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57009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从而提升临床护理水平。方法整理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眼科就诊的9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分成对照组49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社会活动评分及总体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加治疗依存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视网膜脱离;术后再次网脱;影响
1前言
本次研究选取于我院眼科就诊的9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旨在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9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入院后患者均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确诊,诊断依据为2002年美国眼科学会所制定的DR国际标准。排除机体其他脏器严重病变,无精神病史。包括男45例,女53例,年龄42~71岁,平均(54±4.19)岁,入选患者中包括3例Ⅰ型糖尿病,95例Ⅱ型糖尿病,病程在1~18年,平均(11±3.74)年。患者的DR分期为51例I期、23例Ⅱ期、12例Ⅲ期、6例Ⅳ期,其中I~Ⅲ期为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Ⅳ期为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一般情况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有可比性。
2.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严控血糖及血压、采取糖尿病饮食、规范药物应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
2.2.1DR患者心理分析
由于DR一般病情严重,视力减弱,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加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出于对自身病情、治疗的痛苦及预后情况的担忧而往往表现为恐惧、害怕、不安;DR患者多为中年,认为患病后影响工作和正常生活,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表现出内疚、抑郁、消极,情绪低落等,严重者出现自杀;由于治疗效果达不到患者的要求,加上治疗费用多、治疗过程比较痛苦,部分患者表现为抗拒用药,不配合治疗的心理。
2.2.2心理护理干预内容
①DR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有组织、有计划的向患者及家属讲授发病机制及病程特点相关知识,实现患者"知、信、行"。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及DR病因、特点、临床治疗方法、日常注意事项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打消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怀疑和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培养治疗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延缓病情进展;②营造良好的环境。一个良好的家庭支持环境是患者坚持治疗的重要支撑,因此应加强对家属的教育,引导家属耐心细致的与患者沟通,充分理解和鼓励患者,不能让患者感到自己的疾病难以治愈,是家庭的负担。指导患者多与DR治疗后病情缓解的患者进行交流,分享治疗心得,增强治疗信心。社会上应多给予DR患者关怀,提供就业便利;③宣泄治疗。鼓励患者把心中的疑惑和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应保持耐心的态度,倾听患者倾诉,积极安慰和引导患者树立治疗信心;④认知治疗。待患者发泄完内心不良情绪后,逐步告知患者目前病情及未来治疗方向,使患者正视自身病情,清楚认识到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治疗方式的多样性,对该病的控制和症状改善都是可以达到的,使患者调节心态,接纳治疗。
2.3疗效判定
以《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为根据,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模式包含四类评价依据,包括:视功能改变方面、身体机能方面、精神状态方面、社会活动方面,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高显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
2.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á=0.05为检验水准,P<0.05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单项生存质量评分、总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功能、身体机能评分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视功能及身体机能无显著改善作用;观察组精神状态、社会活动评分及总体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社会活动能力。
4讨论
作为于眼科就诊的一类特殊群体,DR患者在遭受视力损害的同时,还需忍受基础糖尿病的折磨。由于病情不断进展,患者的视力逐渐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出现对黑暗的恐惧、对治疗效果的怀疑、对家人的愧疚、对自身的自卑,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轻生。因此在积极开展临床治疗的同时,更需重视对患者心理健康的护理,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存质量是患者对生理、精神和心理、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的自我评价。本研究证明,我院通过采用健康教育、改善家庭及社会环境、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引导患者正视自身疾病、科学规划患者的生活和治疗计划等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后,患者的视功能、身体机能改善不明显(P>0.05),但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和社会活动能力显著改善(P<0.05)。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让患者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医患配合治疗,最大限度的延缓病情进展,提升生活质量。
5结束语
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DR患者的紧张、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DR患者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因此在今后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周淑琴.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7(01):115-116.
[2] 徐灵莉,高丽,刘晓玲,等.483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6(10):60-62.
[3] 李青,何朝珠,付凌敏,等.南昌市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09):88-89.
基金项目:2016年牡丹江市科技计划项目(Z2016s0081)
论文作者:毕莉莉 李艳艳 姜英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8
标签:患者论文; 视网膜论文; 心理论文; 糖尿病论文; 病情论文; 社会活动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