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
摘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笔者都做了近十年的教师了,也当了近十年的班主任。作为教师,笔者认为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往往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致使有的教师不会教育学生,学生有了错误,就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对待,偶尔讲一些道理,又很生硬、抽象,学生很难接受。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而又艰苦,但只要方法得当亦快乐无穷。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就有几十种思维、几十种行为,因此,班主任的教育方法也就应该多样化。
关键词:班风;班主任;学生;培养;方法
一、找寻适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特定的学生进行教育,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改变一个人就需要寻找适合于这个人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创设特定的时间地点,置教育于首位,效果良好。
何光发同学经常是最后一个走进教室的学生,铃声响完的同时,他也坐下了,每次都这样,其他教师的课上也是如此,所有教师对此颇有微词,每天每节,似乎何光发就是这样生活着。
那天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笔者提前暗示何光发早早到场会有意外的收获。虽然笔者不敢保证他一定会早早到场,但笔者坚定的眼神已向他说明了必须提前到场,同时笔者安排他的好朋友督促他不要迟到。果不出笔者所料,这天笔者刚到一会儿,何光发同学就到了,其他同学很长时间才陆续到来。笔者马上表扬了何光发,并且宣布在量化考核上给予加分奖励。笔者发现这次活动他格外给力,做什么都认认真真,填写的实践活动报告也非常好。虽然事后笔者知道当时何光发同学之所以能提前到场,是因为他爷爷有急事顺便把他捎过来的,但笔者还是给予了评价和表扬。
在以后的时间里,每当笔者的目光触及他的一刹那,笔者发现他眼里都会闪着难以置信的坚定与自信,充满着渴望。笔者知道此时他就像风雨中的小草需要爱的扶持,便及时地给了他帮助。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以后的时间里,何光发同学由一个拖拉的男孩逐渐成为了勤奋向上的好学生。
二、自己设定时机教育培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班上的张雨桐与孟琴两位同学,乖巧聪明,更是教师的小助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刚转到学校时,张雨桐同学表现得局促、孤独,经常以泪洗面,笔者的劝说和安慰亦不能改变她的初衷。这时候,班长孟琴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天,她找到笔者说,“老师我想同张雨桐同学交朋友。”笔者立刻明白了她的用意并心领神会,就欣然同意。于是笔者就特地创设条件让两人接触,笔者把她们安排在一天管理卫生值日,并且告诉她们每天各自为对方做一件事。平日里,笔者经常找她们了解了解班级里的事、交谈交谈家里的情。渐渐地,张雨桐同学不再寂寞孤独,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并积极地为班级做事,学习和生活也有了劲头。班级在她们俩的带领下,健康积极地充满了活力。笔者用特制的时机激活了一颗沉寂的心,让学生充满了活力。尤其是早读时间,有的同学来得很早,她们两个能很好地组织同学们有序地进行读书活动,这让我们各科教师都很欣慰。
三、抓住机会进行教育,效果颇佳
我们班叶乐宇同学活泼聪明,但厌恶学习,尤其是写字最糟糕。家长和同学都反映她很顽皮,对于这一点家长也很苦恼,曾哭诉着要笔者好好帮帮忙,在班上狠狠地批评批评他。笔者于是留心他的生活。果然,笔者暗暗地寻找机会教育帮助他。
一天下午,学生们正在卫生扫除,叶乐宇一蹦三跳地进了教室,坐到座位上,顺手拿起一个小玩具美滋滋地玩起来。笔者看在眼里,一个念头闪过,急忙走过去,夸奖了他一番,坐在他身边与他聊起来,从学习到生活……当他伸出手时,笔者发现他脏兮兮的手,急忙问他:“在家里做家务吗?”他不好意思地说:“没有。”“今天你洗脸了!”他吃惊地望着笔者,“如果洗了脸你手上怎么会脏呢?”他好像突然明白过来,手赶紧往回收,可是已经晚了。笔者指着他脏脏的手故意问他这是什么,他更加不好意思。笔者见他面带愧色,趁机对他进行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一名二年级学生更要注意卫生,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做榜样。”他坚决地点点头。
从那以后,叶乐宇同学改掉这些坏习惯,尤其是写字方面,工整规范多了,他还笑着和笔者说,一个人的写字就好像是一个人的脸面,所以他要好好练字。在反馈的家校联系中,他的话让笔者感动:“老师没有让我当众出丑,给我机会让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家长的话亦让我心里美滋滋的:老师用特定的方式,寻找了特定的机会,改造了一名特定的学生。”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法很多,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到,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寻找特定机会与适合学生方法的时机,对学生的教育会更有效,一个班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班风、学风,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要懂得去爱每一位学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科学管理学生;要抓住时机,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选出得力的班干部,当好教师的小助手,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毕节市第三小学551700)
论文作者:袁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笔者论文; 学生论文; 同学论文; 教师论文; 班级论文; 毕节市论文; 班主任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