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 广西都安 530700)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的50例气胸新生儿,根据患儿病情积极采取对症治疗,包括机械通气、头罩给氧、镇静等。观察患儿临床表现、病因、治疗结果。结果 22.00%出现呻吟、气促及发绀等症状,6.00%伴有明显三凹征,10.00%患侧可见胸壁饱满、呼吸音减弱及皮下气肿,8.00%辅助呼吸时出现乏氧。22.00%肺组织压缩30%以下,28.00%左侧气胸,72.00%右侧气胸,14.00%合并皮下气肿,42.00%合并纵隔气肿;在病因方面,30.00%为面罩加压给氧,36.00%为手动机械通气,22.00%为CPAP正压通气,12.00%为静脉注射突发呼吸急促、发绀;引流时间(2.71±0.33)d,治愈率为100.00%。结论 新生儿气胸诱发因素较多,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关键词:新生儿气胸;病因;机理
气胸作为新生儿急症,严重影响其生命安全,此疾病病情发展快,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引发严重后果[1],明确病因并予以相应治疗措施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对于疾病预防、治疗意义重大。本文旨在分析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
1基础资料、方法
1.1资料
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的50例气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为足月儿,16例为早产儿;30例为剖宫产,20例为自然分娩;发病时间为出生后1min~5d,平均(1.77±0.35)d;产妇合并妊娠期并发症10例,其中,4例合并妊娠高血压,4例为胎膜早破,2例为前置胎盘。
主要表现:起病突然,症状凶险,胸腔内气量、张力性气胸直接影响症状及体征,可见呼吸加快、窘迫,典型表现为患侧肋间隙增宽,胸廓不对称,肺部纹理消失,肺压缩边缘,纵隔低位,健侧移位(纵隔、心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病情相对较轻者采取头罩给氧、镇静等措施,原发疾病行对症治疗,若无明显改善,则行穿刺抽气(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待症状缓解,二十四小时后复查胸片;针对病情较重者,或予以胸穿抽气并无明显改善,予以胸腔闭式引流(患侧腋前线第五肋间),水柱未出现波动,呼吸音正常时,再观察二十四小时,复查胸片,症状消失后拔管。
呼吸机调节:抢救过程中使用100%纯氧,其他时间氧浓度不高于40%,呼吸频率应保持二氧化碳分压不高于45mmHg,氧分压60~80mmHg,呼气末正压位2~3cmH2O,吸气峰压为10~15cmH2O,持续小剂量静脉滴注咪唑安定,缓解人机对抗。
1.3指标
观察患儿临床表现、病因、治疗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临床表现、病因、治疗结果为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软件分析采取SPSS19.00,数据对比P<0.05则说明两者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患儿临床表现及病因分析
50例患儿中,11例(22.00%)出现呻吟、气促及发绀等症状,3例(6.00%)伴有明显三凹症,5例(10.00%)患侧可见胸壁饱满、呼吸音减弱及皮下气肿,辅助呼吸时出现4例乏氧(8.00%)。CT影像、胸片检查显示,11例(22.00%)肺组织压缩30%以下。14例(28.00%)为左侧气胸,36例(72.00%)为右侧气胸,7例(14.00%)合并皮下气肿,21例(42.00%)合并纵隔气肿。
在病因方面,出生时羊水、胎粪污染,窒息,吸入性肺炎,而后进行机械通气、心肺复苏等操作所致,15例为面罩加压给氧,18例为手动机械通气,11例为CPAP正压通气,6例为静脉注射突发呼吸急促、发绀。
2.2患儿治疗结果分析
引流时间(2.71±0.33)d,出现张力性气胸1例,通过综合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治愈率为100.00%。
3讨论
新生儿气胸可分为医源性、特发性、自发性、病理性,其中以医源性最为常见,临床可见,剖宫产发生医源性气胸概率更高[2~3],这可能与剖宫产分娩过程相对更简单,未经产道挤压,胸廓压力、气道阻力急剧变化,进一步导致肺泡破裂,造成气胸发生。另外存在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肺泡扩张不均等病症,均可导致气胸。除上述危险因素外,机械通气、正压吸氧等操作也会导致气胸的发生,主要与操作不当、适应症掌握不准确、操作者经验等有关,气管插管固定不稳、位置过深,吸痰负压过大,气囊过度充气、压力过大,呼吸机使用不当,复苏操作不规范,参数模糊等医源性问题,均可导致气胸,另外,肺过度膨胀也是重要因素[4~5],临床应对上述因素予以重视,并实施相应应对措施,纠正气胸。
在疾病治疗方面,此疾病诱发因素较多,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对患儿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临床需及时予以抗生素、吸痰、气道雾化等措施,根据需要予以胸腔闭式引流,促使肺充分复张,改善病情,降低发病及死亡率。
此次研究抽取50例气胸新生儿进行研究,可见呻吟、气促、发绀、三凹征、胸壁饱满、呼吸音减弱、皮下气肿、乏氧等表现,肺组织不同程度压缩,合并有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在病因方面,30.00%为面罩加压给氧,36.00%为手动机械通气,22.00%为CPAP正压通气,12.00%为静脉注射突发呼吸急促、发绀;引流时间(2.71±0.33)d,治愈率为100.00%。
综上所述,新生儿气胸诱发因素较多,临床可见气促、发绀、三凹征等表现,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保证患儿安全。
参考文献
[1]高飞,王松楠,李清华,等.新生儿气胸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法改进[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7):4431-4433.
[2]毛旭琴.20例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分析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15-16.
[3]彭彬,席康明.新生儿气胸32例临床分析[J].上海医药,2016,37(18):34-35.
[4]朱桂芳,田静,田昌军.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探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141-142.
[5]刘晓兰.新生儿气胸35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11):1372-1373.
论文作者:韦超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气胸论文; 新生儿论文; 病因论文; 呼吸论文; 纵隔论文; 皮下论文; 正压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