资源实现高效开发的一个重要工作抓手。 第六,减小的数值,即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确保远洋捕捞物资价格与远洋捕捞渔获物售价和单位渔获量入渔费用价差(-)的比值趋于变小。显然,实现途径有二:其一,在保持和取值不变的条件下,采取减小取值(即降低单位渔获量的入渔费用)的方法;其二,在保持取值不变的条件下,采取单独增大或减少P取值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同时改变和的数值但要确保两者增减幅度能够减小/(-)数值的方法。前者要求远洋渔业企业与入渔国和公海区域性的海洋渔业管理组织建立和谐共享、稳定持续的新型国际渔业合作关系。后者则一方面提醒远洋渔业企业在后续的市场经营中理性选择提质提价、管理高效的远洋渔获经营模式;另一方面提醒行业管理部门通过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持续加大远洋捕捞物质的科技研发投入,最大限度地降低远洋捕捞物资的市场售价。 综上分析,不难判断,远洋渔业资源的高效开发不仅需要使用现代物质条件(广泛使用蕴含较高科技含量的远洋捕捞物资,对应于减小的数值)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应于增大A和λ的数值、减小Pi的数值)改造远洋渔业,而且需要用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对应于提高β、θ和的数值)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应于提高δ的数值和降低的数值)提升远洋渔业。毫无疑问,这也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远洋渔业资源高效开发的关键抓手。 三 远洋渔业资源高效开发推进措施的理性选择 作为蓝色粮仓建设支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洋渔业资源的高效开发不仅关系到远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产业地位,而且决定着远洋渔业的发展前景。结合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远洋渔业资源的高效开发不仅需要统筹优化远洋捕捞作业的要素配置,而且需要协同推进和谐共享的新型国际渔业合作关系建设;不仅需要远洋渔业企业全方位的投入和协调,而且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不仅需要做好远洋渔业产业内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而且需要完善产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建设工作。着眼于蓝色粮仓建设中远洋渔业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远洋渔业资源高效开发工作显然应以建设装备优良、配套完善、管理规范、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现代远洋渔业产业体系为目标,重点围绕远洋渔业资源高效开发的关键抓手,切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远洋捕捞物资研发投入。增加远洋捕捞物资研发的财政投入,引导和支持远洋捕捞物资生产企业加大R&D投入,积极采取财政贴息、减免税等行政措施支持远洋捕捞物资生产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同时引导社会相关组织机构投身远洋捕捞物资的科技研发工作,最终通过有效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确保远洋捕捞物资科技研发工作的持续稳定,在提升远洋捕捞物资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市场售价(对应于减小和的数值)。 第二,提升远洋捕捞微观操作技能。依托涉海高校院所和远洋渔业专业培训机构的教育平台,加强远洋捕捞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重点加强远洋捕捞微观操作技能、海上无线通信和危机预警应急培训,同时积极推广远洋渔业新型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全面提高远洋捕捞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对应于增大A和λ的数值)。 第三,提高远洋渔船冷链加工装备水平。着眼于远洋渔获商品化程度的提升(对应于提高θ的数值),在做好远洋渔船动力操作系统升级工作的同时,做好远洋渔船冷链加工装备的配置工作。通过系统配置无菌冷链加工装备,全面提高远洋渔获的冷冻加工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证远洋渔获及其加工成品的内在品质,促进远洋渔获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从而最终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 第四,构建便捷、高效的远洋信息沟通机制。依托先进的全球卫星定位和通信系统,构建集海上无线通信和船舶行政管理功能于一体的远洋捕捞渔船信息管理平台,同时构建其与区域性海洋气象信息预报系统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为远洋捕捞渔船提供实时海文气象、船舶定位救助等信息服务。最终,通过构建便捷高效的远洋信息沟通机制主动规避远洋捕捞作业的海上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远洋渔业资源开发的安全程度(对应于提高β、δ和λ的数值)。 第五,培育现代化的远洋渔业龙头企业。通过有效促进远洋捕捞、水产加工、冷链物流的融合发展或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远洋渔业知名规模企业和名牌远洋水产品。重点瞄准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积极推广高端品牌远洋水产品经营模式,同时借助互联网开展远洋渔获及其加工成品订单服务。最终,通过打造高端智慧远洋水产及其加工成品经营模式(对应于提高P[,y]的数值),最大限度地提升远洋渔业企业的经营效益。 第六,拓展和谐共享的远洋渔业国际合作关系。一方面,远洋渔业企业要遵守入渔国法律规则,尊重入渔国文化习俗,通过共建远洋捕捞作业海外基地,构建和谐稳定、利益共享的远洋入渔双边对话机制,巩固并有效拓展过洋性渔业的国际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远洋渔业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广泛地参与各类国际渔业管理组织的相关事务工作,努力争取最大数量的远洋捕捞配额,逐步提升远洋渔业事务的国际话语权,以此确保大洋性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最终,通过有效构建并拓展新型的远洋渔业国际合作关系,从整体上降低平均意义上的远洋入渔费用(对应于降低φ的数值),以此促进远洋渔业资源高效开发工作的持续开展。 ①在大洋性渔业生产中,对应的是远洋渔业企业向作业海域所属国际渔业管理组织支付的单位渔获量配额费用;在过洋性渔业生产中,对应的则是远洋渔业企业按照作业海域所属沿海国家的渔业法规支付的单位渔获量费用。显然,>0客观成立。 ②显然,作业海域渔业资源存量水平越高,β的数值越大,反之则会越低。简单起见,本文分析取值β>0。 ③在开放的海域环境中,具有较强流动性的海洋渔业资源缘于自身生长的需要通常会主动远离受污染的海域,转而栖息污染程度较低或未受污染的海域。一般地,海洋生态环境越好,特定海域聚集的可捕性海洋渔业资源总量越大,相应的δ数值越高,反之则会越低。简单起见,本文分析取值δ>0。 ④由实际观察可得λ∈[0,1];λ=0意味着远洋捕捞作业遭受了恶劣气候,没有获得任何有效产出;λ=1则意味着远洋捕捞作业未受恶劣气候的影响,实现了正常生产。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λ是对远洋捕捞作业海域潜在自然风险客观度量的微观体现。简单起见,本文分析取值λ∈(0,1]。 ⑤联系实际可得θ∈[0,1]。θ=0意味着所有远洋捕捞渔获物未实现交易;θ=1意味着远洋捕捞渔获物未出现腐烂和自食现象,全部实现了市场交易。实践中,由于远洋渔获物客观存在部分损耗,加之远洋捕捞主体自食一部分渔获物,导致θ∈(0,1)常态化。简单起见,本文分析取值θ∈(0,1]。 ⑥凹函数假设条件旨在保证在可捕性海洋渔业资源数量一定的条件下,远洋捕捞生产的边际产出水平为正值并且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⑦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远洋捕捞作业技术层面(对应于A数值的增大),直观地表现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探鱼仪、合成纤维渔网和动力滑轮的发明应用、高科技通信器材的广泛使用等;其二,远洋捕捞设施装备等可变物资层面,对应于远洋捕捞作业所需物资科技含量的提升(即ai数值的增大),实践中表现为远洋捕捞渔具质量的提升、远洋捕捞船舶动力操作系统的改善等。 ⑧下标0代表研究基期,下标T代表目标考察期。海洋渔业资源有效开发的关键把握及促进措施的选择_渔业论文
海洋渔业资源有效开发的关键把握及促进措施的选择_渔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