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经济繁荣,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_经济论文

要保持经济繁荣,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_经济论文

经济持续繁荣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繁荣论文,经济持续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2002年开始的最近一轮经济繁荣到现在已经持续5年,其中有4年经济增长略微超过10%,这是改革开放28年来周期性繁荣时间最长的一次。繁荣能否延续?各界看法不一,媒体上“唱衰”的观点越来越多。有人说2007年出现“拐点”,之后进入新一轮下降通道;有人说2008年会出现“奥运后萧条”。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到底如何?会朝哪个方向走?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看客观趋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因素是否衰减;二是看主观努力,政策取向和调控措施如何选择。

从客观趋势看,2007年和今后几年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不会明显衰减。一是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城镇新增人口每年2000多万,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这会使城市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快速扩大,加上新农村建设,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对总量经济产生“增长效应”近10年内不会衰减。二是中国“人口红利期”将延续到2015年前后,这期间劳动力供给充足,劳动力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而不是总量不足,加上7.6亿多从业大军中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者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愈益提升。三是跨市跨省跨大区域的交通、水利、能源、电网、信息等“硬件性”基础设施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和社会保障等“软件性”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仍将处于快速推进之中,这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四是人均收入在今年达到2000美元以后,人们对金融、保险、证券、娱乐、律师、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加上汽车、住房以及由此形成的出行和物业服务需求扩大,会在制造业体系基本建成基础上急剧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五是技术进步加快,生产率提高,非物质化经济发展,这些“新经济”因素会给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六是在涉外经济方面,尽管全球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各国利率和工资提升,都会提高投资和消费成本,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美欧日等大国经济体经济增长可能放缓,这使得我国2007年和今后几年的出口可能面临较紧一些的外需环境,但因国内企业出口竞争能力随人民币汇率结构变化而日益提高,外贸的数量扩张势头不会根本改变。所有这些客观因素说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的动力依然很强,只要政府政策取向和宏观调控措施选择得当,2007年和今后几年还可以继续保持9%-10%的高速增长,使本轮经济繁荣的时间进一步延长。

总的来看,目前地方政府和各级各类企业发展的要求很强烈,经济增长的微观动力很强,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促使外商越来越想积极参与分享中国财富增长的利益,所以2007年和奥运会前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不会出现衰退和萧条。宏观调控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不是“增长”而是“稳定”,不是“快速增长”而是“持续增长”,是能否在平稳基础上延长经济繁荣的时间。继续推行“双稳健政策”,宏观调控继续着力于控制“加速度”,在解决部分“过快”问题的同时促使“短腿”延长,把短期的总量平衡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又稳发展的一个现实而合理的选择。2004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在经济增长10%、CPI上涨不超过3%、投资增长20%-25%、消费增长14%的背景下,宏观调控走“双稳健”的路是比较成功的。这条路有一个可变区间,有一定的选择余地,2007年还应当走这条路。

2007年继续实施“双稳健”政策须要着力处理好几个突出的经济关系。第一个是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扩大内需是明年和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目前投资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是扩大消费性内需,尤其是城乡居民和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这就要求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和产业工人的工资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全面提高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在调控投资时,不要伤害消费需求,既保持住房、汽车、旅游、文化教育等大宗消费的增长势头,又努力增加由政府财政体系支撑的、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消费。如果2007年的投资增长控制在20%-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控制在13%-14%,那就是很成功的。

第二个是内储和外储的关系。控制外储要求内储减少,即国内投资和消费增加。目前我国外储超过1万亿美元,而国内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差已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外储和内储名义上都已经过剩。这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原因。就其内因来说,主要是国内需求特别是最终消费需求相对不足。解决这个问题有两条路,一条是在继续扩大城乡居民的私人消费需求同时,增加对社会保障等国民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扩大公共消费需求;另一条是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同时调整投资结构。2007年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不是投资增速越低越好,不是将投资增速压到改革开放28年来年均20%的水平以下。宏观投资管理的重要任务是调整投资结构,增加那些有利于增加消费的投资如增加社会保障投资,减少那些只能用于出口的一般资源加工业和低端制造业的投资,使投资从出口导向转到国内消费导向。

第三个是调控产能和调控出口的关系。近几年,净出口增长过快,明年要控制这个趋势。但在国内产能很大情况下,控制净出口的措施要得当。从目前的现实看,即使投资增长20%左右,消费增长13%左右,也消化不了巨大产能及其提供的巨大供给,这一部分“超额供给”只能出口。在控制出口和控制产能之间形成新的均衡,最有用的宏观调控工具是税率。明年应当在继续调整税制安排同时,多次频繁调整与出口和产能有关的税率,目前还有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的产品的出口还享受出口退税,对它们应当继续调整。对“两高一低”产品,近期应当少产、减产,少出口、免出口,应当长期不生产、不出口。在处理调控产能和调控出口的关系时,既要考虑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又要考虑短期劳动力过剩给就业带来的压力,既要考虑目标又要考虑过程。

第四是汇率和利率的关系。人民币兑美元比价提升到目前已经有18个月,累积升值幅度在5.4%左右,最近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步伐有所加快(人民币对非美元是贬值的)。利率呢?相对偏低。人民币利率和美元利率相比的利差比2004年6月前扩大了几倍,这个格局不能继续下去。下一步应当让利率这个变量变起来,但要注意处理好“加息”和“升值”之间的平衡关系。二者之间要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均衡,须要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组合和调控方式。2007年和今后几年应当考虑多使用利率这个变量,利率这个变量如果长期不用,宏观调控就会用别的手段如行政手段来替代,反过来如果多用利率等间接手段来调节经济,使用行政手段的空间就会慢慢变小。近几年,我们较多使用税率工具来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比较成功,今后应当多使用利率杠杆来调节经济。为了协调与汇率变化的关系,利率调整应当继续采用微调方式,就像今年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样采用多次微调方式达到调控的目的。

标签:;  ;  ;  ;  ;  ;  

要保持经济繁荣,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