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论文_周琴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8例,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法)和对照组(38例,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会导致脑组织坏死,主要临床症状有:其一,头疼;其二,恶心[1]。病情严重情况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直接死亡,因此深入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溶栓治疗基础上以口服阿司匹林为主,但是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有关研究资料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积极改善血小板凝血功能,最终显著提高预后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验组中有25例男、13例女,平均年龄为(70.2±5.3)岁,平均发病至治疗时间为(3.9±0.3)h;对照组中有26例男、12例女,平均年龄为(71.4±4.7)岁,平均发病至治疗时间为(3.9±0.4)h。

1.2方法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治疗(调节血糖、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扩张血管等)。对照组单纯应用阿司匹林(生产企业: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051;规格:100mg*30片;每日剂量为100mg,1d1次)治疗方法,连续治疗14d。实验组应用阿司匹林(同对照组)联合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J20180029;产品规格 75mg*7s(波立维);每日剂量为300mg,1d1次]治疗方法,连续治疗14d。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治疗结束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超过80%为显效、治疗结束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51%~80%为好转、治疗结束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20%~50%为有效、治疗结束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小于20%为无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酶循环法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umol/L)

2.2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35/38,20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有效、3例无效),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6/38,15例显效、5例好转、6例有效、12例无效),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反复发作特点,临床调查资料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较多,在发病出去会导致纤维蛋白网状化,继而形成血栓。有关研究资料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将会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显著控制血小板聚集能力,但是长期服用会有胃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释放ADP(二磷酸腺苷),从而控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较小且耐受性高,除此之外,能够显著提高血小板活性、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究其原因在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强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军.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4):124-125.

[2]侍永伟,周仁华,徐建红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3):379-381.

[3]吴慧君,王立敏,李倩等.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轻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2):156-157,176.

[4]吴维英.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7,26(4):237-238.

[5]李欣,曹亦宾.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合并小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4):319-322.

论文作者:周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论文_周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