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朗读兴趣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_冯晓红

激发朗读兴趣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_冯晓红

冯晓红 河北省广宗县冯家寨中心小学

摘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去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关键词:小学语文 激发 朗读兴趣 提高 语文素养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去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教学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这种精神,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空留给孩子。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读懂为止,学生们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边读边圈点,有的与小组同学互读。个个兴趣高昂。是啊,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给了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保证了阅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你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这下教室里更热闹了,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抒发自己的情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因为第二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杨梅的生长特点”;“我喜欢四、五、六自然段,因为这个自然段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孩子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感悟了文章的内涵,领略了文章语言的美。的确,每个学生对文字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保证朗读时间,教给朗读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重写轻读的现象,造成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差。鉴于此,教师必须依据不同年级、教材特点设计每节课的朗读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朗读。在初步理解课文之后,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问―答”,必须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读―想想―品品,这样,通过足量的时间,多样的方式,加强了朗读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

三、通过有感情朗读创设情境

l、教师范读激情。范读是教师从教材中感知了作者的情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把无声的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地、示范地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可用一段抒情性的导 语将学生带入授课所需要的情感氛围,接着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 生进入情境,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然后创设情境,以境入情。

2、学生朗读激情。“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通过反复地诵读,读出气势,如出己口,如出己心,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将更为深入。学生在朗读中把作者创作时的激情重新释放出来,以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画面。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爱作者之所爱,品味作品那份或真淳、或睿智、或洒脱、或机敏的情怀。

四、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激发学生情感,引导美读

列宁说过:“没有感情的人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如果学生没有用情感去体验某一篇课文,我们很难说他他已经感受到了美的熏陶,试想,一个学生向白开水一样读完《长江之歌》,他能从心底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吗?当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完《草地夜行》后,难道他没有感受到革命战士的一心为国的高尚品质吗?美读,是小学朗读的最高层次,叶圣陶先生推崇语文教学中美读,他认为: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通过读者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是眼、口、耳等多处感官全面活动,特别有利于感知课文思想内容。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比如我在教学《丰碑》一课时,首先利用一段录像导入,高潮处利用图片和音乐渲染气氛,学生随着当时的音乐进入到了那个大雪纷飞的学上中,与战士们一起感受军长和军需处长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感受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军人火一样的情怀。读因心生、心由情动,读书自然是朗朗上口,理解课文也理解得十分深入。

五、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

1、音乐配读,激发情感。音乐能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我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趣,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

2、多选角色转换,体会童话朗读。低年级孩子很容易进入到不同的角色中去的,特别是童话色彩浓厚的课文,老师更要精心设计,渲染气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的朗读与所塑形象匹配。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们愿意愉快地朗读。

邮寄地址 :广西桂平教育局电教室 李毓辉收 18978565389

(要一等奖获奖证书)

论文作者:冯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  ;  ;  ;  ;  ;  ;  ;  

激发朗读兴趣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_冯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