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第二专科医院 1541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施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分别为90.00%和 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施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其疾病知晓率和治疗、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care for schizophrenic patients.Methods 100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each.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disease awareness rat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90.00% and 92.00% 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78.00% and 82.00%,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ores and the total scores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The nursing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care for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s exact.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wareness rate of disease,treatment and nursing compliance,and improve the mental symptoms of patient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 schizophrenic patient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nursing effect
精神分裂症为常见精神疾病,病程长,病情迁延,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经治疗后症状控制较好,但仍存在生活质量、认知和工作能力降低、社会回归难度大等问题,因而在治疗的同时强化护理干预,关注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尤为关键。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案,经护理措施规范化、有序化,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并加速患者康复,达到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其医疗负担[1,2]。本研究就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施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2.73±10.76)岁;体重最低42 kg,最高82 kg,平均体重(63.89±6.04)kg。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5~74岁,
平均年龄(42.58±10.47)岁;体重最低41 kg,最高82 kg,平均体重(63.21±6.26)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形式,包括发药、日常观察、生活照顾和入院、出院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包括:①路径小组:构建护理路径小组,加强成员培训,确定分工、职责。②路径表:路经小组成员结合患者情况和以往护理经验、文献循证支持,制定以时间为横轴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后检查、诊断、治疗、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社会能力训练等护理措施,制定明确的日程护理计划表。③实施:责任护士根据路径指示评估和落实措施,并对执行的内容打勾和签名。④持续改进:主管护师每天进行集体查房,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和强化,根据不足处采取改进措施[3]。⑤定期对患者情况进行讨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疾病知晓率、治疗依从性;阳性、阴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知晓率、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疾病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分别为90.00%(45/50)和92.00%(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82.00%(4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显著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护理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主要遵循了“以人文本”的护理理念,依据患者疾病的表现特点制定出针对性护理方案,通过对护理流程有序化与规范化地操作,起到医疗成本降低,护理效果提高的目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护理工作的随意性与盲目性[4],也有效弥补了传统护理中的不足之处,对患者预后方面的评估进行了加强。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是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特点所制定的一种护理模式,其通过实现护理流程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最终达到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减少了护理操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也避免了传统护理只关注患者行为等方面的情况,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健康宣教时更为系统化,其不仅提高了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度,而且也提升了患者的理解和对治疗、护理的配合行为,从而也促进了其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疾病控制效果的提升。
本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形式,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施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其疾病知晓率和治疗、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菊芳,费静霞,姚敏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1,23(10):970-973.
[2] 潘燕,朱意平,陈超,等.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广东医学,2013,34(17):2742-2744.
[3] 何秀英,陈剑英,吴风云,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49-52.
论文作者:宫志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路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