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资源流动性与企业绩效———项基于旅游及相关服务业企业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冗余论文,企业论文,流动性论文,服务业论文,绩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 59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5(2015)-03-0069-11 处在转型经济环境中的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经营者总是面临两难的境地:是最大限度地积累各类资源以降低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还是尽可能地削减过剩的产能和人员以避免重复资源所导致的浪费?长期以来,理论界也从未停止过对冗余资源的探讨。无论是组织理论还是经济理论,在关于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关系问题的研究中,都未能得出统一的结论。冗余,究竟是企业经历动荡环境中的一种缓冲还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阻碍?尽管学者结合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企业性质等因素对不同的实证结果进行了一定的解释,却忽略了冗余资源也可能因企业所属行业差别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针对特定的行业背景对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及相关服务业①具有明显的特殊性,由于季节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等特点,企业内部冗余资源问题更为突出。那么,对于旅游企业而言,冗余资源对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又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在回顾与评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特点,探索冗余资源与旅游企业绩效的关系,也是对回应前述问题的一种尝试。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有关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组织理论,如企业行为理论(Cyert,March,1963)、资源基础观(Barney,1991);另一类是经济理论,如资源约束理论(Baker,Nelson,2005;George,2005)、代理理论(Jensen,Meckling,1976)。尽管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发现,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的线性关系以及U型、倒U型、S型等非线性关系,但直至目前始终未能得出统一的结论(Davis,Stout,1992;Greenley,Oktemgil,1998)。在长期的研究中,学者普遍关注到不同类型的冗余资源可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却忽略了冗余资源的各种分类标准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能会因为其行业特征而有所区别(Sharfman,et al.,1988)。在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可能更为复杂(Tan,Peng,2003)。 1.1 旅游及相关服务业企业的界定与冗余资源分类 关于旅游业囊括范围的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旅游业往往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二是一些企业在成立之初的主营业务是旅游业,但随着业务的扩展和企业转型等,主营业务结构亦随之变化;三是多元化经营使更多的非旅游企业开始涉足旅游业,但并未成为主营业务;四是某些企业的主营业务项目(如影视城或拍摄基地等)也可能具备一定的旅游功能(刘立秋,等,2007)。事实上,旅游业并非一个单一的、孤立的产业(the tourism industry),而是由多种竞合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多个相关产业的集合(tourism industries)(Leiper,2008),或是由多个旅游支持行业(tourism support sectors)共同构成的旅游行业网络(the travel industry network)(Gee,et al.,1997;吴必虎,宋子千,2011)。这一思想也得到了国内学者的认可。吴必虎、宋子千(2011)认为,现代旅游活动由一系列公共或私营旅游企业支撑,这些行业又由一系列与旅游活动联系程度各不相同的相关部门组成,包括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金融保险业等。借鉴了上述研究思想,本研究未将研究视野局限于狭义的旅游企业,而是充分考虑了旅游支持行业对旅游活动的不可或缺性,以旅游及相关服务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目前,冗余资源的分类方式主要有4种。按其表现形式,分为财务冗余、人力冗余和技术冗余(Meyer,1982);按其可用性,分为可用冗余、可恢复冗余和潜在冗余(Cheng,Kesner,1997);按其稳定性,分为吸入性冗余和未吸入性冗余(Singh,1986);按其管理灵活性,分为高流动性冗余和低流动性冗余(Sharfman,et al.,1988)。也有学者根据研究需要结合多个维度对冗余资源进行分类,如按照冗余资源灵活度和资源稀缺度两个维度进行划分(Gee,et al.,1997;Voss,et al.,2008)等。国内学者也了借鉴上述分类方法,在中国情境下对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李晓翔,刘春林,2010;邹国庆,倪昌红,2010;李晓翔,刘春林,2011;刘冰,等,2011)。 尽管这些分类方法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应用,但大部分都是以制造业企业(Tan,Peng,2003;刘冰,等,2011)、高科技企业(Geiger,Cashen,2002;Lin,et al.,2009)为研究样本,忽略了冗余资源所发挥的作用可能会因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比如,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冗余资源主要表现为实物存货、生产设备、生产能力的闲置和过剩;对于服务性企业来说,企业所需要的资源通常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变化,所以对于实物存货的冗余程度要求不高,而对于人力资源(包括旺季时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员工培训需求等)的冗余、固定资产(如经营场所配备的设施等)的冗余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本文拟借鉴“按管理灵活性对冗余资源进行分类”的思想(Sharfman,et al.,1988;George,2005;李晓翔,刘春林,2011),将旅游企业冗余资源划分为高流动性冗余和低流动性冗余。其中,高流动性冗余资源的管理灵活较高,如现金、现金等价物等资源没有沉淀于企业内部,可以适用于较多情境,易于调配;而低流动性冗余资源的管理灵活性较低,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比如用于支付给员工的较高报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设施修理及维护费用、闲置的设备等。 1.2 冗余资源与旅游企业绩效的关系 1.2.1 冗余的“成本” 企业是为实现最终目标不断寻求成长和发展的有机体,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调整自身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并占据“生态位”(niche)。当企业冗余资源较多时,企业通常会安于现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由于“惰性”(inertia)不愿轻易进行重大调整(Hannan,Freeman,1977),从而导致因错失商机而影响企业绩效(Child,1972)。代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因为企业所有者往往关注企业是否获得高额投资回报、权益报酬以及股票价格的波动,而企业管理者可能更为关注如何利用冗余资源追逐自身的薪酬、权利、名望等个人利益,因此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Jensen,Meckling,1976)。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可用冗余不足时企业的管理者之所以会甘愿冒风险以提高企业冗余水平的原因(Fama,1980)。在旅游企业中,尤其是旺季经营时,可能产生较大的现金流,这些高流动性冗余资源更容易引发代理问题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消极影响。由于高流动性冗余可能会导致企业风险的增加(Wiseman,Bromiley,1996),它与企业绩效之间很有可能是负相关关系。与高流动性冗余相比,低流动性冗余是一种沉淀性冗余,沉淀于企业内部,在旅游企业中表现为固定资产投入、员工培训投入等。由于低流动性冗余专用性较强,缺乏管理灵活性,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类似“高流动性冗余”可能带来的代理问题,但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当企业低流动性冗余水平较高时,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固定资产投资等所占用,投资回收期长,因此企业不愿意因再去尝试新的项目或创新而承担额外的风险,从而导致失去可能的获利机会而影响企业绩效。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高流动性冗余与旅游企业绩效负相关 H1b:低流动性冗余与旅游企业绩效负相关 1.2.2 冗余的“收益” 在以往研究中,也有学者认为冗余资源可以促进企业绩效提高,并将拥有冗余视为企业健康的信号,因为充足的冗余资源可以为企业抵御意外因素或环境突变带来的风险(Wiseman,Bromiley,1996);进而基于组织理论和经济理论得出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或存在U型(Bromiley,1991)、倒U型(Nohria,Gulati,1997;Geige,Cashen,2002;Tan,Peng,2003)、S型(蒋春燕,赵曙明,2004)等非线性关系,并提出,企业冗余可能存在一个最优水平,超过这一水平,企业绩效会发生逆转(Bourgeois,1981;Sharfman,et al.,1988)。对于旅游企业而言,尽管前述分析假设冗余资源可能给企业绩效带来消极作用,但从成本与收益角度看,这一“成本”是否在特定的某个程度可以转变为“收益”?在旅游企业中,固定资产投入比例大,如经营场所必要设施的购置和配备等。在企业经营初期,一方面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折旧费用与经营初期的销售收入相比必然相当庞大;另一方面,为了拓展业务,企业的广告宣传与促销推广等产生的销售费用与经营初期的销售收入相比也会占有很大比例,大量资金被占用并“沉淀”于企业,导致低流动性冗余水平提高,而初期的投入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超额回报,这势必导致企业绩效水平的降低。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固定资产的后期投入趋于平稳;前期广告宣传增加了企业的知名度,品牌效应也可能随之显现,企业可能出现规模经济;在前期所积累的低流动性冗余基础上,企业有足够的冗余可以为战略调整和创新行为保驾护航,充当环境波动或震荡时的缓冲(Cyert,March,1963),帮助企业应对可能出现的战略机会或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此时,低流动性冗余演变为企业成长的动力(Nohria,Gulati,1996),成为组织内部促进战略改革或者创新行为的驱动因素(Bourgeois,1981),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作用,并对维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Cyert,March,1963;Salancik,Pfeffer,1978)。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内,低流动性冗余与旅游企业绩效负相关,但当超过这一程度后,低流动性冗余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 但是,在旅游企业中,高流动性冗余却未必能体现出相似的缓冲作用。旅游企业的高流动性冗余,主要表现为现金、现金等价物、应收账款、存货等。此外,旅游企业习惯于通过多种促销方式获取高流动性;而过高的流动性意味着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未能有效地用于提高盈利水平。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很多旅游企业以长期负债的形式购建或租入固定资产,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以保障对长期负债本息的偿还能力。高流动性冗余越多,越说明企业浪费了这一可贵的现金流,扼杀了企业获取更大的投资收益的机会。只有将“未沉淀”于企业的高流动性冗余转化为“沉淀”于企业的低流动性冗余,才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因冗余而获得“收益”的机会(李晓翔,刘春林,2010)。因此,在旅游企业中,高流动性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很可能不会表现出与上述“低流动性冗余”类似的U型关系。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高流动性冗余与旅游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 H2b:低流动性冗余与旅游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由于本文以旅游及相关服务业企业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②,从国泰安数据库(CSMAR)获取2012年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剔除经营异常的T类公司共16家,最终确定25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值得注意的是,前述金融保险业亦为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相关产业,但由于金融保险业的会计处理与一般企业不同,为避免数据分析结果异常,本文未将其纳入研究范围。 2.2 因变量 盈利能力是评价旅游企业绩效最重要的指标,也是成长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张春晖,张红,2010)。常用的盈利能力衡量指标主要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George,2005),净资产收益率(ROE)(李红权,黄先开,2011),托宾Q值(张玉凤,等,2011)。本研究采用资产报酬率作为衡量旅游企业绩效的指标,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主营业务利润率未能有效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各种费用的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国外研究较多使用托宾Q值,但在我国由于企业价值和市场价值匹配度不高,采用托宾Q值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并不现实(张宗新,等,2007);上市公司的ROA与ROE是战略管理研究中常用来表示收益的指标,二者都可以衡量企业成长的稳定性且高度相关,但基于财务表现的企业利润,ROA比ROE更加优越,因为ROE受到企业资本结构与运营效率的影响(王学工,刘人怀,2012)。 2.3 自变量 沿用大部分冗余资源研究的测量方法,本研究亦采用财务指标测量冗余资源。其中: 高流动性冗余采用流动比率测量(Wiseman,Bromiley,1996;Cheng,Kesner,1997;蒋春燕,赵曙明,2004;李晓翔,刘春林,2010);部分文献还有用速动比率衡量高流动性冗余资源(Geiger,Cashen,2002),但由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相关度较高,这两种比率的选择对本研究结果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低流动性冗余采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与销售收入的比率来测量(Iyer,Miller,2008),现有文献也有将这一比率简化,仅用管理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率来测量(Wiseman,Catanach,1997;Palmer,Wiseman,1999;李晓翔,刘春林,2010),但对于旅游企业来说,销售费用如广告费,宣传费,促销费等在有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广时可能会有较大的比重,简化处理可能会对研究结果有偏差。 2.4 控制变量 考虑到旅游企业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可能会受到年龄、规模与风险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3个控制变量,其测量指标及说明如下——企业年龄:2012年减去企业成立时间;企业规模:2012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资产负债率:2012年末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表1是对样本企业的行业细分和年龄的描述性统计。表2是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共线性问题,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本文将变量首先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同时,检验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小于10,可以认为不存在共线性(Kutner,et al.,2005)。 表3是回归结果。其中,模型1(M1)放入了控制变量(企业年龄、规模、资产负债率);模型2(M2)增加了自变量(高流动性冗余和低流动性冗余),以检验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3(M3)增加了自变量平方项(高流动性冗余的平方项和低流动性冗余的平方项),以检验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回归结果表明,在M2中,高流动性冗余(β=-0.196,p<0.01)与低流动性冗余(β=-0.310,p<0.001)均与企业绩效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假设H1a、H1b得到支持。在M3中,对于高流动性冗余来说,尽管平方项显著(β=-0.301,p<0.1),但一次项不显著,说明高流动性冗余与企业绩效未表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这一结果与假设H2a保持一致;对于低流动性冗余来说,平方项系数显著为正(β=0.376,p<0.01)且一次项系数显著为负(β=-0.675,p<0.001),这说明低流动性冗余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支持假设H2b。至此,研究假设H1a,H1b,H2a,H2b都得到支持,即在旅游企业中,高流动性冗余与企业绩效负相关,而低流动性冗余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同时,从R[2]增加以及3个模型F值均在p<0.001水平上显著的情况来看,均说明各模型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冗余资源流动与企业绩效&基于旅游及相关服务企业的实证研究_冗余技术论文
冗余资源流动与企业绩效&基于旅游及相关服务企业的实证研究_冗余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