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周林辉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1-2017.1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疗效。结果:采用不同的护理疗法后,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路径有利于缓解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

关键词 急诊护理路径;重症颅脑损伤;急救;应用效果

颅脑损伤是指由于暴力所致的外伤,根据创伤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1]。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昏迷、意识障碍、体温、脉搏及血压的异常[2]。颅脑损伤按照损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重度颅脑损伤对于患者的生病安全有很大的威胁[3]。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止血及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等。本研究将寻求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现将具体报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1-2017.1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①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患者男30例,女10例,患者平均年龄(38.58±12.34)岁,其中15例颅脑挫裂伤,15例硬膜外血肿,10例颅脑开放性损伤。②对照组患者20例,采用常规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患者男15例,女5例,患者平均年龄(40.52±10.68)岁,其中5例路脑挫裂伤,10例硬膜外血肿,5例颅脑开放性损伤。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重症颅脑损伤诊断:①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是否正常;②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状态及感觉障碍;③判断患者颅脑损伤的原因;④对患者的颅脑损伤进行CT扫描或者MRI扫描以确诊。⑤根据扫描结果,判断患者颅脑损伤程度。

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①由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②医生写下医嘱,由护士去执行医嘱;③通知患者家属;④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最终诊断患者病情;⑤医护人员向病人家属说明情况;⑥得到家属签字后,方可进行手术。

②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①由护理人员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准备好平车,将患者送往医院的相关科室,并且,通知急诊部门医生准备接待病人。②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判断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必要情况下可对患者使用呼吸机。同时,依据患者病情,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卧床姿势,必须遵循以下两点: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防止颅脑失血过多,引起的脑低压。③立刻清理患者伤口,防止患者伤口感染,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止血措施[4]。④医护人员采集患者的尿液和血液,送往检验科进行检验;⑤如若患者需要尽快手术,需尽快联系患者家属向病人家属说明情况,得到患者家属的同意,并且尽快准备手术所需品,以免延误患者病情。

1.3评定指标

据观察结果显示,将患者的临床效果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种(有效:患者手术成功;无效:患者因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而导致在手术过程中死亡),统计患者总有效率,即为存活率。同时,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救治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系统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取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对比分析

据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一般在交通事故中患者多因颅脑损伤而死亡。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颅脑内,脑损伤如若处理不当,将会影响人体的生命健康[5]。因此,对于颅脑的诊治,选择更佳的护理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现阶段不同的颅脑损伤护理方案,为临床提供更佳的护理方案。

重症脑损伤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按照其损伤部位及程度,将其分为闭合性脑损伤和开放性脑损伤。由于颅脑损伤患者一般情况下损伤面积较大,如若处理不当,将会引发感染甚至于出现死亡[6],因此,对于脑损伤患者的处理,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和给予伤口的止血和消毒处理。

就临床观察发现,常规护理方案中以医生为主导,护理人员为辅[7],这种常规的护理方案虽然可以有效避免错误,但却可能延误抢救时间,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健康不利,且容易造成医患矛盾。

相比常规护理方法,急诊护理路径具有以下几点优点:①护理人员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②抢救时间缩短,工作更有效率;③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提高存活率;④节省了人力、物力;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紧张的医患矛盾。据目前各大医院来看,近年来,临床医学越来越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对患者病情的评价能力,要求护理人员有能力有责任去审视医生的诊断,而非一味的执行医嘱。

据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5.0%),这一数据有力的证明了急诊护理路径相比常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观察结果也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时间(31.25±6.23)短于对照组(58.35±7.21),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22.63±3.21)短于对照组(30.85±4.01),这一实验数据有力的证明了急诊护理路径有效的缩短了诊治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临床在诊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时,在充分考虑患者病情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曹阿芳.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3):246-247.

[2]陈竹芳,毛青.快捷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20):106-108.

[3]杨晓燕.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04):77-78.

[4]邓爱华,张霞.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6,(04):683-686.

[5]杨春艳.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4,(02):135-137.

[6]许春芳.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5,(05):1025.

[7]张克琴.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42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6):146.

论文作者:周林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4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周林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