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的理论意义与历史经验_人民民主论文

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的理论意义与历史经验_人民民主论文

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的理论意义和历史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欧论文,民主论文,道路论文,意义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跨越资本主义发展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仅作过有限的探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为这种过渡增添了新鲜的经验,但是实践表明,苏联的经验并不具有普遍性,它并不适用于其他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战后初期东欧各国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通过独特的道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可以说是东欧各国试图突破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大胆尝试。所以,东欧人民民主道路不仅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丰富和发展,而且在实践上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新鲜经验。

一、人民民主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

战后初期,东欧各国共产党都对人民民主道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它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战后时代特点和各自国情提出人民民主理论,以及经由人民民主道路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理论,这不能不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和补充。具体地讲,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和手段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一向将暴力革命视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手段,认为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是千载难逢的。直到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才非常谨慎地谈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平发展的可能性问题,但仅仅限于少数国家的个别时期。恩格斯晚年虽然肯定了普选权和议会斗争对于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积极作用,但他却没有就此展开论述,以致后来成为社会主义运动各流派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无论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后来的列宁,他们所以特别强调暴力革命的意义,主要还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对于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判断。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是世界革命理论和暴力革命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即使在二战结束后,他也没有放弃这一理论,而是随着苏联红军的军事胜利不断强化这一理论。只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他才同意东欧各国暂缓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步伐,支持东欧走人民民主的道路。

但是,东欧各国共产党,尤其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共产党,坚持走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并不仅仅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而是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各自的党情、国情而做出的一种正确的判断和现实的选择。通过和平的方式和议会斗争的手段夺取政权,建立起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然后再逐渐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的全新发展。

诚然,恩格斯以及西欧无产阶级政党都曾探索过通过和平的议会途径夺取政权的可能性问题,但那主要是针对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的,而且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建立的将是无产阶级专政,并立即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因此,这些思想并不适用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欧各国。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它们所坚持的革命的方式和手段,以及革命成功后所要走的道路,都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东欧特点的,是马克思主义已有的结论中所未曾论及的。

(二)首创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途径——人民民主制度和人民民主道路。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思想上、经济上、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的国家形式,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当然,马克思主义在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主要是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问题,马克思晚年仅仅论及了生产方式比较特殊的俄国和亚细亚部分国家,对于其他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马克思主义则没有做出回答。列宁在

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结合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理论,认为不仅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过程中,而且在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整个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无产阶级专政都是必要的。

但是,战后东欧所面临的现实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要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虽然马恩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针对德国等国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彻底完成,因而提出无产阶级应当首先担负起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将这一革命进行到底,然后再立即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即“不断革命”的思想,但后来的实践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况且,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和20世纪40年代的东欧,无论在国际背景还是在国内状况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很难从理论上照搬马恩当时的结论。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坚持了马恩的“不断革命论”,并且在实践上不间断地完成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但是,俄国的革命是以暴力革命为先决条件的,根本不可能应用于试图通过和平途径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东欧。

在这样的理论与历史背景下,东欧各国共产党就无法指望从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结论中寻求依据,而必须结合各自的实践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这就是人民民主的道路。

人民民主道路的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无产阶级要想通过和平的途径领导本国人民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首先必须通过和平的方式取得对政权的领导权,建立起不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但这种政权又不同于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借助于这种全新的政权的力量,和平地实行各项民主改革,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地、和平地实现对资本主义和各种小生产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的。显然,这样一条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生事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和补充。

(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无论马克思还是列宁,在其对社会主义进程的论述中都是循着这样一条思路进行的:资本主义——革命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其不同之处仅仅在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只是在革命过渡时期才是必要的,而列宁则将无产阶级专政延伸到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整个社会主义时期。这显然是由于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进程的不同认识而造成的。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所以在经过革命的转变时期之后,这些国家将逐渐步入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因为旧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为这个

新社会奠定了一切物质文化基础,尽管在这个阶段上,新社会还难以完全避免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而在列宁看来,由于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取得了胜利,所以在经过革命的转变时期以后所建立起来的新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还肩负着组织经济建设、改造小生产、发展文化事业,从而为共产主义奠定物质文化基础的历史重任,所以无产阶级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仍是必不可少的。

和俄国相比,战后东欧的情况则更为特殊。东欧没有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并且其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也根本不成熟,那么无产阶级将如何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呢?显然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在东欧尚不存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在这种条件下,无产阶级要想取得对革命首先是对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建立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广泛的统一战线,通过取得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并且通过统一战线在争夺政权的斗争中的胜利,取得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从而将自己的革命要求付诸实施。这种非常广泛的统一战线,表现在政权形式上,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所以说,人民民主专政是经济文化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或前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或者说,它是由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专政或封建主阶级专政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必经阶段。这是东欧人民民主道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一个重大贡献。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说,把人民民主专政视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或者一个特殊阶段,是完全错误的。

(四)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和工农联盟的理论。

统一战线理论,尤其是工农联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策略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全面论述了建立工农联盟的原理,认为在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过程中,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是非常必要的。他通过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指出,只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并通过这个联盟把广大劳动群众和小资产者阶层团结起来,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得到“一种合唱”,有效地对抗反动势力的镇压,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否则“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及时指出,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能有效地宣传和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在恩格斯晚年,他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进一步强调了工农联盟对于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重要意义。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建立统一战线和工农联盟。十月革命以前,布尔什维克领导建立的统一战线是一个包括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一切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联盟。十月革命胜利后,小资产阶级退出了革命,因此工农联盟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所以列宁甚至把俄国苏维埃政权称为“工农民主专政”。

但是,与上述情况相比,东欧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则具有更加广泛的内容。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联合了工人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部分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在这个统一战线中,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它的基础,其他小生产者和资产阶级左翼都是它团结的力量,其共同的专政对象是地主阶级、封建性的大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中反人民的右翼。这样一种形式的统一战线,是与东欧各国所面临的首要的革命任务——实行彻底的民族民主革命相适应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东欧各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和工农联盟理论的新的补充。

(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策略思想。

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立即剥夺资产阶级,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同时对于小生产或通过强制的手段,或通过赎买的方式,进行公有制改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策略主张。恩格斯晚年针对一些国家小生产者尤其是农民还大量存在的现实,在《法德农民问题》中特别强调了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策略,主张通过赎买、示范、帮助等方式引导小农走合作社的道路,对其逐步实行公有制改造。列宁晚年则进一步指出,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已收归国有的前提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已经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东欧各国共产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策略思想,但又结合东欧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新的发展。由于东欧还不可能一下子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也由于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还不能立即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对中小地主富余的土地实行赎买,所得土地除一部分用于建立国营农场外,其余的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将敌伪的财产、企业收归国有;不触动资产阶级和小生产者的利益,从而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形式混合的人民民主的经济制度。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巩固,再将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如矿山、银行、交通运输业、大工厂等收归国有,同时帮助小生产者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初步的经济基础。按照东欧一些共产党的设想,人民民主的经济制度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渐过渡的过程。但遗憾的是,由于苏联的干预,这一进程在东欧很快就结束了,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完成了。尽管如此,东欧这种通过多元混合经济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再逐步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过渡的设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仍然是一个首创。

二、人民民主道路的历史经验

综上所述,人民民主道路和人民民主的理论的确构成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是难以否认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斯大林理论体系和苏联理论界的影响,人们对东欧人民民主道路始终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以致在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的研究中常常被忽略。现在,随着苏东剧变的发生,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进程的日益多样化,关于人民民主的一些理论观点正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反思,越来越表现出它对于社会主义多样性发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它在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那么,今天我们应该从东欧对人民民主道路的探索中获得什么样的启迪呢?或者说,东欧人民民主道路有那些历史经验值得人们借鉴呢?

首先,应当承认,人民民主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东欧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和理论指导,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只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的教条。因为,马克思主义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尽管它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具有普遍的、长期有效的指导意义,但是它的许多具体的结论,并不具有永久性,而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过时。而且,尤其重要的一点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包医百病的万用良药,它并没有也不可能穷及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一切真理、一切阶段和一切可能,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独立地探索适合自己所走的道路。列宁结合俄国当时当地的情况,找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后继者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探索并确立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但是,这些经验并不具有普遍性,不能完全照搬到别的国家、别的党。

二战结束前后,东欧各国共产党人试图摆脱苏联共产党的指挥棒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与模式的束缚,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和各自国内的国情,探索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即人民民主的道路,这正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的典范。虽然,东欧各国共产党在探索人民民主道路的过程中离不开苏联和苏共在政治、军事和道义上的支持,但这恰恰是它们得以将人民民主的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历史条件之一,这与照搬本本,照搬别国道路、别国模式、别国经验,具有根本的区别。

过去,我们常常将东欧人民民主政权或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完全视为苏联一手操纵的结果,完全视为苏联推行“世界革命”战略的结果,这是有失偏颇的。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否认其间的内在联系,但也不能完全忽视或否认东欧人民民主道路所体现出的独立自主性及其独有的理论内容和独到的理论价值。否认这一点或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就很难理解40年代末期发生在东欧各国的各种重大政治事件,如“大清洗”和“苏联化”,也就很难解释50年代中期以后东欧一些国家对苏联、苏共和斯大林模式的反抗。正是由于40年代末斯大林的强行干预,才使得东欧脱离了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正轨,走上了一条脱离实际、脱离国情、照搬苏联模式的道路,形成了畸形的东欧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

其次,应当承认,人民民主道路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现实途径之一。

列宁说过,所有的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每个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的途径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虽然马克思主义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并取得胜利,但事实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却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建立起来的。虽然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没有预见到经济文化更加落后的东欧会率先尝试向社会主义过渡,但二战后的国际国内形势的确为这种尝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是总是沿着直线发展的,尽管其基本趋势不可逆转,但对于具体的时代、具体的民族来说,跳跃式前进或大的复辟、倒退,都是无法避免的。

东欧各国共产党试图通过人民民主的道路间接地走向社会主义,这是它们在详细地考察了各自的具体处境后而做出的现实选择,是适合东欧情况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现实道路。尽管这一道路也许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于与其状况相似的那些国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实际上,像亚洲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探索的新民主主义的道路,以及朝鲜劳动党和越南共产党所探索的道路,与东欧人民民主道路其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个意义上讲,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的确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对于它的历史功绩,人们是不可抹杀的。

再次,应当承认,人民民主道路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有益尝试。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曾经说过:如果社会主义革命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进行,那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将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在此后的近100年间,历史并没有向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提供这种难得的机遇。二战结束后,东欧的无产阶级尽管也未能获得和平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机遇,但却得以和平地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取得并巩固了对人民民主政权的领导权,从而为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长期以来,共产党人对于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想法深恶痛绝,认为那不过是修正主义者骗人的臆说,是麻醉无产阶级斗争意志的精神鸦片,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根本不相容的。但是,应当看到,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的设想,是与修正主义或社会改良主义的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改良主义者主张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相互斗争与相互妥协,通过对社会政策的修修补补,达到所谓“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的社会目标。而东欧人民民主道路只是把保留资本主义所有制、保持多种经济充分并存、保持在政权中同资产阶级和小生产者的统一战线,作为

彻底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一个特定阶段,作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并没有寄希望于“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而是试图借助于巩固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力量,抵消由于资产阶级的反抗而造成的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从而达到和平进入社会主义的目的。

因此,我们不应将人民民主道路视为社会改良主义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不应将其视为一种空想或臆说,而应看到其合理性和现实性。当然,历史不能假设,由于东欧人民民主道路并没有走到它的终点就夭折了,我们便很难来验证它以后的可行性,只能依据其短暂的实践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它在当时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和成功的尝试。

最后,应当承认,人民民主道路为其他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思路。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行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性障碍在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与文化基础。马克思所说的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仅仅是指:像俄国这样的东方国家,无产阶级有可能通过一次成功的社会革命夺取政权,然后借助于政权的力量将农村公社这种生产方式直接改造为组织共产主义经济的形式,从而避免血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社会所带来的一切痛苦的灾难。而对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缺乏充分发展所造成的经济上、文化上的落后与不足,马克思从来就没有认为它是能够“跨越”的,而是一贯强调,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人民觉悟的极大提高,要实现共产主义是根本不可能的。列宁也说过,在一个贫穷、落后、愚昧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

十月革命以后的俄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但在后来的实践中,苏联试图在经济上、文化上也来一次“跨越”,结果建立起了一种根本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而且还试图立即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其在理论上、经济上、政治上所造成的一系列混乱和弊端,已是人们所熟知的。

而对于经济文化比俄国还要落后的东欧国家来说,甚至连实行社会革命的主客观条件也不具备,自然也就无法效仿十月革命的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欧共产党人要想实现社会变革,就必须另谋他途。所以,它们选择了人民民主的道路。通过人民民主的途径,同样也能避免资本主义的血腥发展给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灾难,并同时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这样一条思路,对于所有那些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中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说,显然是非常具有启示性的。

标签:;  ;  ;  ;  ;  ;  ;  ;  ;  ;  ;  ;  ;  ;  ;  ;  

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的理论意义与历史经验_人民民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