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多年的教学实践也使我深深地感悟到,充满活气的语文教学,时时迸发着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其教学效果总是轻负高效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始终洋溢着乐学、爱学的主旋律,那是师生最向往的境界。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活”起来呢?
一、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活化语文学习环境
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母语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无时无刻不处于“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如果我们还是习惯于“坐在教室里一心只教教科书”,岂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专门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因此,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是活化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从2000年开始我们将我区以往单一的封闭的语文课堂拓展为立体的开放的五课堂:第一课堂:课本教材的学习活动;第二课堂:课本外一切有意义的阅读活动;第三课堂:常规学习活动;第四课堂:专题语文实践活动;第五课堂:日常生活随机感悟学习活动。五课堂互补打破了教室四堵墙,使学生处于“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的“大语文”学习环境中。实践表明,五课堂大语文学习环境的构建沟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拓宽了学习渠道,学生的学习生动活泼,学习兴趣日益增强。
二、树立“主体性”语文教学观,活化语文教与学的方式
新的课程观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谓的“主体性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调动学生内在的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是主体性教学的四个基本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采用“以学定教”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用纸条的形式递交不懂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学反馈的问题,选准切入点进行导学,这样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教师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在教学中贯穿着“承认差异、适应差异、分类推进”的基本思想,将学生分为动态的层次,将目标、训练、评价也分成相应的层次,这样使各个类型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后进生也能产生成功的体验,进而对语文由厌学到愿学、乐学。
三、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化语文作业形式
要使语文教学“活”起来,还必须改革作业形式,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立、自主、强烈的“我要做”的主体意识。布置综合性作业,实施研究性学习就是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学完古诗文单元后,国际中学的王瑞芹老师布置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课外读不少于30首的古诗,并试着写一篇小论文《我看古诗》,时间两个周。学生们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上网下载资料,交上来的作业,极具个性,异彩纷呈:《我看咏梅诗》洋洋洒洒收录了咏梅诗近二十首,并作了精当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布置学生策划筹备“诗海遨游”专题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内容全部由学生设计,最后老师筛选组合,再由学生制作成课件。
从诗词的分类填空,到诗词中流传的成语,再到生活中的诗歌,从《还珠格格》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由《庭院深深》到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从诗句接龙到猜谜语,内容丰富多彩。“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学生主体的最本质、最主要的特征”。在“大语文”、“主体性”教学观的指导下,我们布置的作业是“读名著——编自编书”。阅读名著,查找资料、设计封面、拟定题目,设计版面、插图、编辑内容、电脑打印,学生全方位参与。一样作业,锻炼了学生多种能力。开学后组织展览评比,一本本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充满青春气息的自编书,谁能说这不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呢?尽管为此要花去很多时间,有些孩子甚至一个寒假都在忙碌于这件事,但他们乐此不疲,因为他们感到这样的作业是主动的,富有创造性,有收获感、成功感,所以再苦再累,心里也是乐滋滋的,看到孩子的创造成果,许多家长情不自禁地为自编书写序言。
四、树立“发展性评价观”,活化考试内容与方法
首先应树立“发展性评价观”。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为此,在考试内容上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化,重点考查阅读与写作能力,不再专门考查那些需死记硬背的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放在应用上,体现于阅读理解中;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都注重试题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实际的联系;尝试出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标新立异。在考试形式上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口试考朗读与口语交际,笔试考阅读与写作,在阅读测试中让学生就自己读懂了的内容设题,自问自答。为鼓励学生阅读实施阅读考级制。这样的考试对教师的触动很大,它不仅仅是引导,而是逼着教师走上了搞活语文教学之路。
论文作者:夏丽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主体性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