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澳门经济_经济论文

面向21世纪的澳门经济_经济论文

面向21世纪的澳门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世纪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7年12月20日起,澳门进入了回归祖国的倒计时,未来澳门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如何定位已提到议事日程。正确地选择和制定回归后澳门地区经济的发展战略,对于澳门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尤为重要。

一、经济发展现状

澳门地区属微型海岛经济,人口45万(1995年年中)(注: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第248页。),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丘陵分布甚广,平原很少,发展空间极其有限。澳门自然资源贫乏,既无较大河流,又无兴建大型水库的地形,水资源相当缺乏;属花岗岩地区,仅石料比较丰富,此外没有任何其他矿产资源。澳门虽是世界文明的旅游城市,却没有名山大川。这些条件严重制约着澳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自60年代以来,澳门地区实施了比较开放的经济发展政策,为60至90年代的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自70年代以来,有利于澳门经济发展的因素进一步增多,例如,祖国内地推行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使澳门地区受益;西欧和美国等国家实施的进口特惠制度和纺织品配额制,使其工业品出口有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全球经济在贸易、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为澳门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1988年11月15日,《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后,澳门地区开始进入回归祖国的过渡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1988年,澳门地区生产总值为215.60亿澳门元,到1996年增加到593.37亿澳门元(注:《澳门经济》1997年第1期。),1988年经济增长率为8.16%,1991-1996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2%。目前,澳门地区经济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整个经济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一)以主导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旅游博采业稳步发展。旅游博采业作为传统产业在澳门地区经济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90年代以来,旅客数量有所减少,但并没有导致旅游收益的减少,只是增幅有所下降。1995年,旅游博采业的产值仍居各产业产值之首,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3.6%(注:《中国经济年鉴》1996年,第69页。)。在旅游博采业中,博采业所占比重极大,产值约占60%以上,总税收的50%以上来自博采业。旅游博采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业兴百业的发展模式。

2.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80年代中期以来,澳门地区的金融保险业呈上升发展趋势,90年代初,其在当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超过8%,成为四大经济支柱之一。90年代以来,澳门地区银行业步入服务品种多样化,经营多元化、国际化及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目前,澳门地区有21家银行,100多家分行,为世界上银行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1988年,金融体系总资产为468.65亿澳门元(注:《港澳经济》1997年第2期。),1996年增加到1,585.55亿澳门元。1995年,银行总存款余额为681.63亿澳门元,1996年增加到729.06亿澳门元。1997年第1季度贷款总额为453亿澳门元(注:《澳门经济》1997年第1期。)。但是,1997年银行业面临呆坏账上升的局面。过渡时期,保险业也得到了稳步发展。1988年保险费收入仅为1.98亿澳门元,1995年达到6.83亿澳门元,增加了3倍多,保险费年增长率在15%以上。其中,人寿保险费占整个保险费收入的40%。

3.建筑房地产业大起大落。80年代末期,澳门地区建筑房地产业出现高潮,1987年各类楼宇交易总值为11亿澳门元,到1989年上半年达38亿澳门元。1988年楼宇建成总面积比1987年增加了20%,为81万多平方米。到1989年上半年,澳门地区建筑业发展到历史高峰。1989年下半年后,受内地经济调整等因素影响,建筑房地产业步入低潮。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从1991年开始,建筑房地产业再次进入高潮,地价和楼市交易急剧上升,地价升幅达5成至1倍,楼市急升3至6成,部分楼盘达60%以上。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吸引了大量外部资金,如香港特区、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内地的资金大量涌入。据有关资料,1991-1993年,新建的楼宇单位达4万多套,平均增长17%。房地产业的迅速扩张导致楼价大幅上升,严重脱离广大市民的购买力。

4.出口加工业处于转型期。澳门地区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为主,其中又以制衣和纺织品为主,1997年上半年,制衣业出口额已占出口总额的84%(注:《经济参考报》1997年10月24日。)。其中出口产品主要有玩具、电子、彩陶、家具、手袋、鞋类、藤器等等。80年代出口加工业蓬勃发展,成衣出口呈上升趋势,1987年成衣出口增长率达到37.21%。制衣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基本上接近香港特区水平。从80年代末期起,由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工业处于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以及高通货膨胀、低增长的压力而失去竞争力,许多工厂倒闭和投资外移。1995年共有174家工厂倒闭,整个工业处于衰退时期。产品出口下降,除纺织品因有出口配额制仍略有增长外(1997年将增长1%),其他产品出口下降,如玩具出口增长率1995年为-20%,1996年又降到-54.40%,电子产品出口增长率1995年为-30%,1996年为-57.4%,鞋类出口增长率1995年为20%,1996年为-7.6%(注:《澳门经济》1997年副刊。)。

(二)城市功能趋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对外经济联系及影响日益扩大。经过六七十年代的不断发展,澳门地区的城市功能正在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1.对外交通和通讯设施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为了改变澳门地区没有深水港的落后状况,80年代末期动工建深水港,一期工程于1990年6月竣工,二期工程正在兴建。该码头水深7-9米,可停泊万吨以上货轮,每年可处理8万个货柜,除货柜码头外,还设有燃油码头。海上客运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喷射客轮,最新型的快速双体客轮和全球通用的HM5新型飞翔船,海上交通的快捷已具世界水平。澳门地区国际机场的建设和启用,以及与祖国内地铁路、高速公路的相接通,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因素。澳门地区国际机场自1995年11月投入运营以来,业务发展迅速,1997年头5个月,客运量高达78.75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19%,货运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46%。澳门航空公司的业务量近年来均以30%的速度增长(注:《港澳经济季刊》1997年第4期。)。澳门地区的通讯设施和服务水平也已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1992年9月成立了“欧共体资讯中心”,该中心同欧洲其他210个资讯中心形成电脑网络,该网络具有双向服务功能,可以迅速向对方提供有关发展计划、政策、法律、贷款、贸易、科技、信息、统计资料以及有关企业活动的其他信息。现在,澳门地区可以同170多个采用国际卫星组织服务的国家直接建立电话、电脑、图文传真等双向信息交流。

2.国际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澳门地区对外经济联系十分广泛。澳门地区已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济贸易联系,参加的国际组织有40个左右。第二,澳门地区外向型经济程度极高。澳门地区的旅游博采业,服务对象中90%以上是境外游客,出口加工业中95%以上的产品外销。

在过渡时期,澳门地区经济虽有了很大发展,但近几年来出现了不景气状况:旅游博采业呈现下降趋势;房地产业过度膨胀,供过于求;出口加工业出现衰退,经济开始进入低速增长时期。1995年本地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为3.9%,是8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数字,1996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为-1%(注:《港澳经济季刊》1997年第1期。),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估计全年实际增长率仅为1.8%(注:《澳门经济》1997年第1期。)。澳门地区经济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必须加快调整步伐。

二、影响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

制约澳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首先,从生产规模看,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规模比较小。1990年,在2000多家企业中几乎全是中小企业,平均每家企业不到40人,80%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不到100万澳门元,显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不足。90年代以来,虽有一些大型企业发展起来,但受超小型经济体系的制约,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仍然有限。其次,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水平低。澳门地区产业结构单一,支柱产业发展迅速,主导作用非常明显,各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农业因受土地限制,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而萎缩,所占比重微不足道。建筑业发展相对较快,轻工业发展占有绝对优势,但技术水平比较低,主要生产低附加值的消费品,重工业发展始终处于空白。旅游、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已占到65%以上,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虽有很大发展,但仍显不足。

第二,对外依赖程度高,极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澳门地区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极高,特别是旅游博采业和出口加工业显得更为突出。旅游博采业的消费对象基本上全是海外旅客,在国际旅游市场多元化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的剧烈竞争中,澳门地区旅游业面临新的挑战。如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游客大量涌入香港特区,直接影响到进入澳门地区的旅客人数,而香港特区进入澳门地区的游客却占澳门地区旅客总数的80%左右。出口加工业95%以上的产品外销,虽然对外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但仍显过分集中,其中输往美国和欧共体的产品占出口总值近七成,一旦这些市场发生较大的需求波动,将严重影响澳门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三,高科技人才严重缺乏。澳门地区不仅劳动力短缺,而且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极为缺乏。这主要是由于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澳门地区65%的劳动人口只有相当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近些年来,澳门地区虽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由于经济处于调整和转型时期,高等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仍然供不应求。

但应看到,支持澳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也非常明显。第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它处于世界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中心,邻近香港特区,背靠广东珠江三角洲。澳门地区同欧洲和拉丁语系国家的传统联系,使其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经济的纽带和桥梁。第二,具有独立关税区的地位和低税率优势。澳门地区不仅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具有独立关税区的地位,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享有欧美国家的贸易优惠,而且它是一个低税收地区,既对发展以出口为主的生产企业相当有利,又有利于吸引外资。第三,具有国际自由港的独特优势。除香港特区外,自由港制度是澳门地区独有的,这是澳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优势。第四,具有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交汇中心的特征。澳门地区作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和东西文化交汇中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座重要城市;以“东方蒙地卡罗”驰名中外,旅游博采业发展历史悠久,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这种独特的历史优势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五,内地经济稳步持续发展为澳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更大机遇。第六,回归效应。澳门地区将实行“一国两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又一个特别行政区,将带来极大的回归效应,经济将更繁荣。

三、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澳门地区的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只能是发展特色经济,在原有以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基础上,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综合化、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博采业向多元化、人文化、风情化方向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首先,继续保持博采业的特殊历史地位和作用,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改进博采设施和方式,将其建成东方最为先进的博采中心。其次,加快开发其他形式的旅游项目。除自然景观的完善和加工外,应利用澳门地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发展人文化和风情化的景观,如仿古博物馆、仿古建筑和公园等人文景观,以及兴建大型集娱乐、度假、体育活动等为一体的海上活动中心,等等。再次,在开发多种旅游项目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出口加工业向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必须加快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发展的步伐,一方面,应引导传统工业中发展比较好的制衣业、玩具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向专业化发展,争创国际名牌产品;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澳门地区与内地的紧密经贸关系,加强与珠海地区的合作,形成一体化和集团化发展趋势,以扩大工业的发展空间和规模。

(三)金融业向地区性金融中心发展。澳门地区有条件成为地区性的金融中心。如澳门地区无外汇管制,与世界其他金融中心有着直接的联系,外汇储备充足,处于国际金融网络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具有银行联系直接的有利条件等,为澳门向地区金融中心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应尽快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改变融资手段单一的状况,尝试建立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此外,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以防范金融风险。

(四)建筑房地产业向有效控制、合理开发发展。应根据澳门地区整体建设规划制定房地产开发计划,对房地产市场适当调控,同时采取一些宽松的政策刺激对住宅的消费需求,如银行放宽楼宇按揭(注:分期付款。)限制,放宽租屋市场限制,放宽移居澳门条件限制等。1997年6月,澳门地区宣布修改《投资居留法》,投资限额由100万澳门元降至50万澳门元,这对房地产业将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为实现澳门地区经济的转型,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制定未来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计划。主要包括:经济转型总体规划,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对外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等等。第二,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指确保澳门政治上的平稳过渡,硬环境是指继续完善各项投资政策和法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完善机场、港口、旅游设施的现代化,加快交通运输设施、水、电等生活设施的建设。第三,加快与海峡两岸暨香港特区的经贸联系,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第四,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经济的转型急需大量人才,对此,应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利用在职培训、专业培训、业余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各类人才。

总之,在过渡时期内,支持澳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和机遇正在不断增加,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推动下,在澳门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澳门地区的未来将更加美好和繁荣。

标签:;  ;  

面向21世纪的澳门经济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