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构建高校KAQ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校论文,人才培养模式论文,KAQ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要为21世纪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腾飞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就应该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为KAQ)。
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依然是高层次的专业性教育,而当今社会向高度综合化方向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能一专多能、专博结合,即:基础扎实、知识博、能力强、素质高、口径宽、适应性好。根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规律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所具有的简约性、再现性特点,笔者认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为KAQ人才培养模式。
KAQ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在KAQ人才培养模式中,知识、能力、素质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通过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构成人全面发展的整体。具体讲,知识是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它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素质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讲,包含着知识和能力,但为了把教给学生知识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即用人类已知的知识来提高自己)以及“学会创造”(即个体在社会原有的基础上作出新的贡献)相区别,这里的素质已不是知识和能力的本身,而是知识和能力有效发展的前提。
二、KAQ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第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从一般意义上讲,通才教育是当代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但现实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仍然处在“专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专业特性不可能改变,社会各行各业所迫切需要的仍是数以百万计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因此,确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并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力所能及的KAQ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
第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在“专才教育”模式下,突出的弊端就是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分离。以致有许多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却没有健全的人格。现代社会的发展呼唤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因此,在大学中不仅要进行科学教育,还要进行人文教育,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得到统一。
第三,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教学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仅对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中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劳动观念和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人才培养中,应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讲,KAQ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体现在组成它的诸要素之中,如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状态、知识发展方式、教学计划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
首先,要以专业改革为龙头,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促进学科综合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专业设置的理想模式应是专业、社会、个人三者之间的相对平衡和有机结合,即由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统一规划宽型的专业设置,国家对宽专业负责;高校根据国家所设的宽专业设置专业方向,也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设置专业,或根据社会对不同岗位人才的需要另行设置选修和加修课程,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学生根据国家和学校设置的专业可自由选择专业,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选修课和加修课,形成学生各自的“专业方向”。
其次,要以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整体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即要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态,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计划,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以大专业构建课程体系,以课群重组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基础教育、科学技术基础教育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如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注重以项目、专题、问题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增加学科前沿知识和高新技术含量;文科学生要学习相关的自然科学学科及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等课程,理科学生要学习相关的社会科学学科知识特别是文史哲等课程。
再次,要以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为重点,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即要改变过去课堂教学注重演绎忽视归纳,考试制度重知识再现轻创造性思维训练,以及忽视大学生学习方法的做法,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同时,也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