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对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论文_鹿时刚

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 单县27430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对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均分有患者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吞咽训练,观察组给予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以及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得到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综合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康复

【中图分类号】R15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203-01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由于脑部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往往会累及其吞咽功能,导致其吞咽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容易造成误吸而引发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对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1]。因此,临床应对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进行积极的防治。为了探讨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对晚发性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了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分别给予基础吞咽训练和吞咽功能综合训练,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MRI检查,被确诊为脑卒中,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将患者纳入研究。

采取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均分有患者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为41岁,年龄最大为79岁,年龄均值为(60.17±15.62)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为42岁,年龄最大为80岁,年龄均值为(60.29±15.86)岁。

两组患者就其性别、年龄均值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吞咽训练,主要包括喉头抬高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吸吮训练、冰刺激训练以及直接进食训练。

观察组给予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德国菲兹曼吞咽障碍治疗仪Vocastim-master进行治疗,对患者颈部和颌下皮肤进行脱脂处理,将吞咽言语治疗仪的正电极放置于患者的第7颈椎处,将负电极放置于患者的颌下与环状软骨之间,固定电极,启动仪器,测定患者的吞咽功能损伤程度,再根据测定值,给予患者相应强度的电流刺激。在此过程中,嘱咐患者配合电流进行吞咽练习,每次治疗持续20分钟,每天进行2次治疗,并取患者的廉泉穴、人迎穴、内关穴、百会穴、太冲穴以及双合谷穴进行针刺,毫针留置于20~30分钟,每天针刺1次,共治疗7天。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吞咽功能采用吞咽功能评分量表(SSA)进行评价,量表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呼吸、舌腭运动)、连续3次吞咽5ml水试验(喉运动、喘鸣)、一次性吞咽60ml水试验(咳嗽、吞咽时间),总分为18~46分,分值越高,表示吞咽功能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数据录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其表现形式分别为[n(%)]、()。当P值不足0.05时,表示进行对比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得到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加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中共有12例患者发生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4%;观察组中共有4例患者发生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3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后遗症,其发病率达到40%~70%,主要是由于患者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出现核性受损而导致的真性或假性延髓麻痹,假性延髓麻醉在临床上较为多见[3。正常情况下,吞咽通常会在口腔、咽部、食管这三个部位进行,当吞咽功能出现障碍时,往往会导致舌运动迟缓、吞咽肌肉灵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患者无法发声和进食,容易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这种肺炎往往发生在脑卒中患者治疗4天后,故被临床称为“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临床上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进行治疗,以预防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方法主要为吞咽康复训练,基础吞咽功能训练主要包括间接基础训练、直接进食训练,其中间接基础训练主要是通过锻炼患者的舌头运动功能和咽部肌肉群灵活性,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还能避免咽部肌肉萎缩;而直接进食训练则是通过进食练习来强化患者的吞咽反应,重建大脑吞咽反射控制功能[5]。吞咽功能综合训练是指在基础吞咽训练基础上加用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吞咽治疗仪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治疗设备,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咽部进行电流刺激,加上患者在电刺激过程中的吞咽配合,促进咽部受损神经的修复,改善咽部肌群运动功能,进而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吞咽治疗仪不仅能够对咽部肌肉进行功能性电流刺激和训练,还能在电流刺激的过程中对咽部肌群功能进行评估,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适用于非机械性咽部功能受损,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取穴针刺治疗,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6]。

在李丽、吴冬云[7]的临床研究报道中,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的患者其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基础训练的患者,其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明显更低。本次研究与李丽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研究结果显示,在吞咽功能评分方面,进行基础吞咽训练的对照组和进行吞咽功能综合训练的观察组均显著提高,但治疗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更高(P<0.05),说明进行吞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加用吞咽治疗仪后,其改善更为显著;统计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后发现,观察组的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说明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可有效预防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综合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乔爱民.观察综合吞咽康复干预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43-24

[2]丁玲,汤显靖,杨小飞等.吞咽治疗仪联合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1):39-41.

[3]万玉鸿,李继珍.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及综合康复治疗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8):3154-3156.

[4]戴兴珍,吴桂梅,陶连珊等.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25-726.

[5]姚孟英,许爱国,张庆宪等.吞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76-378.

[6]陈巧鸽,朱伟新,吴梦媛等.个性化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8):838-840.

[7]李丽,吴冬云.卒中后吞咽障碍综合康复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4):65-67.

论文作者:鹿时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对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论文_鹿时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