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资本主义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物质文明建设来讲,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不够。要实行精神文明的真正开放,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精神文明。这是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成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全人类优秀文明中产生出来的典范。早在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就讲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列宁指出:“社会主义是直接从资本主义里长出来的社会,是新社会的初级形式。”〔1〕“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政治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2〕“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技术、文化、艺术,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两个文明都超过他们(指亚洲“四小龙”),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革命领袖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能闭关锁国,只有继承和发展人类积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优秀精神文明成果,才能创造出当代人类的最佳精神文明,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成功。所以《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
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是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精神文明的开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开放。过去一些人,把思想道德的开放视为禁区,这是同马克思主义观点相悖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它们始终是辩证统一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一切已往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所以,我们把过去单纯的公有制经济结构改革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集体、私有(个体、私营、“三资”)多种经济成分的“复合型”经济结构,这就决定了必然要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为主体的“复合型”思想道德结构。如果我们的思想道德不随之开放、更新,就不利于“复合型”经济、特别是其中私有经济成份的建立和发展。这里,更新观念有一个不可回避的思想要害问题,即对我国现阶段的私有经济所决定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道德怎么看待的问题。邓小平的看法是:“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也要采取科学态度,否则就会把我们现行的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也当作资本主义去批判。”〔4〕从而使对单纯公有制结构的经济改革遭受夭折。同样,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然要求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如价值观念、质量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利益分配上,要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公平和公正的新型思想道德,即互惠互利;二者利益兼顾的原则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要求克服只适合计划经济而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和“左”的思想道德。更重要的是要打破“市场经济姓‘资’”、“谈钱色变”等禁区。不这样,就不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之,在精神文明方面不开放思想、更新观念,物质文明的开放就难以迈开步伐,经济建设也因为缺乏动力而难以发展。
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和时代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列宁所指的“初级形式”的初级阶段。而且这个“初级阶段”不是马克思所预言的,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长期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使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处于闭关自守状态;改革开放后虽然有所改变,但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对外开放,仍然很不够。这就决定了一方面我国资本主义给我们留下的可继承的精神文明较少,另一方面我们学到和利用的外国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也较少。现阶段我国处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不仅长期共存,而且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加之目前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而对我们的压力等原因,都迫使和促进我们要加快两个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对外开放的步伐,否则,社会主义就难以建设成功。所以,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的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成果的主要原因
第一,把资本主义国家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物质文明是先进发达的,而精神文明是腐朽落后的。而且物质文明越发达,精神文明越反动。这显然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如果这种“理论”成立,那么“四人帮”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也就是正确的了。资本主义社会确实有腐朽、消极的思想道德,但这并不一定是主流,更不是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全部。何况实际上任何社会制度下的精神文明都是“一分为二”的。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总是同时存在的,相辅相成的。只有主次之分,没有有无之分。要求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切都好,这不符合“两点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二,把资本主义国家精神文明一概视为是资本主义性质。因此,得出一个简单、片面的结论——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我们都要反对。这是与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相违背的。按照这个逻辑,马克思“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5〕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也该反对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只有劳动人民才是真正的文明创造者。如果不加分析地把资本主义国家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一概斥之为资本主义性质的,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公道。按照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双方总是同时存在的。资本主义国家当今的阶级斗争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精神文明,既有反映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陈腐、消极的东西,又有反映无产阶级的进步的积极因素。如果不加分析,把后者也斥之为资本主义性质,这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又有不同时期之分,不同时期的性质也有所不同。毛泽东说:“封建主义的东西也不全是坏的,当封建主义还在发生和发展的时候,它的很多东西还是不错的。”〔6〕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当然也适合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资本主义在发生发展的时候,关于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理论,就是反封建主义的。对此,我们现在当然不能一概照搬,但是也不应当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还要看到客观上存在着的既不姓“社”也不姓“资”的、两种社会制度都通用的精神文明。如反封建主义,遵守公共秩序、爱卫生、有礼貌、守信用……。我们搞对外开放,搞市场经济,不同阶级、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的机会必然增多,没有各阶级共同遵守的思想道德是不可能的。另外,西方国家的许多高级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是高度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虽然我们现在办不到而不提倡它,但也不应当以小生产的眼光去看待它,从而认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总之,对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这不是马克思主义态度,对我们的事业也不利。
第三,既有“右”的闭关自守、更有“左”的思想作怪。这种人认为,我国搞特区,引进外资、发展“三资”企业等私有经济和搞“一国两制”都是引狼入室,有了资本主义的东西,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开始变质,发展下去,中国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变成资本主义社会。对此,我们也应当有科学的分析和认识:(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上所述,必然带有旧中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痕迹”。在现阶段不可能与这个’痕迹”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如果主观硬要超越这个客观,就会葬送社会主义。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还完全可以顺应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们可以遵照“事物的性质,主要地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7〕和“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8〕的客观规律,抓主要矛盾,促进坏事向好事转化。比如在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的主体地位即支配地位的条件下,允许少量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有限制地存在和发展就是一例。邓小平是发挥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典范。他说:“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9〕又说:“社会主义是在十亿人口地区的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我相信,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社会主义。”〔10〕(2)“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11〕我们可以结合国情,正确划清是非界限,处理好吸取与创新,利用与抵制的关系,采取各种手段扬“正”抑“负”,控制资本主义的东西任意泛滥。因此,只要我们共产党的性质和执政地位不变质,就不会因为在小范围内实行了资本主义而导致整个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变质。(3)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认识标准。17年对外开放的实践证明,开放的效果是好的,特别是物质文明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精神文明这一手较软,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有的问题还很突出。但这是认识上和工作上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有的是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造成的,不是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应当相信,我们能够把精神文明建设得更好。
总之,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全面开放,必须首先解决好对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认识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仅马列主义理论已有结论,而且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实。因此,我们的思想要更解放些,胆子要更大一些,步子要迈得更快些。不要被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所束缚而迈不开步子。
注释:
〔1〕《列宁全集》第30卷25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21页。
〔3〕《列宁全集》第36卷48页。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38页。
〔5〕《列宁选集》第一卷247页。
〔6〕《人民日报》1995年7月15日第七版。
〔7〕《毛泽东选集》(合订本)312页。
〔8〕《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97页。
〔9〕〔10〕〔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2—397页、372、 373页。
标签:精神文明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