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业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势在必行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社会的每个角落,图书馆事业正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在改革浪潮中,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摆脱困境,扬帆破浪,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而重要的课题。为此,天津高校图工委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图书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议论会。欲值此契机,为天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献计献策。此举得到了天津高校图书馆界同仁们的热烈响应与支持。讨论会上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就如何深化图书馆管理及业务改革各抒己见,气氛亲切热烈。讨论会达到了预期目的。本刊特辟此栏,登载座谈文章,以飨读者,盼望得到重视与启发,以求共识。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多位新担任馆长职务的中青年,有工作多年具备丰富住验的中层负责人,也有正在学习的年青研究生。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使这次讨论会开得热烈活泼而富有成效。编辑部对这些同志表示真挚的谢意。图书馆与市场经济只能是图书馆改革逐步深入的一个起步课题,我们希望图书馆界人士不只停留在注意完善方面而更主要的是把图书馆工作置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去更好地产生社会效应,更高层次地完成图书馆应具备的情报与教育两大职能。欢迎读者作者,对图书馆深入改革这一中心课题惠赐鸿文。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包括信息服务业在内的信息产业正在我国兴起。特别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的信息热出现了广范围、多形式、高层次的红火景象。各行业、各部门竞相建立信息机构,信息咨询进入一般商业部门,甚至寻常百姓家,成为热门行当。相比之下图书馆相形见绌。据统计,我国公共图书馆从1986年到1989年虽然支出增加了近一倍,图书流通量却减少了八万册。据报载,北京图书馆出现了门可罗雀现象。全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购置费1991年比1989年减少了四百多万元。总之图书馆的工作正举步维艰。美国未来学家,图书馆学者罗伯特·奥尔森于1988年在OCLC的一次学术会上就警告性地指出:“如果图书馆没有竞争力,它就会被新的情报机构所取代。因此,它应该自我转变为信息中心。图书馆员要把自己转变为信息专业人员。”世界上三个最大的科技情报联机系统──美国的Dialog、Orbit和西欧经济共同体的ESA/IRS已开始增加了原始文献信息。其所拥有文献量约占科技文献总量的80%,它们已挤占了图书馆的大块地盘。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迅速发展包括信息服务业在内的信息产业。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要认真贯彻国家对科学技术工作的方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面向经济建设,坚持同教学相结合。要根据不同条件,大力发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咨询服务,兴办科技产业,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提出,高校在改革中应面对市场的变化作出灵敏反应。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就是抓住时机,抛弃旧的思维模式,敢于采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把高校拥有的科技优势及信息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到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来。
首先,高校图书馆发展信息服务业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从外部环境看,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社会经济信息化方兴未艾,发达国家纷纷拟订对策,加紧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快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试图通过信息化来强化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1990年美国信息产业总收入为5050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8%,1991年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5430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7.52%。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也急起直追,力争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差距,如此次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澳大利亚其信息服务产业的市场规模为20.3亿美元,我国仅约为2亿美元。尽管到1990年我国信息咨询业正式注册的各类咨询服务机构已达3.3万家,从业人员达69万人,注册资金为83亿元人民币,但只相当于美国30或40年代的水平。此外就目前国际经济活动看已形成了信息引路—→技术开发—→产品投入—→拓展市场—→信息反馈—→引出新的信息模式。欧共体制定的第三项研究开发计划(1990年到1994年)信息技术的投资差不多是工业技术投资的两倍,约为13.6亿欧洲货币单位。
从内部环境看,中共中央已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其中信息产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而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委已颁布了《关于加速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科技服务业的意见》,并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会议上提出了“稳住一头,放开一片,人才分流,机制转变”的方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为推动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已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这些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业无论在环境上、经济政策上、经营手段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提供了一良好的契机。
其次,从图书馆历史的发展及其职能的演变和情报职能的发挥来看,以图书馆为基地开发信息服务业也是可行的。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历史就是随着经济发展变化而向前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从古代的藏经楼、藏书楼发展到现代的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都是图书馆超越了原来的范围。如今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绝大部分读者已从单纯从文献中索取信息,变成需要综合性的信息,从技术型向商业型转换。高校图书馆不能只是抱怨经费少、读者少。立即兴办信息服务业也是符合图书馆发展的规律的。
再次,高校图书馆藏有大量的文献资源和优秀的人力资源。前者则是图书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据社科院新闻所调查,我国企业所需的经济信息中的68%来自报刊,36.1%来自于广播电视,可见服务于社会经济信息的绝大部分是图书馆拥有的文献资源。广泛兴起的剪报公司,一些集体、个体的信息机构门庭若市的情况就是明证。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收藏量在国家图书情报系统中占有很大比例。高校图书馆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70%以上。此外还拥有大量的小型机、微型机、复印机,以及光盘数据库及国际联机检索等。
最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5%,专利转化率也只占30%。另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播发的中国专利局统计仅为10%左右,不仅如此,全国高校1990年的9360项科技成果,其中70%以上未能推广应用,造成这个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没有形成促进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相结合的市场机制,企业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活力和压力。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中间渠道不畅通,信息咨询工作跟不上,致使急需科学技术的企业得不到,而科研成果又推销不出去。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信息服务业。这对在困难中的高校图书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要珍惜这个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应该成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存储信息、寻找信息、利用信息,赢得效益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为基础,以创造效益为基本目标,以服务为主体,建立自我支撑体系,形成馆藏建设和信息服务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寻求自我发展,是完全可行的。
现在高校图书馆应转变观念,下定决心,先干起来,特别着重解决体制不适应、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克服信息管理不完善,信息加工层次低,人员素质不适应,内部、内部与外部联系不紧密,缺少信息共享的观点等。选择突破点,明确服务模式。
当前突破点可选择乡镇企业或小型企业。199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400亿元,而乡镇企业达到16500亿元之多,但它们面临着人才缺乏、技术薄弱、信息不灵的弱点。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为他们服务。高校馆应确实做到“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确定一馆两制的管理体制,兴办信息公司或几家合办为综合性信息中心形成网络,进而发展数据库产业,或以企业财力为后盾,协办兴信产业等。工作初期以帮助用户扩大文献覆盖面,尽可能提供原始文献,或对文献载体进行转向开发(复制、复录等)为主。进而编印各行、各类信息刊物,逐步发展为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让、中介服务、举办信息发布会等。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服务。与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生产厂家、经济实体建立广泛的联系,建立跨系统、跨行业的网络机构。
高校图书馆面对新形势,应该没有机遇找机遇,有了机遇别放过。高校馆发展信息服务业完全可以找到与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扬长避短,为市场经济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