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机理研究-以深圳信息技术产业为例论文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机理研究
——以深圳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张延平 樊爱国 汤 萱

摘要: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构建了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互动的研究分析框架和双螺旋演化模型,并揭示了二者的作用机理与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是一个建立在产业链三层空间结构(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人力资本四阶时序结构(投入、生成、配置、产出)的多层级多阶段的互动过程。产业链协同创新对人力资本有吸引、引导和提升的影响效应,人力资本对产业链协同创新有支撑、驱动和协同的影响效应。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聚合、协同、衰退和调整四阶段与人力资本的涌入、集聚、流出和转变四阶段相互对应匹配,形成了二者间的异步性互动演变过程。最后,应用互动分析框架与异步性演化模型,对深圳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实现协同创新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产业链协同创新;人力资本;双螺旋模型;信息技术产业

1 引 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不可能全部由一个企业完成,更多的是以产业链形式进行生产并传递给消费者,现代区域或企业的竞争已经演绎为区域或企业所加入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魏江,2010[1])。2018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也明确提出当前要持续提升产业链水平的工作任务。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难点在于进行产业链协同创新(顾菁,2012[2])。因此,研究高技术产业通过产业链层面建立更高更广的协同创新能力,以谋求在更新、更广的资源和能力基 础上构建竞争优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力资本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充分互动,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的优化升级,这已被各国和地区的发展实践所证明。既有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内的产业链与人才链具有耦合效应,引导人才有序流动可推动集群的协同创新发展(詹晖,2015[3])。人力资本作为产业链进行协同创新的核心影响要素(杜伟,2014[4];万幼清,2015[5]),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可支撑和促进产业链实现协同创新发展(高青松,2009[6])。人力资本能够有效提升集群产业链纵向协同效率(张延平,2019[7])。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存在着互动发展关系,但既有研究尚未全面且系统地阐释清楚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关系与互动过程。为此,本文尝试分析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机理,主要解决三大问题:①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关系及相互作用效应如何?②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动态演化过程如何?③怎样使用案例进行佐证?

2 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内涵

从产业链定义来看,产业链可看作是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以产品为对象,以投入产出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依据特定的逻辑联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上下关联的、动态的链式中间组织(刘贵富,2007[8])。产业链具有中间组织的特性,是投入要素创造价值的主要形式,在发展中上下游企业必须进行协同合作。

产业链协同创新近年来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王明辉(2015)[9]提出,基于产业链的纵向协同创新是产业链上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客户等在产品设计、制造和营销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协同创新,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创新绩效,从而提高产业链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创新活动方式。闫帅(2015)[10]认为,产业链协同创新是指产业链上企业共同参与,以创造价值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在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和共享成果,以实现协同创新的过程。另外,宋歌(2017)[11]综合产业链和协同创新相关概念,将产业链协同创新概括为产业链纵向上相关企业及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是基于产业链关系形成的连续不断的长期合作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协同,还应包括战略协同、组织协同等创新活动。上述概念表述略有不同,但阐述的本质内涵却是一致的。产业链协同创新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各个创新要素的整合,创新要素通过产业链的价值链、供应链等循环载体,在投入产出和竞争合作关系中传递各自的创新影响,具体表现为产业链上下游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达到各方的优势互补,开展协同创新和协同发展的活动(顾菁,2012[2]),最终实现协同性的价值创造。

华兹华斯把英格兰比作根基稳固、枝叶繁茂的紫杉树,她可以为向苏格兰进军的士兵们提供弓弩。接下来,华兹华斯认为这棵紫衫“永远不会衰朽”“美的不会被破坏”,这也暗含英格兰征服苏格兰的光辉征程会一直存续。

产业链协同创新是一种涵盖多层次、多方面的协同创新活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以价值创造为目标。协同创新的价值创造活动包括契合式价值创新和整体式价值创新两类。契合式价值创新是投入要素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通过协同发展实现不同环节间的契合创新,并由此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王朝晖,2017[12])。而整体式价值创新是实现价值创新的各个参与者作为一个整体在价值创造中彼此合作,获取各种投入要素推动整体创新(王雎,2011[13]),提升企业价值创造。产业链协同创新在追求契合式价值创新和整体式价值创新过程中,参与主体由各个企业、各个环节和整个产业集群三个层次组成。其中,企业是产业链协同创新实现的基本单位,各个环节是协同创新实现契合式价值创新的基本载体,整体产业集群是协同创新实现整体式价值创新的基本主体。产业链协同创新表征体现在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间的协同创新,更深层次的体现在空间链、信息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四个子链条的协同创新,是通过四个子链条的综合性协同进行不同环节间的联合创新。其中,空间链主要强调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吴金明,2006[14]),信息链主要实现产业集群内各种信息流的传递与交流(刘贵富,2006[15]),供应链是产业集群内对上下游供需关系的及时满足(陈国权,1999[16]),价值链是完成上下游系列活动的价值增值和创造(郑大庆,2011[17])。由此看来,产业链协同创新是四个子链不断动态变化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任一子链的动态性调整和变化,都将影响和改变其它子链的发展与功能,进而对产业链协同创新造成影响。

在1985年至2000年的十多年发展间,深圳信息产业链处于企业不断聚合的过程,人力资本也处在汇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政府和信息产业中的个体企业起着主要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追求产业链协同创新效应的信息企业在政府引导下形成地理空间上的聚集,各个企业自身发展和进行协同创新发展对人力资本产生大量需求,继而企业通过信息产业优越性和政府优惠政策不断吸引人力资本的聚集。各个企业彼此间逐渐建立起协作关系,进行人才间的相互供给和满足,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有力支撑了企业间的契合式价值创新。因为在该阶段产业链体系尚未成熟,各个企业未能真正以协同创新发展方式实现整体式价值创新,企业在发展中更多进行应用式创新,该过程中企业及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较弱。此外,人力资本效应发挥具有滞后性,这也是企业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较弱的原因所在。在这一时期的互动中,产业链协同创新对人力资本集聚发挥了吸引效应,人力资本的聚集也使得产业链体系逐渐完善,并进一步促使协同创新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初见成效。

3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关系及相互作用效应

3.1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产业链协同创新需要上下游参与者对人才等创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形成有效管控(张明智,2014[18])。而产业链上企业间也面临着难以将人力资本等要素进行时空协同创新发展的问题(王俊倩,2014[19];李大庆,2013[20])。在时间上,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主要体现在人才未能在时间规划上进行信息共享及彼此协同(郑季良,2012[21])。在空间上,各个参与主体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数量、质量及投入关系都会产生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空间结构风险(万幼清,2015[5])。由此可见,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并不是两个孤立的概念,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联系,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为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张霞,2007[22]),两者在交互作用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动态互动。

公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些年公路相关部门开始对道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道路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急需解决和处理。最为常见的是软土地基问题,道路施工单位只有深入了解道路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够正确使用软土路基技术,进而有效推动整个行业稳定发展。

朱智贤和林崇德研究表明,每个心理过程或个性特征都要经过几次大的飞跃或质变,称为发展的关键期,重视关键期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发展事半功倍[14].研究发现,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是口算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在此期间口算速度发展最快.因此,这两个年龄段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广度得到更好的发展.

图1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关系

3.2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相互作用效应

(1)产业链协同创新对人力资本的作用效应

顾名思义,技能就是掌握并运用某项技艺的能力,它包含语言交际技能、非语言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技能三方面的内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非语言交际技能中特意设置了中医药学术交流技能和交际风格(文化移情技能)两项技能,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国外访学起码肩负着教学、科研和传播文化三重任务,因此对于(中医药)学术交流应该作为非语言交际技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一,吸引效应。吸引效应是指集群式产业链在形成、发展与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对各类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方面,集群式产业链协同创新在实现契合式价值创新和整体式价值创新中对人力资本产生大量的需求。众多同一产业的上下游企业聚集在一起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将会使企业数量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个体企业层面、集群环节层面和集群整体层面三个层次都会对适合这一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生产要素资源产生庞大需求,对有着特定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人才需求也将会大大增加,由此便会提升人力资本的聚集力,进而便会放大“越聚集越吸引”的效应。另一方面,参与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各企业能为专用人力资本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为了能够适应和匹配产业链协同创新要求,产业链上各企业都亟需提升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会主动为求职而来的专业人才提供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这将会逐渐在行业内树立起人才引进及发展教育的口碑效应。该口碑效应一旦形成,将更能吸引产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向该产业集群流动和聚集,进而可以满足人力资本在时序上进行投入、生成、配置和产出的协同创新发展需求。

其二,引导效应。引导效应是指在产业链协同创新目标引导下,人力资本将会得到持续优化以适应匹配协同创新发展目标。一方面,产业链协同创新会直接引导人力资本的学习提升,人力资本可在投入、生成、配置、产出过程中实现较好的协同创新发展,进而产业链也可以获取契合式价值创新和整体式价值创新的更好提升。产业的集群特性大大缩小了人力资本协作交流的空间范围,这将降低产业链协同创新任务驱动下的协作交流难度,便于企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三个层次中的人力资本通过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等方式建立稳定和持续的互动学习关系,有助于产业内各类人才的新想法、新观念、新思路相互碰撞,迸溅出协同创新的智慧火花。另一方面,在产业链协同创新目标引导下产业集群中各企业自觉提升人力资本素质。为支撑和配合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以及实现产业发展的契合式价值创新和整体式价值创新,产业链上各企业会按照协同创新目标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人力资本素质提升任务,自觉地广阔渠道引进人才,适度提高培训质量。

产业链协同创新聚合阶段与人力资本涌入阶段的动态互动。在该阶段,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体系尚未完善,主要由企业层面在互动中占主导地位。一方面,核心企业“呼朋引伴”,关联企业迅速聚集。大批企业聚合和产业集群雏形的初步形成,都对人才数量产生较大的需求。企业对人力资本需求的牵引效应发挥作用,吸引各类人才纷纷“投奔而来”。另一方面,随着人力资本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强,大量人才的新想法、新观念、新思路有利于激发创新,为企业实现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保障。该阶段产业链的作用尚未明显凸显出来,更多由微观层面的企业作为主体发挥主要作用,产业集群下的各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还是较弱,协同发展水平较低。

其二,驱动效应。驱动效应是指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创造性地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人力资本的发展已成为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进行协同发展和创新发展的真正驱动力(张同全,2009[25])。一方面,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所有者自身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得人力资本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想法、新观念、新思路,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加快创新的进程,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张同全,2009[25]),也为人力资本驱动产业的契合式价值创新和整体式价值创新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产业的聚集致使人才的集聚,也为人力资本创造了有助于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的空间环境,这使得人力资本协作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协作创新的速度也必将大大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为人力资本在投入、生成、配置、产出上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最终会助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加速发展,进而依靠人力资本驱动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三个层次上的契合式价值创新和整体式价值创新。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关系存在一种“拉力—推力”规律,即产业链协同创新对人力资本起着牵引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人力资本具有吸引效应、引导效应和提升效应。相反,人力资本是支撑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发展(汪秀,2012[23]),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本对产业链协同创新具有支撑效应、驱动效应和协同效应。具体来看,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两者的互动关系是通过不同层级参与以及人力资本投入产出过程进行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产生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据此,本文在既有对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相互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互动的分析框架。产业链协同创新通过三层空间的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发挥作用,人力资本分别依托人力资本存量的投入、生成和人力资本增量的配置、产出实现创新。具体来说,人力资本支撑下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也就是要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导向下的人力资本时空协同,时空协同需要实现人力资本投资四阶时序与产业链创新三层空间进行耦合对接,其中产业链四条子链的纵向协同程度决定着人力资本支撑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效果,通过空间链、信息链、供应链最终实现价值链的提升,而人力资本支撑下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价值提升具体体现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契合式价值创新提升,另一部分是整体式价值创新提升。综上,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通过相互影响并达到协同创新发展的目标,最终实现价值创新和创造。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动态互动关系如图1所示。

其一,支撑效应。支撑效应是指人力资本能有效支撑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发展(周均旭,2010[24])。一方面,人力资本作为产业链进行协同创新的核心影响要素,相比于其他资源来讲,其主体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人力资本投入、生成、配置、产出过程中更容易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也更有利于促进产业链实现协同创新发展,进而依靠人力资本支撑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以实现契合式价值创新和整体式价值创新。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内随着人才大量的聚集,可以实现知识、技术、技能在各类人才间的互补和叠加,使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力加速增长,高效支撑产业链实现协同创新发展,以及实现人力资本在各企业间、产业链不同环节间的契合式价值创新,还能够实现整个产业集群、整条产业链的整体式价值创新。

但由于QoS提升需求的多样性,并且运营商的网络环境尤其是无线网络资源的变化,造成很多QoS能力调用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甚至增加运营商网络负荷。用户位置不固定,在不同无线小区位置漫游移动,导致每一个无线小区内有着不同的QoS提升效果。在某些极端情况的小区,能力调用之后,QoS提升效果可能不理想,甚至会出现某些用户感知指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认为运营商提供的该次QoS能力调用为不合理收费,影响了能力开放业务的服务口碑。

(2)人力资本对产业链协同创新的作用效应

其三,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指通过协调人力资本这一创新要素更有利于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一方面,人力资本更易于进行公开性的协调以促进协同创新。集群内产业链上的企业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不宜实现知识与技术的分享交流。相比较而言,人力资本具有综合性和间接性特点,更适于集群内产业链上各企业间进行信息分享和优化调控,凭此更有利于实现协同创新,进而追求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下的契合式价值创新和整体式价值创新。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将会更有效地促进协同创新。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对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产生的协同效应将会更加明显。人力资本合理投入是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优化的前提条件,通过协调整个产业集群、产业链各环节、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保持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整个过程在产业链各环节间的时序协调性,从而有助于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以利用人力资本协同创新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契合式价值和整体式价值。

4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互动发展的动态演化

4.1 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及人力资本水平的发展多阶段性

产业链协同创新一般经历若干阶段演化过程。产业生命周期决定产业链形态发展(刘恩华,2013[26])。产业链以产业合作关系作为实现形式,产业集群是产业链的空间载体,企业是组建产业链活动的基本单位。结合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本文将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发展过程划分为聚合、协同、衰退和调整四个阶段。在聚合阶段,产业链对企业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企业聚集并快速发展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加速上升。协同阶段是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在某段时间内达到发展的高峰,增长速度逐步放缓。衰退阶段是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停止增长转而下降的过程,产业链纵向协同性变弱是导致协同创新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调整阶段是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再优化的关键性时期,如果产业链能够实现顺利调整优化,可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的新一轮发展。否则,产业链协同创新则会伴随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消亡终止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每个周期含有聚合、协同、衰退和调整四个阶段,每一个新周期都是在上一个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从而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螺旋式上升,具体如图2所示。

产业人力资本水平发展过程也呈现出周期性演化规律(房茂涛,2016[27])。梁林(2014)[28]认为区域产业人才聚集随着时间推移在演化过程中表现出动态周期循环的特征,并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本文在借鉴刘兵对人才聚集阶段划分的思想(刘兵,2010[29]),将产业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分为涌入、集聚、流出和转变四个阶段。在涌入阶段,人才大量涌入至产业集群,人才具有的知识、技术、技能等有助于改善集群内的人才结构,促进了集群人力资本快速发展。集聚阶段是产业集群内人力资本一定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的阶段,此阶段人才聚集速度逐渐放缓。流出阶段产生了人才流出问题的出现,导致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停止提升或暂缓提升。转变阶段是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实现新发展的重要阶段,人才结构和投入若能得到及时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在既有的循环周期上将会得到更高水平发展。而如果人力资本所聚集的产业集群这一载体在发展中走向消亡,那么人力资本水平也会相应趋向归零。纵观整个周期性迭代过程,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呈现出螺旋式上升发展,具体如图3所示。

图2 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发展阶段的演变

图3 人力资本水平发展的阶段演变

4.2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多阶段性互动及异步性演化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在发展中具有各自的演变规律,在产业升级及价值创造的共同目标引导下,二者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动态关联关系,实现了周期性的互动发展,并呈现出双螺旋式互动结构,如图4所示。四阶段的具体动态互动情况如下:

其三,提升效应。提升效应是指产业链协同创新促使产业链上的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越聚集越吸引”效应导致企业层面、产业链层面、产业集群层面的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如上所述,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会引发企业聚集,进而导致人力资本集聚,而人力资本的聚集又会加剧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竞争,迫使各类人才不断进行自我投资,促进自身人力资本水平的持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更好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契合式价值创新和整体式价值创新。另一方面,产业链协同创新驱动链上各企业主动投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产业链协同创新是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各层面共同的追求,促使各个企业必须进行创新,重视人才培养,采用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知识、技术技能水平。产业链协同创新是个迭代往复的过程,协同创新对人力资本的知识、技术及技能水平产生了持续性的提升需求,为进一步实现协同创新下的契合式价值创新和整体式价值创新,从而促使企业持续不断地优化提升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中的数量和质量。

在患者入院后,先进行闭合复位治疗,再做关节X线片检查,确定关节复位成功后,再给予石膏托固定,并配合消肿、脱水等对症治疗,嘱患者抬高患肢,待患处部位肿胀消退后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同急诊手术组。

2000年至2015年,深圳信息产业诞生诸多大型企业,工业总产值也逐年大幅增加,可将这一时期判定为产业链协同创新协同与人力资本集聚的动态互动阶段。进入21世纪,深圳信息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协同创新发展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代明,2014[37])。据统计,深圳信息产业企业数量从2005年的1077家上升到2015年的1968家[36]。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更多依托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起到了显著的引领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从人力资本支撑来看,截止2015年底,深圳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已达到343366人[36],产业集聚为人力资本进行相互交流提供了方便,知识的交流传递有利于助推产业链协同创新(刘筱,2014[35])。2005年信息产业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为5734.78亿元,而2015年已达到15001.89亿元[36],以上数据也充分证明了人力资本支撑下的信息产业链协同创新及发展的效果。

加速康复外科不仅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一个重要的临床实践,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积累循证医学的证据,不断优化临床的路径及指南。加速康复外科的未来研究方向将聚焦于外科应激代谢规律的探索、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队列、大数据及真实世界的研究等诸多领域。加速康复外科将实现以患者为优先的多赢局面。

产业链协同创新衰退阶段与人力资本流出阶段的动态互动。在该阶段,产业集群整体层面在两者动态互动关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由于集群内技术相互模仿和企业外迁现象严重,导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下降。一方面,产业集群与人力资本互动双双走向衰弱的重要原因在于产业链发展存在问题,根源问题是四个子链条的断裂造成协同创新能力下降。进一步来讲,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外迁行为,造成人力资本流失,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产业链产生断链、脱链的现象(汪延明,2010[30]),进而割裂了企业在空间链上的高度集聚关系,影响人力资本在信息链和供应链上的互动效果,最终导致人力资本在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大幅度减少,严重阻碍产业链发展效率和协同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流失无法再为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不利于产业链在发展中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时,人力资本的新需求将对产业链发展造成成本相对增加和效率相对下降,这也为人力资本创造价值以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造成阻碍。

产业链协同创新调整阶段与人力资本转变阶段的动态互动。在该阶段,产业链协同创新相对达到较低水平,缘于空间链、信息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不能实现协同,产业集群、产业链和企业的主导影响力都逐渐在弱化。一方面,该阶段亟待产业链对人力资本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管控。产业链根据协同创新需求牵引人力资本进行缓慢发展与结构调整,进而促进可供新一轮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本在空间链上形成新的聚集,人力资本在信息链和供应链上进行沟通与交流可以推动不同参与主体的创新发展,最终实现人力资本支撑下价值链的契合式价值和整体式价值提升。另一方面,该阶段的人力资本流动频繁,人力资本支撑服务效应变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发展。人力资本在四个子链上进行投入、生成、配置和产出的效果也不如以前,以及在追求契合式价值创新和整体式价值创新的能力上也有所下降。此阶段若能保留住人才不流失,则有利于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再次调整发力,可为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新一轮的动态互动的发展提供支撑。该阶段的两者动态互动也意味着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进行相互适应调整可开启新一轮动态互动的发展。若未能顺利调整,将会导致产业链发展走向衰退,其外在表现形式为产业集群的消失,甚至是产业的衰亡。

图4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多阶段互动的双螺旋模型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动态互动呈现出多层次多阶段的特点,二者在互动演化中的主辅作用差异明显。人力资本发展具有滞后性(罗文标,2004[31]),人力资本的投入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才能产生效应(李晓曼,2012[32]),由此导致在互动中主要表现为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发展引导人力资本水平的发展。随着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发展提高,对人力资本需求开始增加,而人力资本发展难以在短时间内匹配产业链协同创新需求,导致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低于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水平。而当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水平开始下降,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将会慢上一个节拍进行调整。总体上看,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呈现出异步性互动态势,具体如图5所示。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多层次多阶段的动态互动发展过程中,产业链协同创新引导人力资本发展,起到了两者关系互动中的主导作用,而人力资本发展为产业链进行协同创新提供了人才供给的辅助支撑作用。

图5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发展的异步性演化

5 深圳市信息技术产业的案例分析

深圳信息产业发展较早,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成为全国信息产业产品制造的重要生产基地(何卓,2000[33]),在全国占有极高地位和极具影响力。经过30年的发展,深圳信息产业已基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性演化过程。深圳信息产业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也在产业周期演化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异步性互动态势。

5.1 产业链协同创新聚合阶段与人力资本涌入阶段的动态互动

1985年至2000年,深圳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企业及人才数量上逐年增长,并不断促使产业链完善发展,可将这一时期判定为产业链协同创新聚合与人力资本涌入的动态互动阶段。1985年的深圳信息产业的企业数量还比较少,90年代初的深圳仍是以产品加工业为主,19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才引发了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重要意识(刘筱,2006[34])。自此以后,高新技术信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深圳的支柱性产业(刘筱,2014[35])。据统计,1990年从事信息产业的企业数为319家,而到2000年已增长到356家,这些企业成为信息产业链进行协同创新的初始源动力[36]。尤其重要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当地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大大提升了信息产业的人才吸引力。从1990年的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数106974人,到2000年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数228454人,增加了近1.2倍[36]。在丰富的人力资本支持下,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深圳信息工业总产值由1990年的72.36亿元提升到2000年的1633.89亿元,10年间翻了近22.6倍[36]

(2)应该摒弃民营企业中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及时转变用人观念,吸引优秀人才。企业应该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强有力资源,珍惜每一位优秀的人才,充分挖掘每一位员工的潜能,做到人尽其用,严禁聘任一些没有能力的人,造成对公司资源的浪费;此外,要严格完善岗位管理制度,确定各岗位人才的基本职责与权限,做到权责统一,使人力资源得到高效配置。

(4)大联网:2012 年6 月1 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的GB/T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为视频监控“大联网”提供了标准基础。视频大联网己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进行联动操作时需要大联网的支持,由信息孤岛向大联网的转变需要政府主导,将各个视频监控子系统融合到更大的管理平台上[4]。

5.2 产业链协同创新协同阶段与人力资本集聚阶段的动态互动

产业链协同创新协同阶段与人力资本聚集阶段的动态互动。在该阶段,产业链体系发展已较为完善,产业链层级成为互动关系的主要驱动力量。一方面,该阶段各企业在空间链上的不断聚集相应带来人才的不断聚集,信息链与供应链上下游间的信息流动和业务往来频繁,为人力资本的相互合作、交流、学习提供了良好机会,价值链的价值增值需要人力资本拥有更高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工作效率,也要求产业链上各企业对人才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推动人力资本在技术水平、知识能力方面的提升。人力资本在时序上进行投入、生成、配置和产出逐渐使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作用开始显现。另一方面,该阶段的人力资本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在空间链上的高度集聚基础上,依托信息链和供应链可以促进信息在企业间的扩散,信息传递和共享有助于上下游合作者协调行动,实现价值链上的价值增值以及产业链间协同效率提升。在该动态互动过程中,产业链四个子链条不断发挥作用,使产业集群与人力资本也逐步产生相互作用,进而驱使产业集群形成且作用发挥越来越大。该阶段产业链依靠人力资本存量和增量不仅实现不同环节间的契合式价值创新,还能实现整个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整体式价值。

在2001年至2015年的十多年发展间,产业链层面是协同创新发展的主体层面,并与人力资本进行充分联动以实现整个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契合式价值创新,具体体现在产业链四个子链与人力资本投入、生成、配置和产出的互动过程中。首先,深圳信息企业高度集聚形成空间链,为协同创新发展不断聚集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对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了支撑作用。其次,深圳信息产业依靠华为等龙头企业促进了人力资本交流与沟通,这一行为将会加强相关产业信息在信息链上的流动与传递,从而促进产业相关知识、技术等在不同环节间共享并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再次,协同创新引导人力资本进行投入、生成、配置和产出循环的同时,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从而确保在供应链上及时满足与供应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量。最后,人力资本支撑的价值链在该阶段也实现了较大的价值创新,契合式价值创新具体表现在深圳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逐年增加,而整体式价值创新体现在产业链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创新能力的逐渐增强及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人力资本投入的效应滞后性致使上一阶段的人力资本投入在本阶段发挥了高效的作用,此阶段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实现了较高的适配性互动。

5.3 产业链协同创新衰退阶段与人力资本流出阶段的动态互动

2015年至今,深圳信息核心企业陆续外迁,大大降低了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能力,同时外迁带走了大量人才以及引发了人才的主动性流出,可将这一时期判定为产业协同创新衰退与人力资本流出的动态互动阶段。近年来,随着深圳土地和人力资本成本的上升,迫使企业外迁的风潮大大提升。2016年,作为深圳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中兴就已开始筹备从深圳搬迁至河源(搜狐网,2016[38])。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重点调研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已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2018年,作为深圳信息产业的另一龙头企业华为,也开始从深圳搬迁至东莞。华为、中兴是深圳最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信息企业,两家企业外迁对深圳信息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发展将是致命性打击(搜狐网,2016[38])。另一方面,企业外迁必然造成人力资本流失。例如,华为第一批搬迁至东莞,约有2700名员工随同企业外迁东莞,而第二批约有5400名员工流出(新浪新闻,2018[39])。为了满足信息产业人才的需要,深圳市政府和信息企业在引才方面加大了努力力度,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衰弱伴随着人力资本的流出效应而生。从工业总产值来看,2016年深圳的信息工业总产值为16106.8亿元,2017年信息工业总产值为19196.3亿元[36],相比于以往的信息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已明显下降。

从2015年起的四年多时间里,深圳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衰退,人力资本大量流出,导致集群协同创新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产业集群与人力资本的协同性发展。集群衰退在一定程度上受产业链四个子链条断裂的影响,从而无法实现人力资本支撑下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企业外迁割裂了空间链,造成人力资本大量流失,对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也会随之下降。以上结果在人力资本经投入后不利于实现供应链上的人才相互供应,也不利于信息链上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最终还对价值链的价值创造造成影响。随着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的下降,对人力资本的吸引、引导和提升效应的发挥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即便深圳信息产业在发展中采取诸多人才新政,但集群内人力资本仍会大量流失,不能够较好发挥人力资本对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支撑、驱动和协同效应。此外,人力资本滞后性特点导致投入、生成、配置和产出在短时间无法看到效果,伴随华为、中兴等外迁则造成人力资本流出及浪费,阻碍了企业间、不同环节间进行契合式价值创新以及整个集群的整体式价值创新。

6 结束语

6.1 理论贡献

产业链协同创新是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有效形式,而人力资本可以为产业链实现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阳立高,2018[40])。本文基于协同创新的研究视角,对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机理进行了分析。在理论贡献上主要有三点:①界定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内涵。产业链协同创新是创新要素通过投入开展产业创新和协同发展的活动达到价值创造,是一种涵盖多层次、多方面的协同创新活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表征体现在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更深层次的是体现在通过空间链、信息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四个子链条的综合性协同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契合式和整体式价值创新。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内涵界定为进一步扩展产业链协同创新理论奠定了研究基础。②阐明了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聚合、协同、衰退和调整四阶段与人力资本的涌入、集聚、流出和转变四阶段相互对应匹配,并形成协同创新发展中的双螺旋结构。产业链协同创新对人力资本有吸引、引导和提升的影响效应,人力资本对产业链协同创新有支撑、驱动和协同的影响效应。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关系模型的提出及相互作用机理的阐述,为研究人力资本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为细腻深入的视角,也阐明了人力资本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即人力资本通过支撑产业链协同创新,进而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③阐明了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异步性演化进程。两者是一个建立在产业链三层空间结构(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人力资本四阶时序结构(投入、生成、配置、产出)的多层级多阶段互动的异步性演化进程。这为从时空视角来优化调控人力资本以有效支撑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老秦用摩托车搭着我,离家好远了,回头一看,妈还抱着孩子站在门口。我的眼泪一下子出来了。我哭着喊:“妈啊,妈,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老秦说:“你别哭了。”说完,他也哭了。

6.2 实践启示

本研究的实践启示有:①人力资本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人力资本与产业链协同创新可以实现耦合对接,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够引导人力资本有序提升,而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也可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两者在相互影响中螺旋上升。依托人力资本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可以凝聚产业发展的创新方向,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此,产业集群内各企业要重视和利用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关系,并依托人力资本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进而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②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发展要协同演进。二者协同演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意义体现在人力资本服务于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链协同创新可以极大地推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增强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活力和生命力。再有,各企业和产业在发展中可以拥有持续协同、持续创新的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也为产业链持续协同创新提供了重要保证。对此,各企业在发展中要注意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协同演变的异步性规律,提前对人力资本进行规划性投入,确保空间链、信息链和供应链不断链,从时空双维来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协同发展。③要依据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发展的具体互动阶段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就当前的深圳来讲,信息产业正处于产业链协同创新衰退与人力资本流出的互动阶段。能否通过优化调整实现新一轮的协同创新发展,直接决定着信息产业的持续性竞争力问题。如处理不好,按照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发展规律,极有可能导致深圳信息产业走向衰落。对此,深圳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首要的是抑制大量核心企业的外迁,避免产业链的空间链断链。应积极采取“政府创新支持”+“抱团取暖”式的发展策略,加强产业链空间聚集,进而保障信息链、供应链和价值 链的完整有效。其次,是要坚持“提前谋划”原则投资人力资本,优化既有人力资本的“投入—生成—配置—产出”流程,能够做到人力资本持续有序的替代和承接,保障人力资本供应在时序上不断档。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人力资本发展的培训与提升,另一方面要优化人力资本激励制度与措施,从而真正做到使人才心甘情愿地留下而不外流。最后,政府的扶持要创新,要切中要害。针对企业无扩张用地、用地成本贵和人才生存成本高的问题,要再一次系统性的优化改革思路,制定出让企业放心发展和人才安心就业的支持性政策。

6.3 局限及展望

本研究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相关研究结论有待实证检验,以证实观点和结论具有普适性。本研究还可继续深化和拓展,后续可进一步研究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发展的时间跨度和波动幅度等,这些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动态互动过程和特征的认知。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魏江,周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理研究——以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链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0,8:1171-1180.

Wei J,Zhou D.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hain[J].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2010,8:1171-1180.

[2]顾菁,薛伟贤.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84-89.

Gu Q,Xue W X.Study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12,22:84-89.

[3]詹晖,吕康银.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5:85-90.

Zhan H,Lv K Y.Study on the Action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dustrial Cluster of Talents Agglomeration[J].Journal of Technical Economics & Management,2015,5:85-90.

[4]杜伟,杨志江,夏国平.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8:173-183.

Du W,Yang Z J,Xia G P.Study on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Human Capital on Economic Growth[J].China Soft Science,2014,8:173-183.

[5]万幼清,张妮,鲁平俊.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5,2:182-183.

Wan Y Q,Zhang N,Lu P J.Study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isk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s[J].Management World,2015,2:182-183.

[6]高青松.纵向产业链组织竞争地位研究[J].科学决策,2009,8:1-9.

Gao Q S.a Study on the Competitiveness Status of Organizations in Longitudinal Industrial Chain[J].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2009,8:1-9.

[7]张延平,汤萱,樊爱国.物联网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本效率分解——对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1家企业2008-2015年间的跟踪调研[J].产经评论,2019,1:127-141.

Zhang Y P,Tang X,Fan A G.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Human Capital Efficiency in Industrial Cluster of Guangzhou Internet of Things[J].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2019,1:127-141.

[8]刘贵富.产业链的基本内涵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8:92-96.

Liu G F.Research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J].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2007,8:92-96.

[9]王明辉.基于产业链的纵向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8:57-59.

Wang M H.Research on Vertic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 Based on Industrial Chain[J].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2015,8:57-59.

[10]闫帅.模块化分工条件下产业链协同创新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30-36.

Yan S.A Study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 Chain in Modular Division of Labor[J].Journal of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15,6:30-36.

[11]宋歌.民营企业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5:37-43.

Song G.Research on Coordinated Innovation of the Industry Chain of Private Enterprises[J].Journal of Huanghe S&T University,2017,5:37-43.

[12]王朝晖,刘嫦娥.智力资本要素内部契合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1:6-13.

Wang Z H,Liu C E.The Impact of Fitting Dimensions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Exploratory Innovation and Exploitative Innovation[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17,11:6-13.

[13]王雎,曾涛.开放式创新:基于价值创新的认知性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11,2:114-125.

Wang J,Zeng T.On Open Innovation: A Cognitive Framework Based on Value Identification,Creation and Appropriation[J].Nankai Business Review,2011,2:114-125.

[14]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4:36-43.

Wu J M,Shao C.Research o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y Chain:“4+4+4”Model[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006,4:36-43.

[15]刘贵富.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Liu G F.Research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Industry Chain[D].Jilin University,2006.

[16]陈国权.供应链管理[J].中国软科学,1999,10:101-104.

Chen G Q.Supply Chain Management[J].China Soft Science,1999,10:101-104.

[17]郑大庆,张赞,于俊府.产业链整合理论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64-68.

Zheng D Q,Zhang Z,Yu J F.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Theory[J].Scienc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11,2:64-68.

[18]张明智.浅析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经验及问题[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4,1:35-36.

Zhang M Z.Analyses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xperience and Problem[J].Worl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 Market,2014,1:35-36.

[19]王俊倩,卢星名.基于协同创新的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6:107-108.

Wang J Q,Lu X M.Research on Industrial Cluster Innov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J].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2014,16:107-108.

[20]李大庆,李庆满,单丽娟.产业集群中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4:117-122.

Li D Q,Li Q M,Shan L J.Research on Synergetic Innovation Mode Selec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echnology 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13,24:117-122.

[21]郑季良,周菲,董洁.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90-94.

Zheng J L,Zhou F,Dong J.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the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12,22:90-94.

[22]张霞,蔡根女.人才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5-60.

Zhang X,Cai G N.Study on the Mutual Development of Talent Cluster and Industrial Cluster[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7,5:55-60.

[23]汪秀,田喜洲.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8-34.

Wang X,Tian X Z.Review of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J].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2:28-34.

[24]周均旭,胡蓓.产业集群人才引力效应与成因分析——以佛山为例[J].管理评论,2010,3:101-107.

Zhou J X,Hu B.Effec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alent Attractiveness and its Causes—— A Case Study in Foshan[J].Management Review,2010,3:101-107.

[25]张同全,王乐杰.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基于三大制造业基地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11:64-71.

Zhang T Q,Wang L J.Evaluation on the Effect of Talent Aggregation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Bases—— An Comparative Study Based on Three Manufacturing Bases[J].China Soft Science,2009,11:64-71.

[26]刘恩华,胡晓鹏.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汽车产业链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3,5:50-56.

Liu E H,Hu X P.Research on Auto Industry Chain Based on Industry Life Cycle[J].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2013,5:50-56.

[27]房茂涛,张体勤.金融产业与金融人才互动发展机理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79-87.

Fang M T,Zhang T Q.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and Financial Talents Development[J].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6,2 :79-87.

[28]梁林,刘兵,李嫄.基于综合集成思想的区域人才聚集系统演化趋势预测方法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4 :119-121.

Liang L,Liu B,Li Y.Research on Prediction Method of Regional Talent Aggregation System Evolution Trend Based on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Idea[J].Modernization of Management,2014,4 :119-121.

[29]刘兵,李嫄,许刚.开发区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12:89-96.

Liu B,Li Y,Xu G.Research on the Synergetic Mechanism of Talent Accumul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J].China Soft Science,2010,12:89-96.

[30]汪延明,杜龙政.基于关联偏差的产业链治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7:184-192.

Wang Y M,Du L Z.Research on Industry - Chain Governance Based on Correlative Deviation[J].China Soft Science,2010,7:184-192.

[31]罗文标,黄照升.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互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7:38-40.

LUO W B,HUANG Z S.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alent Structure[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04,7:38-40.

[32]李晓曼,曾湘泉.新人力资本理论——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2,11:120-126.

Li X M,Zeng X Q.New Human Capital Theory -- The Research Trend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Based on Ability[J].Economic Perspectives,2012,11:120-126.

[33]何卓.借鉴深圳经验发展信息产业[J].信息化建设,2000,12:18-21.

He Z.Learn from Shenzhen Experience to Develop Information Industry[J].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2000,12:18-21.

[34]刘筱,王铮,赵晶媛.政府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以深圳为例[J].科研管理,2006,4 :36-43.

Liu X,Wang Z,Zhao J Y.Government Function in High-Tech Industry Agglomeration-The Case of Shenzhen[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06,4 :36-43.

[35]刘筱,Sonn J W,王铮.弱研发城市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以深圳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4,1 :34-43.

Liu X,Sonn J W,Wang Z.Is It Possible with Less R&D to Get Higher Development?The Case Study of Shenzhen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J].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2014,1 :34-43.

[36]深圳统计局.深圳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2018.

Shenzhen Statistics Bureau.Shenzhen Statistical Yearbook.[M].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1990-2018.

[37]代明,张杭,罗婉婷.研发产业集聚与扩散——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与深圳案例的分析[J].产经评论,2014,2:27-36.

Dai M,Zhang H,Luo W T.The Agglomeration and Diffusion of R &D Industry: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and the Case Study of Shenzhen[J].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2014,2:27-36.

[38]搜狐网.华为外迁,中兴跑了,“中国智造”何去何从?[EB/OL].http://www.sohu.com/a/78403476_353364,2016-05-30/2019-01-11.

Sohu.Huawei Moves Abroad,ZTE Runs Away,“Made in China” Where to Go? [EB/OL].http://www.sohu.com/a/78403476_353364,2016-05-30/2019-01-11.

[39]新浪新闻.深圳超万家企业迁出,转型再造下一个“华为”?[EB/OL].http://news.sina.com.cn/c/zj/2018-09-17/doc-ifxeuwwr5086064.shtml,2018-09-17/2019-01-11.

Sina.More than 10,000 Enterprises in Shenzhen Move out,Transforming to Create the Next “Huawei”?[EB/OL].http://news.sina.com.cn/c/zj/2018-09-17/docifxeuwwr5086064.shtml,2018-09-17/2019-01-11.

[40]阳立高,李永奇,韩峰.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J].科学决策,2018,3: 1-15.

Yang L G,Li Y Q,Han F.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on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Upgrading[J].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2018,3: 1-15.

Study 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in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Human Capital:A Case Study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n Shenzhen

ZHANG Yan-ping,FAN Ai-guo,TANG Xuan

Abstrac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nd human capital is the core elemen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m can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industrial cluster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framework and the double helix evolution model of them,and reveals the mechanism and evolution of them.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y are a multi-level and a multi-stage interaction process ,human capital based on the fourth-order time structure of input,generation,configuration,output and industrial chain based on the three-layer spatial structure of enterprises,industrial chains,industrial clusters.The latter is affected by the former through the attracting effect,the guiding effect and the lifting effect,while the latter counteracts the former through the supporting effect,the driving effect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They promot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aggregation stage,the synergy stage,the recession stage,the adjustment stage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the in flux phase,the agglomeration phase,the out flow phase,and the transformation phase interact of human capital,and form an asynchronous interactive evolution process.Finally,the paper applies interactive analysis framework and asynchronous evolu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cas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n Shenzhen,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re proposed.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human capital ,double helix mode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DOI: 10.3773/j.issn.1006-4885.2019.09.049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9753(2019)09-0049-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6BGL09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5YJCZH22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GD14XGL53);羊城学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831837)。

作者简介:

张延平(1978-),吉林农安人,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樊爱国(1992-),河南安阳人,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汤 萱(1975-),湖北黄州人,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技术经济。为通讯作者。

(本文责编:宁远)

标签:;  ;  ;  ;  ;  ;  ;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人力资本的互动机理研究-以深圳信息技术产业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