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水平划分方法与青少年自尊的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现状论文,水平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提出
自尊是人格与行为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美国心理学家布兰登(Nathaniel Branden)认为自尊“是行为最有意义的唯一影响因素”,是“一个急切的、必要的基本需要”,是人的一个“内在固有的属性”。自尊与婚姻、性生活、“浪漫的爱”的成功以及其他行为的成功都有关系[1]。
以往研究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社会认可以及人生奋斗目标的认识和体验;它决定着个体对自我的接纳程度,决定着个体在生活活动中的心境和斗志状态。一般自尊的情感表现方式是价值感、意义感、自豪感、胜任感、幸福感,一般自尊能预测人的主观幸福感。许多研究发现:不同自尊水平的人,特别是处于自尊水平两端者,其认知、人格、社会关系、行为特点各不相同。有人通过实验证实低自尊者比高自尊者更保守、谨慎、自我概念更不清晰、更不稳定[2];而且低自尊者在行为失败后比高自尊者更可能使用自我责备(self-blame)或自我打击(self-defeating)的归因方式,即把消极生活事件做内部归因(Mangat,1998)。自杀机制模型认为,自杀者自杀前常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低自尊时期[3]。因而,对青少年进行正确认识自我的教育和自尊提高训练显得非常有必要。
我国中学开展的心理教育也已经把自尊教育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自我心理的研究逐渐增多,对比而言,青少年自尊及其发展的研究相对偏少。对我国以往文献的检索发现,虽然有研究者做过一些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自尊状况调查,但仍未见我国青少年自尊发展的整体状况资料。
自尊水平的高低及各水平的人数比例是描述自尊状况的基本参数。然而,什么是高自尊水平、什么是低自尊水平,研究者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以往文献显示,研究者在考察不同自尊水平的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差异时通常根据被试在自尊测验中的分数高低把被试的自尊等分成高、中、低三种水平。这种方法能有效区分被试的自尊水平吗?现实生活中,各自尊水平的青少年人数比例分别是多少?
本研究将对比三种自尊水平划分的标准,并考察我国青少年学生一般自尊的现实状况。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在江西省南昌市两所建设中重点中学(南昌豫章中学、南昌大学附中)选取被试435名,收回问卷中有效问卷共349份。
2.2 测量工具与测量过程
2.2.1 测量工具
鉴于国内研究者最常用的自尊测量工具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选用根据自我特征和情感体验二维结构模型编制的《青少年一般自尊量表》[4]。该量表由14个描述自我认识的项目组成。要求被试对每个项目与自己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反向记分题从“绝对不是”到“绝对是”分别记为5、4、3、2、1分;正向记分题从“绝对不是”到“绝对是”分别记为1、2、3、4、5分。量表分值范围14-70。总分越高,则被试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533,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7,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70-0.599之间,没有极端值;该量表与罗森伯格(1965)《自尊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35。
2.2.2 测量过程
所有测试均利用下午自习课时间以班为单位进行,每位被试以匿名方式作答。
2.3 数据录入与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到SPSS11.5进行分析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青少年一般自尊水平的现状
通过对349名初、高中青少年的调查,青少年一般自尊测验分数的一般统计量如下。
表1及图1显示,青少年一般自尊的分值分布是平均数52.91、标准差7.64的近似正态分布。青少年一般自尊量表分从14-70,但本研究中青少年的一般自尊分最低为31、最高是70。说明青少年一般自尊水平较量表理论值普遍偏高。
表1 青少年一般自尊统计量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全距 最低分 最高分
349 52.91
7.6439 31 70
3.2 青少年不同一般自尊水平(高、中、低)人数的确定
3.2.1 根据统计原理进行划分
统计理论认为,将一次抽样得到的所有数据的分值从低到高进行排列,正常情况下,分数值呈正态分布形式。人群的许多特征,如智力、身高等,都符合这一规律。有时因为取样或一些其他的原因,可能造成样本数据的误差,而使数据的分布偏离正态分布,这时可以将数据正态化,即将数据转化成正态分布形态。
标准的正态分布(M=0,S=1)中,±2.58S范围内包含了99%的数据;而±3S范围内包含了99.73%的数据。因此,可以认为一个标准正态分布的所有数据都在这6个标准差范围内。若将一个标准正态分布的数据分成3个等级(高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则每组的切分点的Z值分别是:1S和-1S。即分数值在3S到1S之间的为高水平,分数值在1S到-1S之间的为中等水平,而分数值在-1S到-3S之间的为低水平。
与切分点最接近的一般自尊分值分别是61和45。根据这个标准,一般自尊分值在61-70之间的为高自尊组;一般自尊分值在45-60之间的为中等自尊组;而一般自尊分值在31(14)-44之间的为低自尊组(见表2)。
表2 统计原理划分的各一般自尊水平的人数、百分比
水平标准分一般自尊分 人数%
高 3S~1S 61~70 5816.6
中 1S~-1S46~60 22664.8
低-1S~-3S31~45 6518.6
表2中,高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16.6%,中等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64.8%,而低自尊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18.6%。
3.2.2 根据不同自尊水平者的特征划分
一些研究者认为,高自尊者往往认为自己非常符合各种好的自我描述,而不好的描述则一点都不象自己。也就是说,高自尊者的自我特征认识是高肯定性的,其情感体验是积极的,自我喜欢的。因此,可以认为在青少年一般自尊量表的所有项目中都得4分及以上者(自尊总分大于56),即为高自尊者;而在青少年一般自尊量表的所有项目中得分均在3分以下者(自尊总分小于42),即为低自尊者;自尊总分在43-55之间者为中等自尊者(见表3)。
表3 心理特征划分的各一般自尊水平的人数、百分比
水平 总体 女生 男生
人数%人数%人数%
高13237.86637.56638.2
中18051.68749.49353.8
低 3710.62313.114 8.1
表3显示:从总体来看,高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37.8%,中等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51.6%,而低自尊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10.6%;女生方面高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37.5%,中等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49.4%,而低自尊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13.1%;男生方面高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38.2%,中等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53.8%,而低自尊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8.1%。
从上可见,男生、女生的各一般自尊水平的人数比例与总体各水平的人数比例相差不大。即高自尊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40%,中等自尊者约占青少年总数的50%,而低自尊者约占青少年总数的10%。
3.2.3 根据数学切分进行划分
假定不同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在整个青少年人群中占有同样多的比例,即高、中、低自尊的青少年各有33.3%。将所有被试的自尊得分按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列后均分为三等分,则高、中、低自尊水平的青少年都是116人。
4 讨论
4.1 自尊水平确定的方法
自尊水平是自尊研究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概念。许多研究都试图找出不同自尊水平者之间的心理、行为差异。然而,由于自尊水平高低划分标准的不合理,多数研究结果的意义存在准确性问题。
有人(2001)[5] 研究高中生自尊时,将Coopersmith自尊量表中得分为19-25分者定为高自尊者,16-18分者定为中等自尊者,4-15分者定为低自尊者。由于研究者在文中未对这种划分做法做说明,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种划分方法看作数学切分法。但由于缺乏不同自尊水平者的心理特质差异的支持,这种方法确定的某一自尊水平者很可能不是该水平者,尤其是处于分界线上下的被试归属更缺乏相应操作的理论支持。
比较本文中三种自尊水平划分方法的结果,数学切分法与另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差甚远,且缺乏理论与实际的支持,可以认为这种方法是最不合理的划分方法;统计原理法有一定的概率理论做基础,但缺乏实际支持,因而也不是最佳方法;心理特征确定法既符合心理学理论又符合实际,是最有效的划分方法。
4.2 青少年中各自尊水平的人数比例
Owens & King(2001)选择了罗森伯格以前做的5000多个青少年被试数据中的3000多个进行分析[6]。他们用特征划分法将青少年被试分成高自尊组(即同意量表中好的自我描述项目、不同意量表中不好的自我描述项目者)、低自尊组(即同意量表中不好的自我描述项目、不同意量表中好的自我描述项目者)(见表4)。
表4 罗森伯格研究中各一般自尊水平的人数百分比
高自尊中等自尊 低自尊
01 2 3 456
量表(%)16.6 28.0 25.2 16.3 8.6 4.0 1.2
类型(%)
44.6
50.1 5.3
表4中各自尊水平的人数比例分别是:高自尊者占44.6%、中等自尊者占50.1%、低自尊者占5.3%。
本研究中根据中国青少年被试调查的结果显示:高自尊者占16.6%,中等自尊者占64.8%,低自尊者占18.6%(统计原理划分)和高自尊者占37.8%,中等自尊者占51.6%,低自尊者占10.6%(心理特征划分)。
从以上数据来看,虽然中国青少年高自尊组人数约比美国青少年相应水平的人数少5%,而中国青少年低自尊人数约比美国青少年相应水平的人数多5%,但中国当代青少年中各自尊水平的人数比例与罗森伯格研究中确定的美国青少年的各自尊水平的人数比例基本一致,即一半青少年的自尊属于中等水平,高自尊青少年的人数比低自尊的人数多得多。由于两个研究所使用的量表不同,而且由于两个研究在时间上相差几十年因而可能存在代际差,要想得到一致的结果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从以上分析和讨论中仍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不同自尊水平的青少年人数比例,不是三种自尊水平的人数比例各占三分之一,而是中等自尊水平者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一半;高低自尊水平者都少于中等自尊水平者,且高自尊水平的青少年人数远远多于低自尊水平的青少年人数。
5 结论
5.1 自尊水平高低的划分不能简单地对测试人群进行测验分数的数学切分,也不能照搬统计原理对测试人群做正态分布的比例转换,应根据被试心理特征确定测试人群的自尊水平。
5.2 青少年人群中一般自尊的分值分布是近似正态分布(平均数52.91、标准差7.64),没有一般自尊极低者。
5.3 我国青少年中各自尊水平的人数比例是:高自尊者37.8%,中等自尊者51.6%,低自尊者10.6%;女性青少年中高自尊者37.5%,中等自尊者49.4%,低自尊者13.1%;男性青少年中高自尊38.2%,中等自尊53.8%,低自尊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