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出版社的盛会——第五次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工作会议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作会议论文,大学出版社论文,高等学校论文,盛会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加入WTO,中国的出版业正面临空前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作为既联系教育界又面向出版界的高校出版社,如何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出版事业;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确定新世纪、特别是“十五”期间高校出版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重要问题。
2001年11月26日至28日,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在京联合召开了第五次全国高等学校再版社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因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杨牧之、中宣部新闻出版局局长邬书林出席大会并作了重要的报告。出席会议的还有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良、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吴尚之、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阚延河、靳诺等。来自全国九十多家大学出版社的社长和分管校长共二百多人参加了大会。代表们聚集一堂,互相交流沟通,共商高校出版社的发展大计,以期实现新世纪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
回顾“九五”成绩斐然
从1995年第四次全国高校出版社工作会议至今,中国大学出版社走过了六年辉煌的发展之路,先后有四家大学出版社获得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有20家高校出版社荣获2000年全国良好出版社称号,有68种图书获“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图书奖”,有多种教材获国家优秀教材奖。无论从办社规模、出版特色,还是从出版队伍、经营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高校出版社正在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崛起壮大,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方面军。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开幕式主报告中首先回顾了“九五”期间高校出版社工作,总结了高校出版社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成绩和经验。他认为,“九五”期间高校出版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服务高校教学科研,出版了大批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版了大批高水平、高品位的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和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著作;服务基础教育和青少年成长,出版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新教材、教育理论图书及相关的教师、学生用书和科普读物;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高校出版社除了以高质量的出版物为学校扩大影响、提高声望外,2000年各高校出版社共为学校提供了2.49亿元的办学经费。“九五”期间,高校出版社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开创今后高校出版社工作的新局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他指出,高校出版社存在着发展思路不明确、缺乏竞争意识与危机感、对出版社性质缺乏全面理解和把握、队伍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高校出版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杨牧之同志从高校出版社的发展规模、实施精品战略工程、办社特色、内涵式发展道路等几个方面,全面总结了近几年来高校出版社改革发展的成绩。他认为,高校出版社不仅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方面军,而且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阵地。他说:近五年来,高校出版社由小到大,不断发展,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经验,对我们全行业新闻出版的建设很有贡献。高校出版社的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瞩目,值得推广。同时,他也指出高校出版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出版物内容的问题,二是出版管理方面的问题。他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提醒大家对这些问题应高度重视,吸取教训,以保证高校出版社快速、稳健地向前发展。
邬书林同志在开幕式报告中首先阐释了召开这次会议的国际国内背景,认为在这一关键时刻召开高校出版社工作会议非常及时和必要。在回顾高校出版社所走过的发展道路时,他从五个方面概括了高校出版社已形成的鲜明特色和取得的成绩。他认为,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学科较为齐全的高校出版体系;培育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信誉良好、品牌名优,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校出版社;实施精品战略,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图书,并多次获国家级大奖;形成了一个较为成功的高校出版业发展模式;培养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学历高、懂经营、会管理的出版人才;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他特别强调,高校出版社这些年发展成绩喜人,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指导、管理、协调作用。教育部管理高校出版工作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回顾“九五”,代表们深切感受到坚持正确的办社宗旨是高校出版社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是高校出版社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只有把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紧密结合,高校出版社才会有广阔的前途,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十五”规划 振奋人心
“十五”期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的重要时期,也是出版体制逐步完善的关键时期,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出版社要抓住机遇,尽快发展壮大自己,就必须尽快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符合高校出版社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在出版业中的整体地位。因此,制定高校出版社“十五”规划,明确出版社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目前高校出版社的当务之急。本次会议的主报告对高校出版社“十五”规划的发展原则、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袁贵仁同志在报告中全面分析了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出版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集中阐述了面对教育大发展和出版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高校出版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十五”期间高校出版社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措施。他要求:“十五”期间,高校出版社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保持整体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提高各出版社的实力和高校出版社的整体实力;要坚持整体推进与特色发展相结合,鼓励不同的高校出版社探索适合各自实际情况的特色发展之路。他强调:“十五”期间,高校出版社应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树立高层次的教育出版社的良好社会形象;要不断提高出版物的科技含量和出版过程及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多种媒体出版物的比例和市场占有率,构建多种媒体出版物立体发展的格局。他明确提出,从“十五”开始,经过努力,将10%左右的高校出版社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出版社或出版集团;将40%左右的高校出版社建成经济实力较强,出版特色鲜明,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学出版社,还要建设一批“专、精、特”的高校出版社,实现高校出版社合理的结构布局。
会议期间,代表们就主报告关于当前高校出版社所面临的新形势及“十五”期间高校出版社的发展思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主报告中有关高校出版社“十五”规划的原则、发展目标思路明确,体现了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具有前瞻性,是指导高校出版社今后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尤其是报告中将发展情况不同的出版社分为三种情况,这样使发展水平不同的出版社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办社方向和发展目标。
改革创新 再创辉煌
要实现高校出版社“十五”规划的目标,提高其在出版业中的整体水平,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在本次会议上,三位领导的报告都反复强调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深刻领会改革、创新与高校出版社发展之间的联系,对制定好各高校出版社的“十五”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出版社如何进行改革?杨牧之在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原则。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这里所说的“实际”包含三个要点:1.我们既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运用意识形态的管理手段,又要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杠杆,讲究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3.我们既要坚持社会效益,又要考虑经济效益,考虑经营成本与核算,努力做到两个效益的统一。其次,改革就要有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就是革命,对试点单位而言,尤其要有所突破,但对多数出版社来说,推广要慎重小心,要小步快走,积量变为质变,自然稳妥,水到渠成。第三,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既要建立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又要建立保证政策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管理体制。面对市场经济和入世的挑战,我们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特别要掌握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邬书林在报告中强调,出版工作应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在此前提下,应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做大做强。他认为高校出版社处于教育改革和出版改革的结合点上,一定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积极主动,严守纪律,细致稳妥地推进改革。在谈到出版创新时,他指出:出版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把握出版的性质和功能;出版创新要广泛继承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着眼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前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拥有丰富科技文化和人才资源的高校出版社,理应成为出版业创新发展的先锋。邬书林希望高校出版社要有世界眼光,要按照“名校名社”的思路,下大力气创办几个有国际影响的大学出版社。
针对高校出版社的实际情况,袁贵仁指出,要实现高校出版社“十五”发展目标,关键要在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上有较大的突破。特别是在体制创新方面,教育部要在基础好、有条件的高校出版社进行集团化经营试点,力争“十五”期间在高校出版社中培育出我国出版界的国家队。同时鼓励高校出版社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开拓创新,走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改革创新之路。教育部将加强对高校出版社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为出版社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他要求各高校作为主办单位要切实履行主办单位的职责,指导和推进出版社的发展,给出版社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
这次大会历时两天半,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会议期间,除了三位领导的报告外,还安排了三所高校的校领导和十位出版社的社长做了大会的经验交流,代表们就袁贵仁同志的报告和“高校出版社‘十五’规划”、“管理办法”进行了两个半天认真的讨论。会议组织得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坚持了很好的会风,代表们普遍反映这是一次求真务实的工作会议。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良在闭幕式上总结了这次大会,他说:“这次会议的收获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总结经验、认清形势、形成共识、明确思路。”他深刻阐述了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效,认为“这是一次经验总结的会议,是一个形势分析的会议,更重要的是明确了今后怎么干、怎么把出版社工作做得更好。明确今后改革、发展、创新的思路,是此次会议最重要的特点。”在谈到与会代表对这次会议的评价时,顾海良将其归纳为三点,即这是一次“求真务实的研讨会,催人奋进的动员会,开拓创新的誓师会。”最后,他提出了两点会后的任务:一是希望大家会后能够贯彻落实好会议的精神;二是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推进出版社的发展。
11月的北京虽然已寒气袭人,但代表们的心里却涌动着浓浓的春意。相信这次会议必将对高校出版社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相信高校出版社在新世纪必将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