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与新理念--解读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_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文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与新理念--解读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_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文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与新理念——《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公报论文,新理念论文,新动力论文,大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于2009年7月5日至8日在巴黎召开,这是继1998年10月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之后的第二次世界高等教育盛会。会议总结了十余年来世界高等教育领域里发生的新变化,着重讨论了在全球化挑战中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教育与社会责任等两大主题,明确了世界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行动路线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影响高等教育政策与机构发展战略的新动力。会议通过了大会公报《社会变革与发展中高等教育与研究之新动力》(或称《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以下简称《公报》)。鉴于《公报》对于世界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所具有的指导地位和重要影响,本文对《公报》中涉及的未来影响高等教育政策与机构发展战略的新动力进行解读,并着重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新理念。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新动力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图景,形成世界高等教育的新风貌。作为本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成果,《公报》以“社会变革与发展中高等教育与研究之新动力”为题,尽管在整篇《公报》中并未明确提到新动力,但是大会的相关材料却明确指出了推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有如下七个方面①:

1.需求。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2007年在全球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中注册的学生已达到1.53亿,比2000年增长50%以上。有关研究认为,高等教育的参与率达到40-50%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最为关键②。然而,并非所有国家或一个国家内所有社会群体均受益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区性高等教育会议已经就如何使文化和语言少数族裔、土著人群、残障人群或居住边远地区的人群能够平等地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等问题进行过探讨。移民潮与不断增长的学生流动将会加剧学生人群的多样性,这些都呼唤着促进学习和学术项目以及增加文化和语言多样性教育政策的出台。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配额制、奖学金制度和特别的中学制度来帮助处境不利的学生群体能够拥有上大学的机会。在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方面,要既兼顾平等又考虑社会包容,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多样化。多样化由不断增长的需求、全球化和新的信息与通讯技术而引起伴随着大量高等教育机构的兴起、高等教育提供者的多样化和就学途径的多元化,各种竞争变得激烈。跨境教育提供正在迅速扩大,私立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最为关键的是要制定规则和质量保障制度,以指导政策发展和保护学生免受欺骗和接受低质量的教育(其中很多是昂贵的在线课程)。这是一个需要全球合作的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与经合发展组织一起开发了《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帮助学生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定而不至于被一些信息所误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高等教育机构门户信息网站,目前已公布了30余个国家的信息,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也开发了《国际反文凭工厂有效实践说明》。

3、网络化。一些地区及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形成网络并在研究、知识创新和资源共享方面积极合作。受到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一些高等教育地区会议已经充分强调了高等教育区域化的重要性,如亚太地区的《布里斯班宣言》、非洲的《非洲高等教育联盟协调战略》以及拉丁美洲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研究与高等教育区项目》(ENLACE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了6个地区级资格互认协定的签署,已经得到100余个成员国的签署认可。这些协定与地区质量保障框架,是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空间的基石。高等教育系统的繁荣昌盛离不开知识的共同分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实施教席计划和姊妹大学网络系统来促进这些合作③,通过能力建设,支持研究和促进政府、大学、非政府组织和所有地区的私有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

4.终身学习。知识型社会呼唤能够提供技能升级和学习新知识的机会,这给高等教育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进入与离开的方式上高等教育系统必须灵活多样,必须承认通过工作所获得的经验,必须开发适合于社会经济变化的新的学习项目。这涉及到合作者与职场之间要形成密切的联系,在教育提供者和社会需求之间建立桥梁,使双方能够匹配与对接。全球范围内存在的毕业生失业的现实也呼唤着我们要按照未来增长的领域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来对学习项目进行重新评估。

5.信息和通讯技术。第五个动力与信息和通讯技术有关,涉及到学习的所有方面:远距离学习、电子学习和开放大学的发展等等。这些都使得接受高等教育变得更易获得,尤其是对在职的成人而言。要使得高等教育适合于21世纪知识型社会的发展,技术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开放了一些教育资源,人们现在可以自由地获得约3000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学习环境的技术方面有所加强与改善,但数码鸿沟仍然是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一个现实问题,尤其是在欠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消除现存的数码障碍,并将消除对易感人群和边缘人群的社会隔离等国家政策落实到位,使得他们能够更平等地获得技术并从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获益。

6.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这一动力是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一个特别主题。大学创造并传播知识,这是大学由来已久并最为根本的使命。正是通过大学的教育与培训,毕业生拥有了知识与技能,并广泛关心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与挑战。联合国正着手通过一些学术项目来促进“千年目标”的实现,大学可以致力于这些目标,诸如农业发展研究,有效的扫盲项目,教师培训,融合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课程更新,以及促进妇女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的参与的方式与途径。

7.政府职能的转变。各国政府面临艰难的政策选择,他们处于要扩大教育系统中各层次水平教育的巨大压力之中。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更增加了对教育系统的压力,如国家开支的削减,学生支付能力的下降,以及资助水平的减少等。高额的学生费用、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高等教育私有化和教育的国际商业化,均会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尽管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如作为高等教育的提供者、保护者、规范者或咨询者,但其最为主要的责任应是促进社会包容,保护社会公平并支持所有面向社会的研究。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世界高等教育的新图景、新风貌催生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同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又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了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为本世纪第一次世界高等教育盛会,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目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所言,是“面对快速变化和复杂的现实,明确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会议在总结过去十年间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这些新理念,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理念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高等教育本质观的发展

高等教育本质观是对高等教育基本属性的定位与认识。较之于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所提出的高等教育是一项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此次会议《公报》多次强调指出高等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public good),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政府的责任。虽然“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均强调高等教育的公共属性,并均有使用者可以自由获取的含义,但是,由“服务”及“事业”,实际上强调了由单向度的责任发展到多向度的责任与义务,也就是说,“公共服务”重在高等教育对社会应尽到义务,而“公共事业”则不仅强调高等教育对社会应尽的义务,还具有社会(政府)及各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发展应负有责任的含义,因此,“公共事业”的提法更加突出了社会(政府)对高等教育负有的责任。这样的定位,一方面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功能内涵,尤其是在新的形势下高等教育所肩负的应对全球性挑战社会责任和使命,帮助人们提高对涉及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等方面的复杂问题的认识能力与应对能力,特别是在诸如食物安全、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等这些全球性挑战问题上引导人们形成一种全球性的共识;另一方面通过强调高等教育是“公共事业”,引导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2.高等教育公平观的拓展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公平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高等教育权利平等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其中又以机会均等为核心内容。此次会议在高等教育机会均等认识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由仅仅强调入学机会的平等到全面延伸至参与学习并获得成功机会的平等。此次大会《公报》肯定了在过去的10年里,为了增加入学机会和确保教育公平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但是还必须再接再厉,努力确保受教育者最终获得成功。在扩大入学机会的同时,高等教育必须同时追求公平、适切性及质量三大目标。公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入学机会问题——还意味着要确保学生顺利参与并完成学业的目标,同时保证学生的待遇,这就必须向贫困和边缘化的群体提供合适的财政援助和教育政策的支持。这反映出人们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认识已由传统的“保守主义”起点均衡论走向了“自由主义”的过程均衡论和“新概念”的结果均衡论。《公报》第25条还提出“全世界的高等教育机构都承担着弥合发展差距的社会责任。这是对高等教育公平从国际社会的视角进行的拓展,进一步丰富了高等教育公平观的内容。

3.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深化

高等教育的质量观是对高等教育特别是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的基本看法,它所要回答的是高等教育活动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所培养的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的问题。在高等教育质量观方面,《公报》最为突出的发展就是从之前单纯制度性保障、强调保障机制的建立,发展到今天多元化的保障体系,呼唤质量文化的形成。日益扩大的入学机会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挑战。在当代高等教育中,质量保障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必须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质量的实现既要求建立各种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多种评价模式,同时更需要在机构内部形成一种质量文化。“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已经亟须建立国家认证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并促进两个体系之间的交流”。

4.高等教育国际观的丰富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国际化趋势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我们曾经理解的教育交流合作或是学者、学生的国际流动,而是被赋予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首先,在大会《公报》中所提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还包括了“更大范围和更加平衡的学术流动”,“拥有高水平研究同行和知识生产”以及“跨境高等教育提供”等更为丰富的内容。其次,《公报》指出在诸如资格互认、质量保障、机构治理、教学和研究等方面都应当体现出国际的、区域的维度。再次,区域化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公报》敦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尽快建立非洲大学联合会,以促进非洲国家、非洲区域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并通过积极推行《阿鲁沙公约》(Arusha Convention)关于文凭、毕业证书和学位的互认协定以促进非洲高等教育区域内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流动。这无疑是吸收了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的经验,期望在非洲高等教育发展上借鉴欧洲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发展模式。这体现了人们对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模式的认识与思考,也是人们在传统“西方中心主义”国际化大框架下重新审视区域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体现。

标签:;  ;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与新理念--解读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_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