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读思达”应用模式有效性研究论文_黄川春

小学语文阅读“读思达”应用模式有效性研究论文_黄川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乡那坡小学,532102)

摘要:语言学研究表明,儿童语言掌握的过程主要包含了三个环节,即理解、积累和运用。余文森教授对“读思达”教学法进行了提出,借助学习过程的角度,将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分为三种,也就是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阅读“读思达”应用模式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读思达”应用模式

一、构建词语情境,让学生在品读精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当前语文词语教学的一个现状就是,词语教学比较枯燥单调,而小学生的年龄又小,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不足。所以,教师在词语教学中,要积极构建生动的语用情境,增强学生的词语理解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字词都是作者深入思考、多次推敲选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理解此类词语,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作者的用意,思索如果换成别的词语或说法能否依然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比如,在学习《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开着自行阅读,重点关注骄傲、认识、游到了我的心里等词句,试着体会理解这些词句表达了作者何种观点和心情。在深入阅读学习基础上,学生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分析这些词句。有的学生认为“认识”这一词语包含许多内容,虽然表现了作者见过画鱼人,但是却了解的不多,没有深入交流过,这也是作者不知道画鱼人是聋哑人的原因。通过结合上下文,学生认为“骄傲”这个词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当作者和画鱼人说话时没有得到回应,可是又不好说出来,当时年轻人正在专心画画,画鱼的能力非常强,综合这些就会明白“骄傲”一词用的非常准确,很好的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在《师恩难忘》一文中对于“牵着”一词的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在幼儿园里老师牵着孩子的手、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角、爸爸牵着孩子的小手......丰富的生活片段给词语教学构建了生动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牵着”的内涵意义,增强了学生对牵着的认识和理解。在《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的“敏捷”,加入知识简单的释义教学,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可以联系具体语境,“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果自己的眼前有一个飞虫,按照文中的语境演示捕捉的动作。这样,就使学生置身于文本的创造语境中,很好的理解和感受了“敏捷”的涵义。

二、强化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有效探究中提升思考能力

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和倡导要将学生充分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思想共识虽然教师能够广泛接受,然如何充分结合课堂教育教学的实际真正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之中,需要很多一线教师的努力。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将思考、学习、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将学习的载体和平台创设和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深入的探究中更好地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爱是什么》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大家心中的想法是什么?爱是什么?在学生充分地讨论和回答之后,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引出来,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认真阅读,从中了解和发现作者所描述的爱的内容是什么、主要包含了那些内容。借助对文章之中词汇和语句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到萨勒老师基于作者的爱与关怀。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教师可以进行“爱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设置,有的学生说爱就是教师头上的银丝,而有的学生说爱就是教师的微笑。在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学习的基础上,他们就能够深化基于爱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于“高效——生态”课堂的构建也是极为有益的。

三、实行仿写策略,让学生在揣摩练习中提升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写作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能够有效体现学生的表达能力。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对词句使用和文章脉络等语用角度上的分析把握,造成学生虽然学习了课文却不知怎么写作,所以教师要通过仿写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方面,是仿写语句,教师要善于选择文中的精华、具有代表性的语句,组织学生开展仿写。比如《秋天的雨》一文,包含多种修辞手法,将秋天的雨比喻成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比喻为燃料将银杏叶染成了黄色,枫叶染成了红色,等等,教师再指导学生仿照文中语句,开展修辞仿写,由于比较简单,学生发挥想象力,多观察周围事物就能够完成。另一方面,是仿写文章脉络。在学习《孔子拜师》一文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时间脉络开展叙事写作,仿照此篇写日记,把近期发生的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记录下来。在学完《赵州桥》后,教师对作者描述赵州桥展开分析,是根据什么视角和顺序,学生明白基本的架构后,参照对赵州桥的描写叙述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而深化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最后是综合写作,要注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进行写作,将合理的修辞、真挚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应用到作文写作职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强化写作讲评针对性的实施,将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地指出来,并强化对学生修改、完善方法的指导,将“二次创作”思维应用其中,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作文的阅读,并将一些普遍的、典型的写作错误明确地罗列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性地进行自身存在问题的发现,这样就能够强化小学生作文写作兴趣度和参与度的全面提升。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读思达”模式的有效性应用,要坚持构建词语情境,让学生在品读精读中提升阅读能力;要强化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有效探究中提升思考能力;要实行仿写策略,让学生在揣摩练习中提升表达能力。让学生认真读、深入思、有效达,实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福瑞.“读思达”教材分析模型建构与实践策略[J].教育评论,2019(5).

[2]尚家茗.“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3).

[3]张俊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4(2).

[4]凌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6(11).

[5]张丽萍.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文信息,2016(12).

论文作者:黄川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阅读“读思达”应用模式有效性研究论文_黄川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