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_素质教育论文

“三关”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_素质教育论文

“三个关心”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实验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目的意义

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对21世纪教育提出了一个总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学会关心”。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利益,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当然也更关心自己,包括关心自己的健康等等。以此为依据,我们确立了“三个关心”素质教育的实验课题。

“三个关心”素质教育包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及关心学习。本实验就是侧重解决教育实际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德育投入多,收效少;二是智育偏差,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从“关心”教育入手,引导学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分数为中心”的狭窄圈子,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兴趣和行为;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习惯;培养他们既懂得学习目的、意义,又能有效学习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水平,身体心理素质和谐发展,实现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

二 实验内容

(一) 关心社会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知道向前发展是历史的规律,每个人是社会一员,社会成员应该为社会发展尽力。具体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貌、国史教育);2.环境保护和维护良好社会风尚的教育;3.遵纪守法教育(个人行为与社会要求相适应教育);4.爱护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公共财产及维护公共秩序教育。

(二) 关心他人

明确他人生活,学习离不开他人和群体,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具体包括:1.团结合作意识教育;2.助人为乐,扶助贫困、弱小教育;3.反哺教育(懂得关心父母、老师及长辈)。

(三) 关心学习

明确学习是少年儿童的主要任务,是个人生活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学会学习,能够给自己提出学习目的并学会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具体包括:1.学习目的性教育;2.良好学习的心理品质教育;3.良好学习方法教育;4.排除不良学习习惯的教育;5.自主性学习教育。

三 实验方法、步骤

(一)样本选择

本实验采用小样本等组实验法。实验班与对比班均选自温州市蒲鞋市小学一年级。两班学生人数均为54人,平均年龄实验班7.3岁,对比班7.5岁。实验班在平行班中处于中等状态,班主任是一位从师范学校毕业,在该校任教6年的青年女教师。实验时间为:1994年10月—1995年10月。

(二) 研究工具

实验前,由蒲鞋市小学德育领导组及本课题组领导,及对教育实践、理论感兴趣,文化素质较高的部分家长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育专家,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设计了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学习三种问卷。每种问卷内设10个题目,每题又分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3个层次,分别记为4、3、3分,每题10分,全问卷100分。以便通过问卷调查(前测、后测),了解学生实验前的实际情况、实验后的提高程度,考察实验效果。

(三) 实验步骤

1.前测

1994年9月20日上午,对一年级实验54名学生、对比班54名学生,同时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为了获得真实可信、有效的结果,同日下午又对两班学生的家长(共108位)进行了相同问卷调查,要求家长以不记名的方式,按平时观察子女的实际情况代替学生实事求是地选择答案。

2.实施

在人的成长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起奠基作用,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可控制的教育因素,因为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场所基本上是固定的,而教育内容、手段可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因此本实验主要通过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素的控制,改变并充分利用其它积极的教育影响因素来进行,通过校内学科系列、校内外实践活动系列、家庭教育实践系列达到实现“三个关心”素质教育的目标。基于此,本实验对实验班学生实施了下述具体内容的“三个关心”素质教育的过程,对比班则完全按传统模式进行教学,以供比较分析。

(1)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学生在校内的主要活动是进行课堂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为了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又能有效地进行“关心”教育,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关心”内容,其中语文、思想品德课为最重要的环节。语文、思想品德课每一新课的学习,不仅是对学生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同时有着鲜明的主题思想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如一年级第一册到二年级第一册,三册课文中爱国教育为主题的有8篇,尊敬师长为主题的有8篇,互助友爱为主题的有6篇,热爱劳动为主题的有9篇,爱家乡为主题的有5篇,其它还包括拾金不昧、爱护公物、诚实守信、勇敢坚强、虚心好学、积极动脑、勤奋刻苦、讲究卫生等主题内容。这些课文短小、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编排时,主题接近的课文一般已基本在一个单元中;对一些主题接近、排列分散的课文实验班老师根据需要进行了前后调整。这样每一个教学单元基本都有一个明确而突出的主题。这些主题与“三个关心”素质教育要求是一致的。通过讲解,提问,让学生对课文蕴涵的教育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启发,再提问让学生学会把课文中的人与事能够与身边、班级中的人与事联系起来,指出怎样的人与事是要肯定的,什么样的人与事是要否定的,然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做法、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在认识上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正误、美丑和善恶,让他们从小就懂得通过自我教育掌握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道理,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

(2)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进行“关心”教育。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喜爱和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而且一个人品德、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磨练和体现。实验班教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爱国教育系列活动,教唱国歌,参加校每星期一的升国旗仪式,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观看《我爱你中国》《美丽的首都》等录像,要求学生人人动手制作国旗。还有爱家乡教育系列活动,法制教育系列活动,集体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团结友爱关心他人教育系列活动,关心生存环境教育系列活动等。在一年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班组织各种形式、各种教育主题的活动可谓不计其数,仅大型主题班会就有10多次,如:“我爱我的红领巾”、“美丽的祖国我爱您”、“小能人演示会”、“教室的门为什么破了”、“不能让河变得更脏”、“冠军是怎样获得的”、“老师你辛苦了”等等。

(3)通过五项评比竞赛强化学生的“关心”行为、巩固教育效果。实验初期,实验班就确立了五项评比竞赛的制度。五项评比内容包括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如热爱学习这一项的评比,不仅根据笔试分数,同时侧重于平时发言、动脑程度、作业质量、是否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无预习、复习、学习方法如何等表现,某方面突出或综合表现较好就可获得奖励。其它四项也都各有多维,多层次的评定标准。好人、好事、好行为被同学认可,老师发现或自我推荐,确有其事可随时获得奖励,即一朵小红花,并贴在某学生名下相应项目栏内。五项评比竞赛进行了一年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向上,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控掘了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一个可以追求的目标,彼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巩固起到较大的作用。

(4)通过家庭教育的配合、突出“三个关心”素质教育。学生在进入社会独立生活之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父母身边度过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家长的影响。因此家长能否有效地支持与配合,是本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实验过程中组织实验班家长进行了每学期3次,共6次较为系统的学习和讨论,让家长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意义,并按实验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和做人。制定了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三个关心”家庭教育实践计划,如家长指导学生参加公益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要求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学会主动从课本外获取知识,勤动脑动手,指导学生参与接待客人,从看电视节目如新闻等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祖国的发展等等,并要求家长从改造自身做起,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尊老爱幼,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为“三个关心”素质教育取得预期的成效创造最佳的家庭教育环境。

3.后测

1995年10月某日上午,我们对已升入二年级的实验班、对比班各54名学生,再一次同时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为考察学生自我认识与家长观察的异同,于当日下午再次对108位学生家长进行了相同的问卷调查。

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学习成绩的比较

实验班有目的、计划地实施“三个关心”教育,较对比班而言,不可避免地要组织较多的活动,花费学生更多的精力,结果会不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呢?表1中列出了实验班与对比班几次大考中的语文和数学成绩。

表1 两班学生语文、数学成绩对照表

时间 班别

NX1 S1 X2 S2

第一学期实验班 5499.30.4599.60.34

期终考试对比班 5499.50.4299.20.41

第二学期实验班 5498.70.6399.10.50

期中检测对比班 5498.90.5798.30.64

第二学期实验班 5498.60.5897.01.24

期终考试对比班 5498.30.6295.31.22

注:N—学生人数,X—平均成绩,S—标准差,1—语文,2—数学

结果表明,在为期一年的实验期间,实验班与对比班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十分接近,且两班成绩分布的差别也较小。因此,无需进行检验,从小学具代表性的两门主课成绩的简单比较中即可得出结论,对学生实施“三个关心”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可以认为,尽管有目的地实验“三个关心”教育需要多花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但学生社会认识的增加,与他人关系的融洽,学习目的正确和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会使学生素质、能力得到较大地提高,较对比班学生来说,以相对较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同样程度的文化知识,即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 实验前后两班学生“三个关心”认识水平的差异分析

按“三个关心”三方面内容设计的问卷,可以将学生的相应认识水平以分数的形式体现出来,进而可进行样本统计和检验量计算,以比较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在此我们假设学生得分的分布为正态分布。经计算,实验班与对比班3项“关心”得分的方差,实验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可对两班学生得分平均值进行差异的t检验。

1.实验前问卷结果分析(见表2)

表2

统计检验量 NX

S

t t.05/2

P

内容班别

关心实验班54

83.73

10.49

0.284

1.985 >.05

社会对比班54

84.31

10.55

关心实验班54

84.96

10.31

0.020

1.985 >.05

他人对比班54

85.00

10.52

关心实验班54

86.14

10.31

0.015

1.985 >.05

学习对比班54

86.17

10.35

注(下表同):N—学生或家长人数,X—平均得分,S—标准差,t—检验量,t.05/2—.05水平的最大t值,P—概率

从假设检验的计算结果得知,在“三个关心”的三方面,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t<t.05/2),是一致的。我们选取的实验班和对比班具有随机和统计平均的性质,假设检验的结果说明样本的选择是成功的,也为实施“三个关心”素质教育的成效进行比较奠定了可信的理论基础。

2.实验后问卷结果分析(见表3)

表3

统计检验量 NX

S

t t.05/2

P

内容班别

关心实验班54

86.95

10.00

2.370

1.985 <.05

社会对比班54

82.15

10.84

关心实验班54

87.54

9.762.236

1.985 <.05

他人对比班54

83.03

10.98

关心实验班54

88.22

9.492.344

1.985 <.05

学习对比班54

83.51

11.13

结果表明,对实验班实施“三个关心”素质教育后,在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学习三方面,实验班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对比班学生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t.05/2),实验班学生优于对比班。这说明“三个关心”素质教育的实施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学习知情(意)行的发展与提高,实验是成功的,“三个关心”素质教育是可行的。

(三) 实验前后学生“三个关心”认识水平的可信性分析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三个关心”的知情(意)行,仅能得到对学生认识水平的判断,对学生能否将认识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尚需进行考证。对此,我们请学生家长按照他们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就问卷做实事求是的回答,并用家长的判断比较学生认识与实践的异同。

1.实验前学生与家长问卷结果的比较(见表4)

表4

统计检验量 NX

S

t t.05/2

P

内容 对象

实 关心 学生54

83.73

10.49

2.664

1.985 <.05

社会 家长54

78.33

10.38

验 关心 学生54

84.96

10.31

2.926

1.985 <.05

他人 家长54

78.96

10.80

班 关心 学生54

86.14

10.31

2.574

1.985 <.05

学习 家长54

80.74

11.26

对 关心 学生54

84.31

10.55

2.637

1.985 <.05

社会 家长54

78.94

10.41

比 关心 学生54

85.00

10.52

2.584

1.985 <.05

他人 家长54

79.69

10.64

班 关心 学生54

86.17

10.35

2.770

1.985 <.05

学习 家长54

80.43

10.98

检验结果说明,实验班、对比班在“三个关心”方面,学生与家长对学生认识水平的评价都存在显著性差异(t>t.05/2),家长认为学生的认识水平要低一些。家长的评判应是较为可信的,这说明学生在“三个关心”方面的认识和实际行为还存有一定差距,这也正是教育所面临的使学生知行合一的问题。

2.实验后学生与家长问卷结果的比较(见表5)

表5

统计检验量 NX

S

t t.05/2

P

内容 对象

实 关心 学生54

86.95

10.00

0.423

1.985 >.05

社会 家长54

86.14

9.73

验 关心 学生54

87.54

9.760.387

1.985 >.05

他人 家长54

86.80

9.92

班 关心 学生54

88.22

9.490.606

1.985 >.05

学习 家长54

87.07

10.04

对 关心 学生54

82.15

10.84

3.095

1.985 <.05

社会 家长54

76.06

9.37

比 关心 学生54

83.03

10.89

3.020

1.985 <.05

他人 家长54

76.90

9.90

班 关心 学生54

83.51

11.13

2.798

1.985 <.05

学习 家长54

77.64

10.98

实验后,对比班仍象实验前一样,对学生“三个关心”的认识水平,学生自测与家长的评判仍存在显著性差异(t>t.05/2),家长仍然认为学生并未达到他们自认为的认识水平,说明学生的知行仍有一定差距。

实验班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经“三个关心”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成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其“关心”的情感和行为,学生关于“三个关心”的认识水平是可信的。

五 结论

根据本实验的实施和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三个关心”素质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是可行与必要的,其结果能使学生相应的认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2.学生经“三个关心”素质教育,不仅对三个关心的知情意行的认识有显著的提高,而且能将理性认识用于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较好地解决了教育所追求的“知行合一”目标。

3.“三个关心”素质教育必须精心设计与组织实施,主要是通过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素的控制,经校内学科系列,校内外实践活动系列,家庭教育实践系列进行。

4.“三个关心”素质教育的实施,完全不影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即不会影响传统教育模式的积极结果。反之可推断,学生“三个关心”素质的提高,能够使学生更有效、更有意义的学习。

标签:;  ;  ;  

“三关”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