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处理方法论文_丁箭

PICC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处理方法论文_丁箭

长春市传染病医院 130000

摘要:目的:分析PICC导管置放过程中出现并发症主要原因并提出具体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4月进行PICC导管置入患者共28例进行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中出现并发症患者进行数据分析记录。结果:28例患者中,存在穿刺位置血液渗出、导管难以送入以及导管脱出现象各1例,出现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各1例,静脉血栓4例,接触性皮炎3例。结论:PICC导管置入操作成功几率较高,并发症问题多与护理人员置管操作方式有关,因此要求提高并发症认识,向患者普及相关注意事项,重视导管维护,保障导管使用安全,预防并发症问题。

关键词:PICC;并发症;原因;护理

PICC通过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患者静脉,用于老年患者以及长期静脉输液,通常应用于化疗患者,主要为患者提供长期、稳定的静脉治疗通道,对患者静脉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导管在静脉中滞留时间过长,若操作不当会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从而阻碍输液正常进行,加重患者病情,降低治愈率。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4月进行PICC导管置入患者共28例进行分析,对其中出现并发症患者深入研究以找出并发症产生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预防与解决措施,提高PICC导管置入成功率,为护理水平提高提供条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6年11月~2017年4月,我科长期住院病人行PICC置管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64~86岁。其中,恶性肿瘤18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10例。PICC穿刺部位:贵要静脉15例、肘正中静脉7例、头静脉6例。PICC置入长度为42~53cm。PICC留置时间8~161 d。

1.2 材料:PICC导管选用美国ARROW中心静脉导管,型号4Fr,长度53cm。敷贴为3L 9cm@6cm,带敷芯透明贴。

1.3 方法:对PICC置管出现的导管送入困难、局部渗血、导管脱出、局部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接触性皮炎等并发症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PICC置管出现的并发症:导管送入困难1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导管脱出1例,感染1例,静脉血栓形成4例,导管堵塞1例,静脉炎1例,接触性皮炎3例。

2 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穿刺部位渗血、血肿:原因为选择血管及穿刺不当、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穿刺部位过度活动或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因此穿刺前应评估病人,了解病人情况(血小板计数,有无心脏病史、用药史)。术后穿刺处给予无菌纱布压迫,并以绷带包扎,24h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注意观察局部渗血及肢体血运情况,如渗血较多敷料湿透随时给予更换。本组出现1例穿刺部位渗血,病人为肾癌术后放疗并多脏器损伤,血小板计数低,凝血机制障碍,穿刺部位渗血持续7天。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立止血1U肌注。经以上处理后,渗血逐渐停止。

2.2 导管置入困难:常见原因为选择的血管细小,血管的静脉瓣阻碍,静脉痉挛,导管进入错误位置,止血带未松开,穿刺鞘与体表夹角过大,因此置管前选择适当的静脉非常重要,依据解剖学原则,应首选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静脉,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若选择头静脉穿刺,当导管进入上腔静脉时,易出现导管易位或送管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处理方法为选择粗直、静脉瓣少的血管进行穿刺,送管时动作轻柔,匀速缓慢,切记粗暴及反复抽拉,当导管置入遇到阻力时,不能勉强进管,可给予适当的血管按摩或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待阻力减小时再继续送入导管。也可让病人被穿刺一侧的手握温度较高的物品,使肢体放松,或一边输液一边送管,切忌强力送管。

2.3 导管脱出:原因有固定不当,活动过度,胸腔压力改变等。上肢内收、外展时导管位置有一定改变,因此导管置入后或每次换药后应妥善固定,更换敷料消毒时,注意向心性揭开敷料。PICC导管脱管及进管一直是导管护理的难点,由于聚脲氨酯管一般需3~4周才能被结缔组织包裹固定,所以选择穿刺部位时,尽量避开肘窝,防止因手臂屈伸牵拉肌肉,而导致导管脱出。

2.4 感染:感染原因多为导管穿刺及护理过程中清洁或无菌条件不足,静脉输液管路或液体被污染,导管周围皮肤被感染等。感染的预防有赖于置管前局部的彻底消毒(碘酊、酒精),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定时消毒伤口并更换无菌敷料(伤口有渗血、渗液随时更换),以及对病人的宣教,做好院外护理。必要时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2.5 静脉炎:静脉淡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出现静脉炎,应检查PICC导管选择是否合适,导管尖端的位置放置是否准确,导管在体外部分是否固定牢固,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是否受到的刺激(物理性静脉炎),导管尖端位置不在中心静脉内的导管输入刺激性药物(化学性静脉炎)等。置管早期出现的静脉炎通常与穿刺时的机械性损伤有关,后期出现的静脉炎与化学刺激及病人的特殊体质有关。选择细口径导管,缓慢放置,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导管无移动,同时封管时务必采取正压封管,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导管置入成功后,湿热敷穿刺静脉,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6 接触性皮炎:多见于个别高敏体质的病人,导管在体外的部分及敷盖的透明贴与皮肤接触,出现红、肿、瘙痒,散在小红疹及水疱样改变。处理的方法是用无菌纱布将导管体外部分与皮肤隔开,局部皮肤消毒后涂以抗过敏药物,避免抓、挠。此种情况不用拔管,一般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PICC导管用于患者长期静脉输液与胸外营养输送,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稳定性,具有较高安全性;操作简单,护理人员可独立操作。与传统深静脉穿刺方式相比,其留置时间较长,成功率较高,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感。应用PICC导管普遍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将化疗所用药品直接送入目的器官,使血管免于受到刺激,对患者身体伤害较小,为患者提供了长期而稳定的安全治疗通道,有利于急救措施实行,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有必要进行推广。

PICC导管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患者身体状况有较大影响,通常因护理不当产生,主要有感染、静脉炎、接触性皮炎、导管堵塞等问题,阻碍了药品输送效果,降低临床治愈率,加重患者病情,不利于患者康复。出现以上问题与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有较大关联,因此在进行导管置入操作时需对各个操作环节提高重视,注意符合操作规范。例如,进行导管穿刺时,尽量选择血管清晰、静脉无症状出现的血管;加强日常护理,小心操作以防导管位置产生变化,注意消毒操作,确保始终处于无菌状态,避免导管或药物受污染从而产生感染。

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培训,促使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水平,深入分析PICC导管并发症出现原因并熟练掌握应对措施,提高护理能力,预防并发症产生;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相关知识,做好宣教工作,提升导管维护能力,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范爱飞,李久群,等. PICC 门诊带管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原因分析与处理[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5):786 -788.

[2]张毅慧,王艳萍,等. 老年患者 PICC 置管留置时间的探讨[J]. 现代护理,2008,14(3):303 - 304.

[3]陈慧香. 肺癌化疗患者 PICC 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57 - 58.

论文作者:丁箭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  ;  ;  ;  ;  ;  ;  ;  

PICC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处理方法论文_丁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