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丁苯酞治疗应用及药理作用论文_祁旬,王擎天,庄晓莉

河北省辛集市第二医院内二科 河北辛集 052360

【摘 要】目的 结合临床经验,探讨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丁苯酞治疗应用及药理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进行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给药,疗程为3周。利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定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与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χ2=7.19,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治疗大面积脑梗死预后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丁苯酞;药理作用

大面积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1],依达拉奉作为神经保护剂,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值得肯定,目前临床采用较多,但疗效不甚理想。临床一直寻找新的药物对脑梗死进行联合治疗,丁苯酞是近几年最新研究开发的一种抗脑缺血药物[2].我院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患者92例,入选标准: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要点[3]。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0 mg/200 mL)进行静脉滴注治疗,2 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进行联合治疗,2 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给药,疗程为3周。

1.4 疗效分析 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情况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三种疗效。痊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NIHSS评分减少45%~90%,病残程度1~3级;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患者评分情况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治疗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P<0.05,则表示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与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χ2=7.19,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脑梗死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一系列特点,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如何对于大面积脑梗死进行有效治疗,已成为国内外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为脑部供血血管及微循环发生损害造成,导致脑缺血发生,从而诱发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肿胀死亡产生脑梗死[4]。目前使用的主要药物为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具有脂溶性高的特点,其机制为一直脑组织的过氧化,清除自由基,相关研究[5]显示,依达拉奉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其可以有效穿透脑血管屏障,药效直达病灶[6]。丁苯酞又名恩必普,是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提高脑血管内皮NO 和 PGI2水平,对谷氨酸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并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是一种保护细胞线粒体的新型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脑部血流量,改善脑部循环和能量代谢,达到治疗脑梗死疾病的作用。相关报道表明[5],丁苯酞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脑部梗死面积,其临床效果优于安慰剂,同时该药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国内文献表明,近年来临床倾向于使用丁苯酞胶囊和依达拉奉对脑梗死进行联合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与单纯应用依达拉奉的对照组疗效(73.91%)比较,治疗组的疗效(84.78%)更为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方面,丁苯酞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更为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丁苯酞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作用,通过降低脑缺血侧皮质和Calpain的活性,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启动,从而发挥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丁苯酞副作用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疗效稳定,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使患者神经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是目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治疗理想的联合用药组合之一,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程冉冉,李焰,周燕,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2,28(8):1021-1022.

[2]王松超.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 60 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7):41-42

[3]蒲传强.脑缺血再灌注的利与弊[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6(4):244一246.

[4]周承.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回顾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2012.

[5]熊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00,35(6):408一412.

作者简介:

祁旬(1984.5-),女,辛集市第二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方向。

论文作者:祁旬,王擎天,庄晓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丁苯酞治疗应用及药理作用论文_祁旬,王擎天,庄晓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