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音乐之花在音乐课堂中绚丽绽放论文_杨青

让民族音乐之花在音乐课堂中绚丽绽放论文_杨青

杨青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仁和中学 678208

摘 要: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但是现在的学生在欣赏民歌、民乐时并没有多大兴趣,如果长此下去,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与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重新认识民族音乐,因为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关键词:民族音乐 情感教育 创新能力 绚丽绽放

一、学生对民族音乐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式是对八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每个班级按照学号采用等距离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出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获得有效问卷290份,根据民族音乐知识结合中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民族音乐的一般知识、民族音乐的实践认知情况等。本次问卷调查在我校音体美教研组长的协助下利用课间时间现场发卷,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独立完成。

1.调查结果。(1)问卷设置的民族音乐知识的五道题目中,全答对的仅有21人,五道题全答错的有269人,由此可知,大部分的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了解甚少。(2)在关于喜欢音乐类型的调查中,有83%的学生表示喜欢流行音乐,只有7%的学生喜欢民族音乐。有90%的人表示会唱流行歌曲,会唱民族歌曲的人只有10%。(3)76.5%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音乐鉴赏课持无所谓态度,24.5%的学生持喜欢态度,而能在课外时间里自己学习了解民族音乐的只占1.2%。

2.原因分析。(1)主观原因。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不接受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认为民族音乐很土,不能够走在时代潮流的前沿。(2)客观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学生面临应试的巨大压力,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攻克主科学习上,无法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了解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其次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主流”视听媒体,他们运用现代手段有选择性地推崇所谓的流行音乐。这就导致了中学生无法接触了解和关注民族音乐。

二、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绚丽绽放的策略探究

1.用本地民间音乐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音乐形式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在进行民族音乐欣赏时,我先用本地民间音乐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欣赏两首民歌《公社遍地好庄稼》、《织手巾》。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两首歌好听,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本地还有很多好听的民歌和其他民间音乐,只不过同学们平时没留意听罢了。于是我又播放了布朗族民歌《苦情调》、《新年调》、《砍柴的依拉》等。接着介绍布朗族民歌按其音调大体可分为“索”、“胜”、“宰”、“拽”、“脱麻”等几种,这些曲调也因地方差异而各具特色。除劳动歌、风俗歌、迁徙歌、恨歌、颂歌、情歌、儿歌等,还有长篇抒情诗和长篇叙事诗,这样既让学生欣赏到了动听的唱腔,又让他们了解到一些民歌知识,同样也拉近了民族音乐与学生的距离。

2.把本地的山歌和舞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山歌是金布朗人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布朗族山歌名目很多,但从其唱腔及唱词中可分为“上路山歌”和“花花山歌”两大类。“上路山歌”是布朗人千百年来一辈辈口传身授的山歌套路,分为:盘古本、盘菜名、盘药名、盘天河、盘花名、甲子山歌(十二属山歌)、造大船(鲁班山歌)、山歌,共八类。“盘”即为针对某种物体的演唱。布朗族称舞蹈为“支乔”或“打歌”。逢年过节,大家围场打跳。打歌的音乐主要是表现某些动物形态特征,有的表现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动物形态特征的有“鸽子吃水”、“大翻身”、“苍蝇搓脚”、“踏黄鳝”等,表现生产劳动的有“舂碓歌”、“搓席歌”、“甩腰歌”、“合背歌”等。这种舞蹈的音乐主要以四分之二拍为主,透出一种原始古朴的阳刚之气。

3.在音乐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交还给学生进行自由安排。我采用课堂开始的时候布置几个问题,然后留给学生十五分钟时间来解决我预留的问题。例如,我在教授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在讲述和傣族音乐相关的内容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提出了如下的两个问题:傣族音乐的典型特征是什么?你可以现场创作具备傣族特色的音乐节拍吗?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相关民族音乐内容的探索,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找到答案,并能够和同学一起配合创作出具备傣族特色的音乐。

4.要引导学生将有民族元素的流行风渗透到相关的教材之中。我在教授民歌这一章节有意识地渗透有民族元素的流行风,让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民族音乐对现代音乐的作用。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状,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流行音乐的伴奏形式引入民歌,对民歌进行改编,以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这种改编民歌的形式增添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又不失民族音乐的特色。将改编前的民歌原汁原味地播放,再播放改编后的民歌,让他们欣赏分析、动脑筋思索对比,并各抒己见,从而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好感。

参考文献

[1]施甸文联 《施甸文化》.2004年。

[2]施甸文联 《布朗民歌》.2006年。

[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4]晋华 杨莉 浅析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0,(3)。

论文作者:杨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让民族音乐之花在音乐课堂中绚丽绽放论文_杨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