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践在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中的作用_思想政治课论文

重视实践在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中的作用_思想政治课论文

要重视实践在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素质教育论文,重视论文,作用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应突破知识传授的主观活动领域,高度重视实践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离开了实践搞所谓素质教育,只会改变教育的某些形式,而不会改变应试教育的本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导向和奠基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这种性质我们是明确的,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更好地体现这种性质。把课上好了,现代化教育手段用上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错,能不能说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就很好地体现出来了呢?我认为还不能这样说。毋庸置疑,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作用是很大的,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不是课堂而是实践。我们必须把实践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把它作为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任何排斥实践的做法都是要不得的。

一、要学生深入实践,通过实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什么是正确的政治方向?我认为其主要内容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爱党爱国,积极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些内容在我们思想政治课中都是有的,一定要讲清讲好。但老师讲清了,讲好了,并不等于学生就能认同。因为学生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会听到各种不同的言论或观点。对此,我们既不能用强制命令的方式要学生接受我们的观点,也不可能在一个时期内就消除了这些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了解实际,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且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但建国50年来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全国城乡和各行各业发生的深刻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足以证明我们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观点的正确性。而这些事实和成就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却只有所闻,没有所见,更谈不上所知。我们只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和实际,那些辉煌的成就和变化就会反映到他们的头脑中来。经过头脑的加工和老师的引导,学生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等正确结论,应该而且可以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政治信念。例如1999年,我校组织600多名高一学生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或工厂》为题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这些调查报告或论文,有的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偏远山村带来了经济繁荣,有的反映了城市企业走改革之路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有的反映了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当然,这些调查报告或论文有不少是比较幼稚的,甚至还很不成熟,但重要的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路线的正确,初步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

二、要学生深入实践,通过实践确立科学“三观”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部分。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幸福观、经济观、政治观,就必须依赖于科学的“三观”的确立。不能设想,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的人,怎么会有正确的道德观、幸福观、经济观、政治观?一个个如果只将主体需要的满足作为价值标准,怎么会把为人类和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幸福?如果将自私看成是人的本性,怎么能培养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由此看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非下大气力不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哲学范畴的问题,道理精深,斗争复杂,要使十几岁的青少年懂得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很困难的,何况还要他们逐步确立。毫无疑问,我们不仅要向学生讲清楚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指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某名牌大学生命科学硕士研究生××去某国留学不久便沦为基督教传教士,并写了一本宣传神学的小册子,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不能不使人们深思:为什么他会从一个唯物论者转变成唯心论者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远离了人们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属于主观世界的问题。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过程就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而主观世界的改造不能靠闭门学习、闭门思过来完成。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当然,我们的学生以学为主,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去参加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但方向必须指引,条件必须创造,机会必须抓住。例如,可结合人生价值的教学开展学雷锋活动、助残活动,参加一些校内外的义务劳动等。从目前情况看,还要加大社会实践力度。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肯定会有增加,这正是我们所企盼的。

三、要学生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而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克已奉公、爱岗敬业、坚韧不拔、勤俭节约、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等,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具有的道德。如果我们具备了以上所说的道德品质,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比较完善的人。那么,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哪里来?我们既不能相信“性善论”和“性恶论”,也不能相信歌德的唯心论说教:“像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样,道德也是从上帝那里来的。它不是人类思维的产品,而是天生的内在的美好性格。它多多少少是一般人类生来就有的,在少数具有卓越才能的心里得到高度显现。”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属于意识的范畴,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意识依赖于实践,道德同样要依赖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条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才能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从而逐步确立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社会和他人)关系的道德准则。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说:“道德是社会决定的,而不是天性决定的。”根据以上认识,我们必须重视实践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这方面,我校政治课教师已进行一些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经验。例如,初中部的教师结合教学布置学生做家务事,以孝敬父母,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带领学生步行200里去韶山参观学习,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格;让学生到公共汽车站执勤,以体验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乐趣。由于冲破应试教育要有一个过程,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实践力度仍然不够,还需大大加强。

总之,实践本身具有相对性,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当我们强调实践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时候,应当把学生放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去学习、去锻炼、去提高,使他们不断地攀登思想政治素质的高峰。

标签:;  ;  ;  

重视实践在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中的作用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