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呼唤强势品牌_立顿论文

农副产品呼唤强势品牌_立顿论文

农副产品呼唤强势品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副产品论文,强势论文,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品牌时代的困惑

前些天去杭州出差,正值新茶上市,就想买一点西湖龙井带回北京。可进了茶叶店我却“蒙”了。面对几十种包装精美、都叫“西湖龙井”的茶叶,我该买哪个呢?问售货员,她推荐的都是价格让人瞠目结舌的极品。我又问商家,既然只有这种数千元一斤的龙井是正宗,那为什么其他那些几百元甚至几十元一斤的也都称为“西湖龙井”?店家的答复是时间不同、产地不同,但都是杭州的龙井。最后,笔者选择了一种价格适中的,品尝后买下。

买茶的经历让笔者思考,在如今品牌时代,为什么农副产品就很少有在全国都叫得响、让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信得过的品牌呢?比如我们去商场买彩电,很多消费者会选择海尔、长虹,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牌子的产品质量有保证,而且售后服务好。因此,消费者的选择相对容易。相反,我们购买频率远高于家电产品的农副产品,品牌对消费的指导作用几乎是零。

农副产品真的没有品牌?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笔者在网上搜索了“西湖龙井、品牌”和“农副产品、品牌”,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其中,“西湖龙井、品牌”的相关内容57300条,而“农副产品、品牌”更是多达45万条。以龙井为例,杭州市有“贡”牌、“御”牌等近40个品牌,各地农副产品的品牌战略也可谓风风火火。

品牌战略一定程度上也让不少农民获益。比如,1992年江苏常山的农民推广种植胡柚,但由于消费者对这种水果知之甚少,当年价格仅卖到每公斤0.60元。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们给胡柚注册了“天子”牌商标,并重新包装设计,加大宣传力度、改进营销策略。到1996年,常山“天子”牌胡柚每公斤卖到了10元,并打入国际市场。

由此可见,各地对农副产品并非没有品牌意识。至少,品牌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一些地方品牌战略甚至已经见效。

问题出在哪里?

困惑依旧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作为消费者,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在消费过程中对农副产品品牌的茫然无知,一方面又是各地轰轰烈烈地实施着农副产品的品牌战略,两者似乎出现了强烈反差。

其实,细一分析道理也简单。农副产品树品牌固然已呈遍地开花之势,但是品牌集中度非常低。在工业消费品领域,一般市场占有率前5位的品牌可以占市场50%左右的份额,有的甚至占到70%~80%,品牌集中度相当高。而农副产品中,绝大多数品牌几乎还谈不上“集中度”。据有关方面统计,有品牌的农副产品销售比重尚不到总量的1%。这就是说,在农副产品领域,品牌战略充其量才刚刚起步,无论“七里海”牌河蟹、“水王”牌甲鱼,还是“源东”牌白桃、“凯宇”牌西瓜,顶多算是区域名牌,品牌的辐射力非常有限,其影响半径不出省甚至出不了市。

那么,在农副产品品牌群雄并起、鱼龙混杂的时代,如何短期内作出强势品牌?笔者认为有两个思路值得思考。一是中国的“老字号”模式,二是英国的“立顿红茶”模式。

农商结合与工农结合

农副产品经营品牌的最大软肋是规模小,分散经营。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是农副产品的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如果靠这些分散的生产主体去实施品牌战略,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那么,在这样的生产形式下如何解决规模问题?中国传统商业中一些成功的“老字号”模式值得借鉴。其核心就是生产虽然分散,但经营可以集中,即把品牌战略后移到流通领域。比如北京的老字号茶庄“张一元”就是一个相对成功的品牌。

第二个模式就是英国著名的“立顿红茶”。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立顿”是联合利华旗下的一个品牌,而且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立顿红茶”在全球的年销售量超过360亿包,销售额突破15亿英镑!这个数字可能大得让我们任何一家茶公司都震惊。而更不可思议的是,“立顿”公司自己没有一分一亩茶园,它的茶叶全部来自国外。

如果说上述老字号思路走的是商业路线,那么“立顿”的思路则可以概括为大公司战略,是大公司用品牌整合资源的战略。由于大公司具有经济实力,因此可以相对较短时间内打造品牌。这个过程远比一个市一个县的小企业独立塑造品牌的成功率高得多。

联系电话:029-87036601

标签:;  

农副产品呼唤强势品牌_立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