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从“文本”走向“人本”的英语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人本论文,文本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些要求说明,课改后的英语教学不光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学生本位观。
一、从“文本”学习走向生活应用
现在的英语课堂看上去热闹,听上去也精彩,而学生走出课堂,就失去了英语环境。学英语、用英语仅在课堂,学生学习英语的范围常常被限制在教材里,被固定在教室里,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因而,从英语课堂里走出了众多的英语“哑巴”,这是我国英语教育的悲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就要求我们留心周围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了解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内在需求,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或补充,或延伸,或拓展,或重组,尽量使内容贴近学生,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在英语课堂构建“信息化”和“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课内外相联系,采取多种活动途径,产生浸润性的效果。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生活环境之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收和操练。譬如,学习了各类服装的词汇后,可动手创设“服装店”这一情景,鼓励学生模拟买卖衣服,挑选款式、颜色和尺寸。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同款的衣服上标着不同的字母(S、M、L)。我们可引导他们比一比、穿一穿,体验一下S、M、L的区别,增强实际购物能力。
另一方面,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永远是一条至关重要、事半功倍的学习途径。因此,可以尝试设计一些新颖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发展性学习任务。如:
1.让学生体味生活中的英语 如学习了“apple”一词,课后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apple”,结果同学们纷纷从不同途径找到了AppleComputer,Apple Juice,Apple Cake,Apple Pie,Apple Bag,Apple Eraser...
2.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英语 如学习“Telephone”这一话题,除了课堂上设计一些模拟交际性的任务外,课外可以要求他们用刚学到的句型和老师、同学打几个电话,切身体会一下打电话的真实过程。又如,了解了“A letter”“Email”的形式,可鼓励他们试写一封信或发一封“E-mail”,通过不同的通讯方式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联系,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价值。
3.了解孩子,投其所好 “蓝猫”是孩子们都喜欢的一个动画角色,向他们介绍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蓝猫英语”碟片,让他们学“蓝猫”说话、表演等。
4.让孩子体验原汁原味的English 如果家长有接触老外的机会,有可能的话,建议他们设法带上自己的孩子一起去见老外,让他们学学真实的英语。
5.推荐几个儿童英语网站
总之,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浸泡”在英语中,看英语、听英语、说英语、玩英语……形成一种“英语意识”,时时处处学英语、用英语。
二、从“双基”学习走向人文素养
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一直是英语教学两个基本目标,也是权衡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但是,机械模仿、死记硬背、重复操练的教学倾向,在课堂上还普遍存在。在这种课堂里,学生苦不堪言,毫无乐趣,更谈不上主体性、创造性。儿童远离了童心、童趣,对英语这门课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一点点在课堂里丧失。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在主体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的内化过程。学生是有个体意识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个性、兴趣、特长和喜怒哀乐。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意愿去强迫学生,不应该以统一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只有主动意义上的积极建构,英语学习才会更有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所以,教师应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视为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生命情感相联系的过程。应变机械训练为人文趣味,变粗糙的师生问答为人文对话,变乏味的单极知识教学为人文关爱。教学策略的转变,将使英语课堂目标导向由“双基”走向人文素养。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如何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渗透呢?笔者认为:
1.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
2.应在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让他们体验民主、信任、宽容。
3.应在榜样示范、激励竞争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这些需要我们很好地处理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个细节。譬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做习题时,关切地问上一句:“Are there any difficulties?”当学生胆怯、怕答错而犹豫时,鼓励说:"Don't worry!Try again.""Take it easy.""You can do better."当学生表达正确、流畅、有进步时,称赞他:"Oh,that's great!""I can't believe my ears.""Excellent!""Well done!"让学生大胆评价互动:“Excuse me,Miss Zhu...”作业批改注上欣赏和激励的话语或图画等等。
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他人欣赏和被他人尊重。这种需要就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和实质。当这种需要被满足时,他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积极变化,如自信、勇敢、认真、顽强等,而这些品质是一个高素养的人所应该具备的。
另外,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的底蕴。所以,在教学英语的过程中,要适时地渗透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一来提高学生今后使用英语的准确性和地道性;二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感受世界的五彩缤纷,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异国文化,吸取它们的积极因素,提高跨文化意识。
三、从技能的学习走向学习的能力
有的老师说,两节英语课教下来口干舌燥,非常累;而有的老师教下来非常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这种差异并非少见。教英语和用英语教是有区别的,教英语是为教英语而教英语;用英语教是教之以方法,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智者的教学,是教学生掌握学英语的方法,自成其法,终身享用。可是在现实的课堂中,有多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假如,我们外出一星期,可爱的学生能否自学应学的内容?就像特级教师魏书生那样,在他不在的时候,他的学生能照常进行学习。希望我们英语课堂里走出的就是这样一些学生。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的组合,但每个个体都在一定程度上倾向某一两种智能。所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只重视语言智能的训练,没有兼顾其他智能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渗透。因此,我们应该:
1.兼顾差异,运用多种策略,促进学法渗透重视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结合不同学科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用意识。譬如,用美术上的涂色游戏来复习色彩单词;用歌曲的形式复习单词或句子;用算术比赛的形式复习数词;用自然界中食物链的形式学习动物类词汇……使学生意识到今后学习到类似内容,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主动学习、掌握和应用。
2.展望远景,重视学法的获得,促其终身发展 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英语,更应是会学英语,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终身学习、终身运用。
这里,笔者想提几点自己的体验:
第一,教学中应提倡运用任务型活动,以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逐步培养、渗透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学习“has、have”的用法和区别时,可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具体步骤如下:
·教师先出示两组句子,让学生自行观察、比较、发现“单数人称用has,复数人称用have”的规律;
·出示第3组句子“I have three brothers.Youhave a brother.”这与前面结论有矛盾的例句让学生再次陷入思考;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虑,适时地指出这里的玄机;
·让学生再次归纳,得出“除第三人称单数用has以外,其余人称都用have”的结论;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出题、答题、核对、解析,教师则可观察各组的活动,适时给予辅导。
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展现自己价值的最佳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尝试学习方法,在意识—体验—运用—成功的循环往复中,从异化到同化,再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学会学习、得到发展。
第二,教学中提倡向书本学习。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垠广阔的海洋(凯勒语)。
第三,提倡向周围朋友、同学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再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少走弯路。
第四,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
第五,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如单词的记忆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学习时间的统筹安排、知识复习的频率等。
以上从三个角度谈了“人本”课堂的建构问题。此外,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等也都是英语课堂不可忽缺的重要因素。总之,只要把握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宗旨,勤反思,勇实践,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课堂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