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常州国际学校校长万小萍为例_常州国际学校论文

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常州国际学校校长万小萍为例_常州国际学校论文

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常州国际学校校长万小平的个案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常州论文,必由之路论文,个案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走近万小平

万小平,男,1954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8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1987年任常州花园中学副校长,1991年任校长,他注重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先导,使这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新村配套初中一跃成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并连续两届(1993年、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花园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事迹,《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都有专题报道。其办学经验被收入国家教育部“九五”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教材。该校的课题“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万小平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1997年起,任常州国际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目前,该校已发展成为常州教育现代化的窗口学校。他潜心研究,勤于笔耕,有教育教学管理论文40余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透过他那沉稳、清晰富有逻辑性的言语,在访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教育变革的真诚,他的善思、他的勇于实践并勤于寻找规律的理性精神。确实,他是一个有目标并热忱地为着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的人。

(一)在常州花园学校:他从教师成长为校长

花园中学创业于1981年,是一个地处城郊结合部的一所不起眼的新村配套中学。万小平于1982年调入该校,3年后,因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出色,从语文教师被提拔为教导处副主任,分管学生德育工作,后又被提拔为教导处主任、副校长和校长。

这所学校在实行素质教育中有所创新,为全省所瞩目。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说:“苏北的洋思中学,苏南的花园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万小平的名字也逐渐为人们所知晓。这里介绍他专业化成长的几个故事:

1.“心诚则灵”:从参加培训班到推行校本培训。万小平被提拔之后,于1985年参加了“江苏省教育科研培训班”,这个培训班请了全国有名的教育研究专家来讲课,对他的震动很大,什么布鲁姆的掌握学习,什么皮格马利翁效应,他原来都没有听说过,培训令他受益匪浅,使他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他把学到的理论用于学校实践,进行改革,使花园学校中考成绩从常州第22名一跃成为前几名,并连续10年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引起了教育行政领导和社会的关注。万小平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教育科研学习班的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他相信教育科学的力量,带领全校教师学习与应用教育理论,使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万小平在用教育科学进行校本培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过程中,有一点很深的体会叫做:“心诚则灵”。他自己带头如饥似渴地学习有关理论书籍,还当起了教育科学理论的宣传员。每周三下午学校举办教育理论讲座,他除了邀请市教科所、教研室的同志来校讲课以外,自己也充当教员。仅仅一学期,他就讲了“教育测量ABC”、“实施自主学习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行为训练——德育影响与效果的中介技术”、“端正教育思想,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必修课、选修课、兴趣课并重的课程结构与学生的发展”等课题。有人认为,学这些东西,远水解不了近渴;过去没有学,不是照样教得蛮好吗?遇到议论,万小平的办法是坚持宣传,一个观点反复地讲,结合老师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重点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家终于明白不学就是不一样。他鼓励教师多和教研室有关学科的教研员交往,争取他们来校指导,争取把一些研究课题拉到学校里来搞,把花园中学变为一所不是实验学校的“实验学校”。现在那些当年与他一起热忱地投入理论学习与教改的老师,也成为了学校的骨干,有的还成为学校的领导。

2.“要帮助差生,使他们得到自信和提高”:从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到“反馈补漏”。万小平在培训班学习中,接受了布鲁姆掌握学习的思想。认识到在一个学习群体中,总有上中下学生,有的人一堂课下来有30分成功,有的人有20分成功,有的人则要补上知识点,要帮助差的学生,使他们得到自信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整体的提高。他提出了“反馈补救”举措:45分钟之内讲质量,45分钟之外要抓补差。“反馈补救”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如外语组刘健一老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加大训练密度,一方面抓好反馈补救。她教的初三毕业班参加市统考,均分达90分,成功地消除了初中生外语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

有人认为,这不还就是应试教育,哪有什么新思想和新理念?其实不然,注重全体学生的提高,这正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体现。在英国,国家对学校办学的评估,有对“特殊需要教育”贯彻执行情况的考察。“特殊需要”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差生补救,英国的“特殊需要教育”实际上体现了对差生的关注和帮助,体现了一种平等教育、平民教育、全民教育的思想。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作怪,有些学校和教师的眼睛盯在精英学生身上,许多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受到轻视与忽视,他们因学习受挫而自卑,在这种情况下,万校长与他的同事们所做的更应该值得称道。

3.“观念必须转化为运作,才能取得实效”:从全面发展理念到“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万小平根据花园中学特点和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论,制作出一份独特的学生素质发展情况报告单,报告单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思想行为品质发展目标及其评价,突出了道德行为规范。第二部分是学生学科学习发展目标及其评价,突出了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这既是学生的发展目标,又是教师的教学目标。第三部分反映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其表现形式是课外选修科目及其评价。第四部分是对学生身体的形态、体能等方面的评价。这一栏目列出了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及成绩的参照常模,供学生、家长对照,促使学生更好地生长发育。

这份素质教育报告单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规范了教师、家长与学生的“教与学”的行为,在当时确实很少见。周德藩在《基础教育一定要成为素质教育》一文中这样评价道:“常州花园中学素质教育报告单,评价目标和内容不仅包括了德、智、体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而且包括了兴趣、爱好、特长的发展状况;在学科评价内容上,不仅包括了知识学习目标及评价,尤其突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评价,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重大突破。”

(二)在常州国际学校:在校长专业化的道路上逐步成熟

万小平以先进教育理念推动了花园学校的发展,在一线工作中实践教育理论获得成功,于1999年通过省教育专家组评审,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和首批名校长。他逐渐走向成熟,准备接受新的挑战。由于花园学校的业绩,万小平被选中为常州高新开发区创办的常州国际学校的校长。这是一所新型的国有民办学校,在其发展中充满着艰辛和曲折,万小平也经受了重大的考验。

2000年,该校首届高中毕业生经受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严峻考验,毕业生总人数148人,本科高校录取89人,录取率60.1%;2001年,该校更因高考获得的巨大成功载人了常州市的教育史册;在常州参加考试的137人、赴外省市参加考试的4人,101人录取本科高校,录取率71.63%,高出市高考本科录取率(51.44%)20个百分点,有多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一流重点高校录取;2002年,本科录取率83%;2003年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该校本科录取率仍达到80%。

事实胜于雄辩,常州人逐渐认可了这所新办的学校。万小平的办学又一次取得了成功。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万小平在这所学校里施行了哪些举措呢?与他在花园中学时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这些折射出他人格的什么特点呢?他是怎样向校长专业成熟的道路迈进的呢?

1.“寻找市场运作规律与学校教育规律的平衡点”:从CIS战略到独特的校训、教育格言和校徽。如何使一个新的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校长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万校长把企业管理中的CIS理念用于学校管理之中,使常州国际学校办得不同凡响。

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它的中文意思是企业识别系统。CIS由企业的理念识别、活动识别和视觉识别3大要素组成。万小平认为学校的特色体现于CIS之中:

首先是理念识别,即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具体于学校的独特的校训、校歌、办学的宗旨、恪守的教育格言、学校建设发展的目标等等。透过它,人们可以了解学校所倡导的精神及价值观。

常州国际学校根据上述原则确定了自己的识别系统:校训是“尚德、博学、笃志”;恪守的教育格言是“只要提供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时间与条件,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优秀生。教养有道,世无枉世之才”。

其次是行为识别,即为实现办学理念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校纪校规的制订,师生员工行为的培训,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策划、举行等。学校的理念也就是通过这些得以显现,公众可以通过这些动态的活动,通过师生员工的规范化行为来了解识别学校。这一要素是校长们必须下功夫着力抓好的。

而视觉识别,即办学理念的静态的、视觉化的传播,这个方面恰恰是许多学校校长所忽视的。如校徽、标准色彩、标准字体等等。校徽是图案的组合,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凝聚。标准色彩是学校指定某一种或一组色彩为视觉传播的规定色彩。标准字体是学校在规定场合指定使用的字体。它们都是学校精神的抽象化、个性化的体现。

常州国际学校的校徽由打开的书卷、盾牌和中心图案组成,书卷与盾牌的组合,寓意是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将用知识和理性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中心图案由学校英文名称缩写C.I.S组成,象征花蕾、飞鸟、火炬,分别昭示学生的今天、明天和未来,书卷上闪耀的五星,象征着学校一流的发展。标准色彩:蓝色;标准字体:新魏体。

走进常州国际学校,独特的校旗、庄重的校徽、典雅的校服,使人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一般的办学品味。

2.“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校文化,万小平有自己的思考。他说:“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就是学校中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出类拔萃的学校都有强而有力的学校文化。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学校文化的第一要素是价值观念,抓住了它,才是抓住问题的本质。”常州国际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给学生提供最好而可行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围绕这个办学理念的学校文化表现于:追求最优化的设施;设置最优化的学校课程;建立最优化的质量保障体系。他认为一个班级总有好、中、差生,一个教师能把班级后10名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上去,那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提高了,所以他评价教师的工作是看班级后10名学生的成绩是否提高了。

根据实践,万小平指出,学校文化培育的难点是让行政领导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被教职员工所认同。他总结出如何使学校的价值观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的经验:(1)定期举行教育理论报告会或学校精神宣讲活动;(2)把教育价值观念口号化、操作化。如提出“让损害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行为在师生交往的活动中绝迹。”(3)严格考核制度,规范师生员工行为。

由此可见,万小平丰富了他在花园学校的素质教育的目标管理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补漏反馈”的思想,以科学教育理念武装全体教师教学思想。他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管理技能日趋成熟。

3.“让我们的学校天天都是新的”:经营学校的理念、制度和运作。这所座落于常州东北郊高新开发区内的学校,宽大的操场、400米塑胶跑道、宽敞的教室、整洁的课桌椅、设施齐全的小学生与中学生公寓、现代化配置的电脑房自不用说,更有那高级的、内设200米跑道的现代室内体育馆,清水透彻的室内游泳池,内有60架钢琴的豪华钢琴房、古筝房、小提琴房,拥有各种杂志和书籍的图书馆,使人感受到一股优雅、高尚的现代教育气息。

陪同参观的特级教师唐之黔微笑着问我: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学校的一切都像新的?的确,这所学校建成至今已有6年之久,可是校园依然如新。这为什么?唐老师向我介绍了万校长关于校园管理的一句话:“让我们的学校天天都是新的”。

在小事中可以折射出该校的管理理念:制度化和细化管理。对制度管理,万小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制度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制度有优劣之分。好的制度具体而清晰,简洁而精妙,能帮助员工消除懈怠。”

万小平指出,在正确教育理念指导下,在正面倡导的同时,辅以工作行为失误罚则,使每个员工都明确,倘若违规将受处罚,这将有利于保证各项工作要求能落到实处,并形成行为规范。

常州国际学校有73个班级,学生2100人,教职工385人,占地188亩,建筑面积7万方米,总资产1.9亿元人民币。这样规模的学校,校长兼支部书记只有一人,中层以上干部连校长在内总共6人,管理却井井有条,是如何运作的呢?

该校部门设置合理且简约。人力资源处负责教职员工的招聘,兼管工资福利、保险及校办公室工作;教育处负责学生的招收、管理,教师聘用、考评,指导和监督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校务处负责非教学用物资的采购和物业的管理;餐厅负责食品的采购、加工和供应;生活指导部负责学生生活用品的采购、使用,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以及管理学生在宿舍区的活动。各工作流程相对独立,彼此不交叉,由专人全权负责。在各核心工作流程内部各司其职。如水电工,各人必须对自己辖区内的水笼头、电灯及开关插座全程负责,天天检查,随坏随修。各人工作时间内的问题必须自己处理完毕才可下班,问题不得过夜。

(三)万小平的个性特点

万小平的成长与他的个性特点是分不开的。所谓个性导致长期的行动模式的个人特点,亦即个人的独特性。个性存在着共性与差异性,因而实际就是研究某一位校长的独特性,也有助于理解校长专业成长的某些共同特点,这也是对万小平校长个性研究的意义。

一位著名的研究个性的理论家塞尔瓦多尔·迈迪对个性定义如下:个性是决定在时间方面有连续性的人的心理行为(思想、感觉和行动)中的那些共性和差异,以及可能只由于一时的社会和生理压力导致不容易理解的一系列固定不变的特点和倾向。[1](P.35)因为个性表现在“固定不变的”和“在时间方面有连续性”的心理行为特点,因此我们可以从某个人在某些特定情境之中的行为表现去了解他的个性。

笔者用卡氏个性测试(16PF)为工具对万小平校长作了心理测试。他的“忧虑性”特质得分为2,远低于平均数5.5,说明他沉着自信、有安全感、相信自己有应付问题的能力。他的“独立性“特质得分为8,远高于平均数5.5,显示出他的自立自强、当机立断、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不依赖别人的个性特点。在双重个性因素计算中他的创造能力个性因素得分为88分,远高于平均分50,说明了他的创新精神与态度。这种心理测试的结果,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万小平身上得到印证。

1.“我做事认真,能动脑筋”:执著、负责并创造性地工作。万小平是1980年毕业的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他说:“由于家庭出身不属于‘红五类’,我一直很努力很谨慎。”万小平从花园学校的教师提拔到教导主任、副校长到校长的原因是什么?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做事认真,能动脑筋”。后来他到常州国际学校任校长,领导是因为看上他的“有工作创造性,有实绩”,对他而言,“想接受又一次的挑战”。

常州国际学校创办之初,局面难定,压力很大,十分艰苦,他以他的责任心与创造性去开创局面。1997年,常州国际学校开始招生,万小平别出心裁地提出第一年就招小学六年级和初三的学生,第二年参加中考。当时有领导提出,这样做是否太冒险了?试想,如果是一个成绩优秀或中上水平的学生,谁到了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级还转学,要来的大多是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在这样的学生身上能创造奇迹吗?难说!如果一下子搞砸了,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笔者问:“那你为什么要这样急于招毕业班?”万校长说:“我希望这所学校尽快地为社会所承认,2年以后时间太长了,我相信我们会成功的。”喜欢挑战,不怕失败,这就是万小平的个性。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奇迹出现了,该校第一年中考就与一个省重点初中并列第5名,一时成为特大新闻,为人们所称道。此后,常州国际学校门庭若市,要想进去读书还真有点难了。

2.“让学生享受与世界同步的优质教育”:思想的开放性与变革的使命感。“让学生享有与世界同步的优质教育”,这是万校长对常州国际学校的定位。他说,优质教育就是考高分上大学,这已经是昨天的认识了。今天的优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更完美的表现形式……当下,有这样几方面需要我们去探索:小班教学、双语教学、艺术体育教育、网上教学、探究性学习,还有创新教育、理财课等课题。2002年,他到英国参观了英国布里斯托市的克里夫顿的男子中学之后写的《有感于“绅士风度”和“淑女风格”》一文引起人们的深思,文中写到“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于学校来讲,应该大题小做,从细小之处入手,积跬步以至千里,聚江河以成大海。我们说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不仅体现在其道德的认知、文化的学习方面,还体现在其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上。我们提出男孩要有‘绅士风度’,女孩要像‘大家闺秀’,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去学做外国人,而是要结合我们国家民族的习惯,尽可能地吸纳别人的长处,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3.“认准了一件事,就要想办法去落实”:善于把教育理论转换为学校管理的可操作性。万小平喜欢学习和思考,并把学到的东西与工作联系起来,不断地改革创新。他说,认准了一件事,就要想办法去落实。在花园学校期间,虽初次接触教育理论,但他相信理论的指导作用。为此,他着力于教师的校本培训,着力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的组织。在常州国际学校,他更重视教师的学习与提高,甚至不惜重金,送教师出国培训,这些教师回国后,用英语讲授数学、科学,小学生们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外语水平得到了令人瞩目的提高。

在花园学校,他用新的教育理念发展了成绩报告单;在常州国际学校,他发展了细化的管理目标。我国教育专家吕型伟先生认为,学者型的校长应具备这样的素质:一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要强烈地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革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二是要通过学习与实践,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三是要有一种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四是要有学者的风度与民主的作风,善于兼收并蓄,能接受不同意见;五是要有从事教育科研的兴趣与能力。

万校长无疑是具备了这种素质的校长。

二、结论:校长专业化的内涵与条件

案例具有个别性,但从本案例中,笔者试图从中得出一些结论供参考。

(一)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从万小平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校长专业化的发展,包括了校长专业精神、校长专业知识、校长专业能力、校长专业伦理及校长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1.校长专业精神的发展。校长专业化首先是表现在校长的敬业精神。万小平担任校长工作后,始终考虑的是如何把学校办好,办中国一流的教育。他每天从早到晚,全身心放在学校工作与学习思考上。

2.校长专业知识的发展。校长专业化表现在,校长应具备教育理论知识、组织管理理论知识及其它社会人文知识。万小平较为宽阔的知识底蕴使他能跳出教育看教育,从更宽更广的角度思考教育与管理。

3.校长专业能力的发展。校长专业化表现在校长具备推进教育理论的校本培训的能力,使学校教师成为学习和科研的集体;校长能提出符合先进教育理念的措施;校长有强化制度管理的能力等。

4.校长专业伦理的发展。校长专业伦理发展表现在校长有对“学生的发展负责”,“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学校教育是服务”等教育理念及实施。

5.校长自我专业意识的发展。校长专业化表现在:校长有自我提高意识,即在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中发展自己专业能力。

(二)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条件

从万校长专业化成长过程的考察中,不难总结出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内在特点和外在条件是:

1.必备的学历水平和追求卓越的个性。万小平的学习习惯与他在南师大中文系的学习经历不无关系。由于家庭出身,他在“文革”中受到排斥,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能进入高等学府,这促使他相信一切必须靠自己。在高校中,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这使他在以后学习中容易感悟诸如校园文化、学校教育科学化等命题。大学生活也培养了他善学善思、善观察善写作的习惯,他在这10年中,写过与教育有关的文章达80多篇。可见,必备学历水平是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基础。追求卓越的个性也是名校长成长不可缺少的内在因素,有这样的个性,他们才能去克服阻碍,达到目标。

2.重教育科研业绩的校长选拔机制。校长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在于,管理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指令下属去干事情。而领导则是指挥人们去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可能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的权力基础上,但更多是建立在个人的模范作用及具有专家特长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必须要选取好的领导来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从万小平校长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常州市教委及花园学校领导把教学、科研、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的业绩及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的运用,作为提拔的基础,即选取好的领导来担任管理工作,必然使校长专业化进程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开放性学习的教育干部培训机制。万小平走的是一条开放性的社会化的学习道路。他不但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市场经济管理理论,还学习其它人文学科的理论;他不但学习国内办学经验,还要借鉴国外办学的经验;他把学习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形成统一体,使学与用成为互为一体的两面。

开放性的学习造就了他的发展,他成功地进行了从教师到校长的角色转变。由于站在教育思想领导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他不但一个人学,而且着力于教师的校本培训;他从管理者角度,成功地推行了学校中经营观念、成本效率观念、制度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

用信息论的语言说,万小平始终处于输入、加工、输出、反馈这一完整的开放的学习体系之中。他崇尚学习,并经过头脑的加工,把从书上所学到的、从国外所看到的,经过头脑的加工,形成变革现实的想法,去实践、提升、总结。

从万小平的案例分析中可知,建立一种开放性的校长优质培训机制非常必要。“开放性”是指既要输入、加工、亦要研究输出的培训工作运作全过程;“优质”是指既研究校长培训中输入的优质,也要研究校长培训中输出的优质。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重视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家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学习。从万小平的个案可知,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了解了布鲁姆的理论并相信这个理论是合理的,他就去发动教师去实践,结果成功了。可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对校长教育理念的提升起很大的作用。

2.重视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校本行动研究的结合。万小平的教改成功得益于他真正落实了校本培训,使每个人都进入了学习与教改的角色。万小平的教改成功还在于他把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校本的行动研究结合起来,学了就用,相信理论的作用,相信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变革实践的意义。

3.重视教育理论的掌握与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学习的结合。万小平重视理论学习与自我的提高,也十分重视学习国内外的办学经验。他每年都将一定的时间用于考察、思考、对照,找出正面的经验与反面的教训,进而对学校的发展提出新的举措,“考察、反思、实践”应成为校长开放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签:;  ;  ;  

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常州国际学校校长万小萍为例_常州国际学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