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论文_王雪瑞,孙凤维,曾倬,宋婷玉

浅析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论文_王雪瑞,孙凤维,曾倬,宋婷玉

西华大学 610039

摘要:随着传统建筑业的弊端凸显,我国建筑行业的重心转移到绿色建筑上来。本文梳理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程,确定了我国的发展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上主流装配式建筑应用国家的产业特点,突出了我国目前装配式建筑应用存在的制约和问题。并结合成功实施的案例,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发展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发展历程 制约因素 推广举措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有工业化转型趋势,从国家近5年来出台的相关文件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确实进入转型期,装配式建筑会有成为我国的主流建筑模式。目前的显著问题是装配式建筑推广进程缓慢,因此只有全面分析其目前在我国的发展水平,应用程度和已有的技术,政策支持等大环境背景,才能更好地推进其发展。

一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首次提出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满足建国初期的大规模建设需求。但由于当时对技术的研究水平不够,建筑质量普遍低劣,饱受诟病。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建筑工业化方式。但由于相关产业基础薄弱,存在外墙渗漏,墙体结冰等问题,且结构抗震性也有很大问题。至此,装配式在我国发展陷入停滞。2007年我国第一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上海万科“新里程”住宅小区,标志着装配式建筑的重新回归。总得来看,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只有30年左右,而符合技术科学规范的实质性发展只有10年左右,因此我国的装配式水平处于起步初级阶段。

二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制约

2.1 与国际装配式主流国家的对比分析

国际上装配式建筑已经非常成熟,在一些国家已经达到了90%以上的预制率,形成了建筑的工业化发展。比如:美国早在1976年就出台了关于建筑工业化的法案及相应行业标准。且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预制构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很高。日本根据每5年都颁布住宅建设计划,政府成为强有力的推动力,通过法律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德国将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被动式建筑采用装配式,大大降低建筑能耗。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建筑中,如悉尼歌剧院、纽约大都会人寿大厦、荷兰海牙市政办公厅等都采用了装配式手段。

我国相比之下,目前虽然装配式的技术一般在建筑工程中都会使用到,但也仅限于部分预制化构件的使用如:楼板、楼梯,阳台板等。建筑整体的装配化程度不足30%,结构主体及在地震设防地区以现浇体系为主。[1]

2.2 国内存在的发展制约

我国装配式建筑推行进程缓慢,可归结为技术、经济、社会三个层面的制约。

技术层面。首先是人才问题:学校教育中缺乏相关专业课程开设,在模板,浇筑连接等关键性技术难要点缺乏权威技术力量的支持。其次是施工工艺问题:由于预制件的体量庞大,施工难度大,对起吊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相关操作人员专业技术过关能够,把控构件的连接点质量。[1]再者是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我国的建筑工程,很大程度上都是相互独立的,即未实现信息共享,缺乏大数据的管理支持。目前装配式的一种关键技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对从方案设计到现场构配件装配,乃至日后建筑拆除全面把控的技术。它将建筑、结构、机电等相关专业进行集成设计,有效的将各个部门融合在一起,分工更为明确,大大提升装配式的精准度。[2]这项技术在我国发展不够成熟,人才稀缺。

经济层面。生产成本高:较传统现浇相比,装配式建筑每平米平均造价高出500元。主要原因是装配式应用比例低,产业内相关配套的预制件工厂不完善,规模效应未显现。还是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包括经济方面补贴来解决,当装配式建筑比例到达一定程度,价格优势终将显现出来。[3]缺乏配套,成体系的产业链,市场运行成熟度不足。缺乏成熟的预制构件生产线,由于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发展,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导致模块不能形成标准化量产。同时缺少相关的配套设施如:构件的运输设备以及存放场地。

社会层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众对装配式建筑的固有印象:由于上世纪在装配式技术运用中存在整体性、抗震性差,寿命短,房屋的雨水渗漏等问题,导致大众对装配式建筑形成了固有“不好”的印象。推广起来的认可度不高。

三 我国重新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原因分析

首先,装配式建筑缩短建设周期。近年来城镇化的格局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存在大量住房需求。而装配式技术能迅速填补保障性住房的空缺。其次,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筑,资源利用率高。目前在城市规划中普遍存在“计划跟不上变化”的问题:城市基础工程建设、交通道路的增加、旧城改造工程等导致住房拆迁率上升,我国平均建筑寿命仅占设计使用寿命的30%左右。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每年排放量约为15.5亿吨到24亿吨,居世界建筑垃圾排放量首位。且资源可转化利用的仅有1.19万吨,资源转化率不足5%,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再者,装配式建筑提升了施工作业的文明程度,属于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避免了大量扬尘,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作业噪音。最后,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现场施工工作主要是构件的吊装与拼接,减少了如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等工种,节省了劳动力开支。[4]

四 我国推广装配式建筑的举措及实例

首先,加强政策指引,提供政策性优惠措施。根据国务院在2016 年在国务院下发的有关文件,提出了在10年内将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提高到30%。而根据住建部提出的发展纲要文件,更明确提出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装配式建筑比例达30%,其中保障性住房工程比例达40%以上。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自身地区情况,制定相应落实计划,对地方相关工程项目提供政策性指引和支持。[5]

其次,大力提升税收、价格、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力度,从水电资源、建筑用地、指标申请、容积率奖励多方入手,形成一系列完备的政策。[6]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要对消费者真正关心的问题,给出技术角度的证明,通过大量建造样板楼、示范工程,让消费者亲身体会到装配式建筑的可靠性和质量优势。

面对装配式建筑在的发展阻碍,我国也不乏有敢于开拓、打破僵局的冒险者,如远大住工。湖南长沙的“小天城”项目:19天建成的57层高楼。革命式别墅:10到12小时内实现主体完工,30天内即可实现精装交付。其在1996年开始探索建筑工业化,建立了完备的自主建筑工业化体系,技术专利超过300多项专利,其中PC技术与BIM设计技术尤其突出,建筑工业化率可达85%以上。在这些行业带头企业的引领下,及相关政策环境的引领下,我国装配式建筑会逐步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

五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虽然目前在推广中存在壁垒,但通过对其整体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了装配式建筑在生产过程、建造工艺、过程控制、技术管理、环境友好方面较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推广,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下,我国装配式建筑体系将不断完善,成功实现建筑工业化的转型。

参考文献:

[1]梁晨,吕彦斌.试析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要点及其发展趋势[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1):56-57+60.

[2]国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房地产导刊,2016(07):100.

[3]潘建,袁雷,吴薇薇.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住宅与房地产,2017(24):137+289.

[4]提质建筑产业 从“建造”走向“智造”[N].中国建设报,2019-04-19(008).

[5]庄丽,白国庆,董骅,李晓聪.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7,36(17):169-171.

[6]向庭薇,黄秀秀,姜又丹.中国建筑行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装配式建筑在国内的发展趋势[J].四川建材,2017,43(03):48-49+160.

论文作者:王雪瑞,孙凤维,曾倬,宋婷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  ;  ;  ;  ;  ;  ;  ;  

浅析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论文_王雪瑞,孙凤维,曾倬,宋婷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