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008年广东高考“文基”地理卷对比及备考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地理论文,建议论文,文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2008年的广东高考文科基础地理试题,总体来说一脉相承,稳中略升。通过对比,可以体会到教学的基调,把握复习的方向。
一、五点相似性
1.内容结构相似
对比2007年、2008年两年广东高考文科基础地理题,自然地理都占了一半以上,直接或综合考查自然地理的各14道题,所占比例近78%;人文地理所占比例急剧降低;区域地理极少涉及。
在自然地理中,又都以大气为主要考查范围,其次是地球运动。前者2007年7道,2008年8道,考点集中在大气热力、大气环流。后者两年都是2道,考了时区、日界线、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两年中,都涉及的知识板块还有地壳、自然灾害、资源能源、人口和工业区位。均不涉及(从侧重点看)的知识板块为地球上的水、自然带、地域联系、环境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地理信息技术。2007年的43题、50题、51题,2008年的39题、40题、41题、44题、46题、51题,虽然涉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但主要是提供空间位置、地理素材,调用高中地理原理,通过读图、译图、析图即可完成,其考查点不在初中区域地理。如2008年的第44题,可以直接用气压带、风带的原理解题,D项“新加坡(103°50′E,1°17′N)”中的纬度即为突破口。
2.重点、方向相似
两年中考题考查的重点和方向都是高中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和图表读取能力。自然地理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质和核心,每年都以14道题的巨量呈现。地球运动、大气、地壳、自然灾害、资源能源、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都是高中地理的主干,成为近两年高考题中出题的重点知识块。在每个重点知识块的选点命题时,又以核心知识为主。如工业部分重点考工业区位等。
近两年高考题中,2007年有7幅图,其中5幅为坐标统计图,2幅为平面分布图;2008年有5图1表,即4幅坐标统计图、1幅示意图和1个比较表。主要考查读图译图能力,如2007年的37题、41题、43题,2008年的37题、47题、48题、52题。读图译图、读表提取,是这两年图表考查的主要方向。
3.考点选取相似
下面,列举两年同时考核的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大气热力、风带和气压带、气候要素的纬度差异、大气要素图的读析、外力作用、地质灾害和工业区位等等。
4.题型设计相似
题型都为单项选择题,以独立成题为主,成组命题(即一个图文资料下命制多道题目)较少。2007年有一组,即47题、48题。2008年有两组,即37题、38题和42题、43题。从图的类别形式来看,多以曲线、折线、柱状图等统计图为主。题干中均出现了“不正确、不匹配、不相符”等选取形式,这是考生在快速做题中容易忽略的地方。
5.时事切入相似
文科基础地理高考题必定关注社会重大时事问题,考查时事与地理原理规律的联系。青藏铁路的开通无疑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但2007年的题目中并未出现“青藏铁路”的字眼,而是在第49题中以“有人提出赴西藏旅游宜采用‘渐进—阶梯式’模式,其目的是为了”的问题方式来考查青藏铁路。关于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题目也并不直接出现“汶川”字样,而是在第54题以“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来间接考查地震灾害。可见,近两年考题中对时事地理的考查方式均为间接切入式。
二、五点差异性
2008年的广东文基地理题与2007年相比,有五点变化。
1.思维梯度增级
2008年题目的设问不再是直接的,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必须“拐个弯”。如对正午太阳高度的考查,2007年第48题直接计算即可,而2008年的第42题既有数量上的思考,还有立体图的空间想象。对气压带、风带的考查,2007年第37题考查“极地东风带”用“盛行风向”直接引入,考点一目了然;而2008年第44题考查“赤道低气压带(无风带)”却通过A、B、C三个选项中的较多学生不太熟悉的世界地理知识来干扰。又如,为考查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的特征,2008年第40题通过“润肤气象指数”来设问。
2.图载信息增量
同为坐标统计图,在2007年的38题、39题、41题、42题、50题中,只有两维坐标;而在2008年的第37题、38题、47题、48题图中的右侧,多了一个统计维轴,第52题则是城市、人口比重和时间三个要素的叠加,明显增加了图表的信息承载量,进而增加了读图和解题的难度。
3.题型设计增型
从图表题看,2007年只有读图题,2008年增加了一个读表题,即第50题。从表面看,两年高考题型都是单项选择,但在2008年中增加了多选题。如39题、45题、54题等,通过①~⑥的组合形式设置选项,实际上是多选题。
4.同题考点增多2007年基本上是一题一个考点,而2008年较多题目是一题多个考点,如41题、44题、45题、46题、49题、51题、54题等等。这样,扩大了题目的覆盖面,使题目较上年又上了一个台阶。
5.综合渗透增强
2007年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甲知识块与乙知识块基本上是单题单考,而2008年的部分题目则是综合渗透,一起考查。如2008年的第49题,综合考查了气候、地貌变迁、地球运动、天文等;第47题考查了农作物与纬度、气候的关系。对工业区位的考查,2007年第42题只考查了一个区位;2008年的第41题则考查了4类工业区位。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地理要素密不可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必然,2008年的命题也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应该成为以后的一种方向。
三、五个商榷点
1.题目要有地理性
2007年的38题、41题、43题,2008年的47题、48题、52题从文科基础全卷来看,考查了学生从题干文字和图表信息中提取信息、图文互译来解题的能力,堪称好题。但是,这些题的实质是公共题,其解答不需要地理知识,故而对选学地理学科的考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2.选点力求全面性
高考文科基础试题中,只有18道地理题,而高中地理自然、人文、区域的知识点非常多,但近两年的考题考点分布都过于集中在高中地理最难的大气部分,地球上的水、自然带、地域联系、环境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等知识几乎不涉及。选点应力求全面些,让考生不因局部断层而全科皆失。
3.前后避免重复性
2008年同一卷中用41题、50题重复考查工业区位方面的知识。近两年中的大气部分也有重叠命题的嫌疑。
4.版本体现公平性 2008年第39题考查了“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特点,此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有大量篇幅,鲁教版和湘教版略有体现,而在中图版中只字未提。高考应强调公平性,虽然此题不超课标和考纲,却对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学生不公平。
5.范围界定适度性
150分构成的高考文科基础卷,涉及6个学科,考生要复习的面广、点多,考查范围应界定在《课标解读》明确要求的,以及各版本共同出现的内容之内。再者,基础科考卷的设置只是基本素养考查,并不是高考选拔的主要科目。2008年的第49题中出现了“冰川地貌”,考纲和课标解读并没有重点强调冰川地貌的学习,各版本也没有大篇幅出现,这种“擦边球”对考生来讲是有难度的。
四、五个启发点
1.主干必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必定是每年的考查内容。
2.基础重考
在对高中地理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中,又多选取其基础作为考查重点,如大气中的大气热力、气压带和风带、生产活动中的农业和工业区位等。
3.能力常考
近两年的考题均侧重对地理能力的考查。如2007年的38题、41题、43题和2008年的47题、48题、52题,考查信息提取、图文互译读图能力。其他考题还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因果关系分析能力、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等多方面的地理能力。
4.实际多考
生活、生产及时事中的地理,即地理与实际社会的关联处与重合点,是这两年高考题中出题较多的地方。2007年的37题、46题、49题、51题、52题、54题和2008年的40题、44题、46题、53题等,都是很好的验证。
5.考了又考
内地省份的文综高考地理题,其考点的选取三年内一般不会重复,但广东文科基础地理高考题却完全不受此限制。2007年考过的知识块和知识点,2008年一考再考。如正午太阳高度、气压带和风带、外力作用、工业区位等等,而2008年的考题考点,几乎是2007年的“翻版”。这种现象也是要引起高度关注的。
六、备考五方向
1.“把握基础”方向
对于作为文科基础的地理来讲,应该全面复习,抓住主干,把握并打牢基础。所谓把握基础,主要是要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地理规律的演化过程。例如,自然地理的“大气”部分: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天气系统的特点;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特点、分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文地理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明确区域的界定;了解认知区域和比较区域的几个方面;理解因各区域特点不同而实施相应的区域发展策略。
2.“重视过程”方向
重视复习过程和认知过程。虽然地理内容多,复习时间短,但过程不能急躁,应充分计划,逐步展开。各必修模块、各章节不要平均用力,根据把握基础的需要而定速度。对地理原理规律,要引导学生真正认知,不要做成“夹生饭”。复习课中,教师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诱发问题。针对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说、画、演示过程中心领神会。
3.“培养能力”方向
《广东文科基础科考试大纲的说明》中要求“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能力”简单来说,是地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图表文字信息的读取提炼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来审题和做题的能力。这三个能力中,第一个能力是基础,来源于平时课堂和教材的学习。后两个能力形成于多次、多种方式的训练、讲析以及学生的体会和反思,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尤其对“图表文字信息读取提炼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应进行专题性落实和强化。
4.“联系实际”方向
《广东文科基础科考试大纲的说明》还要求考生“能够对社会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因此,复习时不能只依靠教材,应尽可能多地列举社会生活中与本章节有关联的鲜活实例进行分析,把知识学活学透。例如,在复习“大气热力”时,可引导学生分析“一天中什么时候、一年中什么季节空气质量最好?”在复习“产业转移”时,可让学生思考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原因和出路等。
5.“训练解题”方向
掌握知识、理解原理与完成考题并不完全成正比,解题的训练也尤为重要。平稳的做题心态、良好的审题习惯、细心的解题品质、正确的解题思路、娴熟的解题技法等,都是可以通过训练来达到的。练习有巩固练习、能力练习、阶段练习及滚动练习等形式,技法有注析法、直选法、画图法、译图法、排除法、计算法和推理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