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哪儿出了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了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化传播:赵本山兵败美国
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在文化走出国门这一点上,我们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但事实是,中国的,未必就是世界的。让中国文化打进美国乃至世界,诸如此类的口号经久不衰,但现实却血淋淋地摆在我们面前:中国文化,需要认真思考一下,该把自己的什么文化拿出去让别人欣赏。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网上有大量报道为证。
著名的中国小品大师赵本山,在中国舞台上具有绝对的魅力。我和我的全家以及一帮华裔朋友岂止偏爱,而是痴迷,每年春晚为等他的节目苦苦煎熬,是绝对忠诚的海外粉丝。
2008年,赵本山率团访美。一路上,威风凛凛,踌躇满志,誓以中国草根文化征服美国牛仔文明。人未到,粮草到,名声大噪,声名远扬,票价水涨船高,华裔趋之若鹜。但意想不到,来美后一路不畅,岔子不断。
赵本山在美国险些兵败华容道,可能很多同胞不知道,国内媒体也甚少全面报道。真实的情形是,赵本山在美国巡演中负面新闻不断,甚至惹上了法律纠纷。尽管一再坚称在美演出空前成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但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最精髓的草根旗舰竟在美国严重受挫搁浅。
赵本山的节目多以喜剧性的调侃和模仿残疾人、迟钝人、口吃人、肥胖人为笑料名誉中国,家喻户晓。这在中国无所谓,没有人责难和不安,越调侃,越受欢迎,越模仿得惟妙惟肖,越赢得热烈掌声。
但在美国就不同了。
美国是一个讲究人权、追崇平等、抵制和反对任何种族和生理歧视的国家,对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取笑,特别是对残疾人和智力迟钝者不敬不尊的言谈举止,自然而然地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强烈反对和坚决拒绝。再佳的艺术形式和效果也不行。
赵本山“歧视残疾人”的指控竟然闹上了法庭。排山倒海的批判和质疑,瞬间千夫直指赵本山。
纽约执业律师陈梅更直接:“在赵本山的演出之后,我接了很多电话,很多人抗议他的演出内容。我个人也有同感。比较第二天姜昆的演出,赵本山的内涵有待考察。赵本山的演出团队,演员上台一讽刺残疾人、二讽刺肥胖者、三讽刺精神病患者。他的演员模仿瘸子等残疾人,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认为如果赵本山的团队不改变内容,就不应该再出国了。因为这种演出放在西方主流社会,演出厅门口会聚集很多残疾人和肥胖者抗议。再看姜昆带来的中国广播艺术团,同样是逗笑说唱,内容正派积极向上。这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现场人头攒动和喜气热闹只能代表一部分粉丝,而不是各个层次的观众。一个美国观众为了表示抗议,居然用一个漂亮的包装盒装进一堆厕所纸,散场后丢弃在空空荡荡的坐椅上。不言而喻,他不那么好忽悠,他极度愤然失望,他并不领情绚丽多彩的外包装,他要从法律上起诉赵本山侮辱残疾人。
此地无声胜有声。
在国内受亿万观众追捧的本山大叔,居然在美国遭遇滑铁卢,甚至还背上了侮辱残疾人的罪名。冤吗?说真的,不冤。小品,是艺术,是文化,但它在面向观众的时候发挥了它的商品属性。中国人买这个商品属性,但美国人不买,美国人从它的文化属性、精神属性上给它判了死刑。这一点给我们一个启示:文化走出国门之前,要站在别人的墙外看看,人家是否能够接受你的文化。一个被产业化的文化,如果精神已变质,还是留在家里好些。
电视文化:膨胀的明星与蔓延的浮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中国文化随波逐流,其影响被无穷放大,触角也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可以渗透的层面。由此衍生出的文化产业化、娱乐化,以追逐利益和金钱为主要目标,走火入魔。
明星文化过度膨胀,一步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中国社会的浮躁之源。
打开中国电视,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每一个电视频道播放的几乎都是歌舞大赛、百家讲坛、名人秀、艺人秀、评书、超女、超男……接下来又是名人艺人逸事、访谈、揭秘、跟踪、绯闻……最后还离不开名人艺人圈内亲朋好友的加盟、赞美、连线、捧场……可谓莺歌燕舞,蝴蝶效应,涟漪不止。
结果是,传播和讲述严肃话题的生态环境和理想时段渐渐被淹没。有,也是陪衬、作秀、走过场,内容简单,牵强附会,力度不深,而且其中一定要插播名人影星的矫健身影和商业广告。海外华人能收看到中国主要省市的卫视节目。但除了莺歌燕舞,还是歌舞升平,诸如“星光大道”类似的歌舞竞赛节目无所不在。虽不错,但过于泛滥,实在是太多太多。
美国的电视节目涉猎广泛,除了专门的娱乐频道,绝少有国家正统的电视节目压倒性为名人和艺人站台。相比之下,整个中国文化似乎离不开名人和艺人,离了他们,就没了新闻,就没了媒体,就没了中国。
电视媒体拥有的传播资源稀缺、有限,一个近亿人口的大省也只有一到两个通过卫星发射的电视台,不同于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要多少,有多少。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收视率的电视传媒,倾国家极为稀缺的传播资源于传播名人和艺人的表演和生活,还不误导观众和听众?
中国真正的精神力量从何而来?
面对电视媒体席卷的汹涌浪潮,久而久之,中国家庭都将人生希望寄托在独生子女身上,希望他们有一天一鸣惊人。
做着影星梦、蜗居在北京的“北漂”大军何止成千上万,同样北京电影学院每年全国招生,万里挑一,但考生人潮如海汹涌澎湃,极为震撼。
明里不说,但谁都知道,影视娱乐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脊梁骨,是地地道道的工作之余的消费和消遣的附属品。说可有可无有点过分,但过度地放大和膨胀,只能造成国民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华而不实浮躁不堪。
坦率地说,包括影视娱乐在内的文化产业,名人和艺人的发展与成功,并不需要国家经济发展、高科技提升和产业扩展更上一层楼所需的知识技能,他们也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精英群体。这个领域虽竞争极为激烈,但成功与否决于天生丽质或特有的歌喉,身段、美貌、英俊以及年轻、遇和潜规则。
市场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少到极点,否则怎么称之为人明星?
文艺大军如潮似海,传播媒体推波助澜,无数年轻的梦人心不死,前赴后继。让那么多家庭和正值学龄的孩们弃学从艺,追逐不现实的名人影星梦,中国电视媒体的体不应该负起一定的责任吗?
影视娱乐带动了中国夜生活的欣欣向荣,生意火爆,舞厅、酒吧和文艺演出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从官员到商人从学者到学生,从老人到小孩,一有空就练歌练舞,致力在夜生活中一展身手,高歌劲舞,笑傲江湖,技压群雄。
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从精神层面驱动一个国家实现的突破和提升功不可没。但文化产业过度膨胀,演变成家传媒资源全方位倾斜到竞争选秀的综艺大观和名人人,走过了头。浮躁从这里蔓延、发酵。
(摘自《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1年7月版;标题由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