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洗法在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李梦园

冲洗法在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李梦园

李梦园

南京市口腔医院,江苏 南京210003

【摘要】目的:分析冲洗法在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住院患者中行颌面外科手术术后气管插管患者180例,随机抽取90例为对照组,另9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口腔护理采用传统棉球擦洗法,研究组患者的口腔护理应用冲洗法,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的口腔异味、口腔感染率与肺部感染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口腔异味、口腔感染率与肺部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中应用冲洗法,口腔清洁的效果良好,降低了细菌阳性率、口腔感染率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刺激,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冲洗法的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推广。

【关键词】冲洗法;气管插管;口腔护理

在我院,气管切开是保证口腔颌面外科患者重大手术术后气体交换的重要手段,此时的患者机体免疫力不高,口腔有血性渗出物物,术后无法有效进行口腔清洁,极易繁殖牙菌斑、微生物等,口干与口臭等问题容易出现,机械通气性肺炎的发生率偏高。通过研究可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主要来自于口腔,其中牙菌斑占有较高的比重,因此,口腔护理对此类患者而言十分重要。口腔的清洁能够减少口腔异味、降低口腔感染,但传统的口腔护理效果较差,操作步骤繁多,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刺激,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随着口腔护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冲洗法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降低了口腔与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因此,本文研究了冲洗法在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住院患者中行颌面外科手术术后气管插管患者180例,随机抽取90例为对照组,男46例,女44例,平均年龄(48.5±8)岁,另90例为研究组,男5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3.5±7)岁。其中54例为舌癌患者,44例为颊癌患者,39例为腭癌患者,35例为牙龈癌患者,8例为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有口腔疾病。②患者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与停留插管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即:棉球擦洗法。根据特殊患者口腔护理的方法,两名护理人员负责护理工作,使用弯血管钳夹浸棉球,对患者的口唇、牙齿、舌面进行擦洗,观察与记录口腔黏膜的情况,对患者口腔进行2次/天的护理,操作前与操作后做细菌培养[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的口腔护理应用冲洗法,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口角向下;检查口腔黏膜,是否有溃疡与糜烂;清除患者气管与口腔的痰液,并做细菌培养,测口腔pH值;去掉10mL注射器的针头,吸取1%双氧水液体10mL注入口腔,用吸痰管吸取口腔内液体,再利用注射器吸取0.02%呋喃西林溶液冲洗口腔,在反复数次后,吸出液澄清,吸出量与冲洗量相同即可,并做细菌培养;检查口腔黏膜,观察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3观察指标

两组的牙菌斑指数,患者的口腔异味、口腔感染率与肺部感染率[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护理后的牙菌斑指数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口腔护理后,第1天牙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研究组口腔护理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s)

组别(n=90)第1天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对照组 3.2±0.52.9±0.4 2.7±0.3 2.4±0.2

研究组 3.1±0.32.5±0.3*2.3±0.2*2.1±0.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口腔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对照组的口腔异味、口腔感染率与肺部感染率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和研究组口腔护理口腔异味、口腔感染率与肺部感染率比较[n(%)]

组别(n=90)口腔异味 口腔感染率肺部感染率

对照组 15(16.7)8(8.9) 15(16.7)

研究组 3(3.3)* 2(2.2)* 5(5.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气管插管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方法,通过人工通道的建立,提高了救治患者的成功率。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成效及其预后,全面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人工气道的畅通,减少了对患者的刺激,使其舒适度有所增加,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易于患者的康复[3]。

传统的口腔护理利用棉球擦拭难以实现彻底清洁,易于引起口臭、口腔感染,而冲洗法利用水流对口腔进行反复的冲洗,实现了口腔的彻底清洁,减少了口臭、口腔感染与肺部感染的发生。但国外学者对口腔冲洗进行了研究,发现患者口腔内仍存有牙菌斑,因此,关于牙菌斑的清除仍需进一步观察与研究[4]。

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进食,口腔自洁的能力较弱,通过冲洗法护理口腔,一名护士便可以完成操作,对患者的刺激较小,未出现恶心、咳嗽与呕吐等情况,未发生脱管问题,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疼痛,还实现了护理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在临床方面要积极推广冲洗法。

【参考文献】

[1]周琼,汤曼力. 吸痰管口腔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研究[J]. 创伤外科杂志,2012,14(02):173+177.

[2]刘琼,刘静兰,刘敏,等. 儿童牙刷刷牙结合温开水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2,26(17):1550-1551.

[3]郭静芳,蔡妙娜,李文香. 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5,36(07):150-153.

[4]许红云,陈小华. 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279-280.

论文作者:李梦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冲洗法在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李梦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