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军
(安达市医院 黑龙江安达 151400)
【摘要】目的: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与血管点状抽剥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例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入院患者,对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剥脱抽离术,分析临床手术资料,结果:分析手术治疗前后20例患者后进行评估,入院前临床受损静脉隆起状评估值为28.85±2.35,治疗后评估值为19.75±2.35,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值显著降低, 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显著,通过患者均经过手术康复出院,采用剥脱抽离术,20例手术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迹象,术后两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回访20例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手术切口平正、美观。结论:通过剥脱抽离大隐或小隐静脉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加重,手术治愈率100%,术后回访患者效果满意,采用剥脱抽离术适于基层医院,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抽离术;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149-02
静脉曲张主要是由于血液淤滞静脉,造成静脉血管突出,血管壁变薄引起的静脉疾病,临床较为常见,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先天形成的血管壁膜薄弱,外加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姿势不变换,日积月累,下肢血液长期积存导致静脉压逐渐升高破坏静脉瓣膜壁,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我院选取20例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手术病例,分析临床外科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本组收治2014年3月~2015年3月20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临床均采取手术治疗,经检查符合手术标准,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0岁,20例患者中,腿部溃疡9例,皮肤萎缩5例,皮下组织硬结3例,脱屑、瘙痒、湿疹各1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多出现小腿酸涨、轻微疼痛,长时间行走活动疲劳乏力,疼痛加剧,对于疏于治疗并且病程长者,在小腿及踝部皮肤表面出现溃疡、色素沉着、皮肤或皮下组织硬结等症状,严重患者小腿出现湿疹和溃疡等[1]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临床外科针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检查,其主要是对手术位进行标记,患者站立位划线标记时图像及内髁处大隐静脉起始段,患者手术麻醉方式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下行切口,分离隐静脉及分支,行切口时采用斜切口约4cm,从切口入,切断结扎分支,将距离静脉约0.5厘米处的大隐静脉做结扎切断,将剥离器插入远端静脉腔内,调整位置后做结扎处理避免手中出血,剥离器位置调整顺着静脉腔向膝关节推进,如遇阻力则做切口静脉分离,用丝线在剥离器远、近端均结扎切断,切断后将剥离器抽搐同时施压,将切口用丝线缝合[2]。临床检查患者小腿血管曲张变性严重者,不可用剥离器剥离,应采用点状切口抽剥术,用气压止血带缠绕关节,根据需要调整气压,将皮肤刺破,露出血管,用两把血管钳钳夹带分离血管,进行扭转剥离,切断后压迫即可,剥离血管后用纱布包扎,慢慢调整气压带气压,观察切口有无出血,动脉跳动正常手术结束。
1.3 统计分析
利用SPSS 17.0软件提取筛选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有临床计量资料均采用u检验,数据资料采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患者均经过手术康复出院,采用剥脱抽离术,20例手术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迹象,术后两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回访20例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手术切口平正、美观。入院前临床受损静脉隆起状评估值为28.85±2.35,治疗后评估值为19.75±2.35,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值显著降低,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显著,评估值低于20表示正常。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疏于久治者到晚期有发生慢性溃疡的可能性。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日常生活中主要是经常负重或长时间久站或维持一种姿势造成,对于患有静脉曲张的患者,因疏忽病情导致病情加重,常在小腿特别是跺韶的位置处皮肤性状不同于其他部位,因血管营养失衡不利于血管代谢、吸收,造成皮肤营养性较差,包括皮肤弹性差,皮肤颜色改变、色素沉积重、脱屑,有时可并发血栓性静脉炎和急性淋巴管炎,下肢静脉曲张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患上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病情加重表现在表静脉扩张严重、出现迂曲现象。
大隐静脉分支血管较多,其中下肢浅静脉血管与多处深沟静脉相通,大隐静脉最后注入股静脉,其分支与注入股静脉口处有单向瓣膜结构,单向瓣膜结构保证血液向心流动,当单向瓣膜结构受损或血管内经受压增大后,瓣膜结构不能完全闭合[3],血液发生倒流,导致血管内的血液越积越多,代谢产物不能及时吸收、排泄,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为普外科临床多发疾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非手术治疗对该病只起到缓解作用,不能彻底根治,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不一,有湿疹、皮肤溃疡久治不愈等。
本文介绍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大腿部血管抽剥术,小腿部血管点状抽剥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无并发症、卧床时间段、恢复较快等优点。
通过本组研究显示:通过患者均经过手术康复出院,采用剥脱抽离术,20例手术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迹象,术后两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回访20例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手术切口平正、美观。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值显著降低,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本组20例患者,行手术后住院2~3天,术后48小时便可下床做简单的活动,切口无感染迹象,短期短个月,长者2个月即可治愈,经术后回访结果显示,20例患者3~5个月,行动自如、无乏力感、血管脉动正常,下肢肢体恢复正常。以上资料显示,对于大隐静脉曲张病患者采用抽剥术及点状抽剥术治疗效果极佳,患者满意度高,该种手术方式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英民 .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0): 172-173.
[2]王亚平,聂晚频,姚凯,王征,赵磊.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1例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02):150-151.
[3]孙建民,张培华.各种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1985,23(5):313-316.
论文作者:王恒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血管论文; 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