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海绵城市理念的建设也在不断增强,一些城市通过利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结合传统市政给排水设计,逐步的实现解决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并且对于改善城市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也进行了改善,从而真正的促进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引言
我国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都会遭遇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因此,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规划出水资源统一调配、利用、处理的方案,实现环保、减灾、水质保证等方面的目标。同时注意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方案,以便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原则
1.1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
当前集中式污水处理是较为常用的方式,将城市各处污水集中到大型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能够实现对污水的高效、有序处理。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经济总量也在逐步上升,这种传统的集中式处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全面发展需求,需要更为先进、完善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需要对污水进行远程、持续性输送,造成其处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必须对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进行有效分析,结合城市远期规划及近期发展状况,选择点面综合化布局的情况对市政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建设,做好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相结合的工作,提升城市整体污水处理效率。
1.2制订科学的防汛防内涝规划
城市的全面扩张,其区域、人口不断扩大,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下陷等现象,加之城市地表硬化面积的增加,降低了地表水的渗透总量,给城市防汛防内涝工作造成较大的压力。另外,部分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天气异常问题频发,强对流天气越来越多,城市区域的大降水量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因此,在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制订科学的防汛、防内涝规划,在此基础上综合城市多方因素开展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
1.3落实水资源全区域性平衡的规划设计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气候差异大,近年来频繁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从大地区水资源平衡工作着手,实现水资源节约目标的同时,满足城市发展用水需求,因此,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全区域性平衡的规划设计。
2.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根据城市水文条件进行规划设计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城市在进行相关的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时,经常因为给排水施工企业自身规划的疏忽,导致城市自身水文条件受到影响,并且根本没有对当地实际的雨季时间、降水量、易积水路段等问题调查,没有进行一个有效的分析,从而使部分给排水设计严重的脱离实际情况,造成城市发展过程中一定的资源浪费,使城市水资源循环系统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
2.2严重忽视对污水的控制
现代城市在进行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过程中,很多的市政部门一般都是重视对雨水的回收利用设计,而没有将城市排水系统中对污水控制进行严格的把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缺乏对排放污水的总量进行控制,从而造成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并且一些市政给排水系统中的相关净化装置不达标,从而使其在进行污水处理时,不能够有效的进行污水处理排放,造成对水环境的污染破坏。
3.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3.1注重绿化带的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中,对城市内部的绿化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整个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中的关键要素。通过利用合理的绿化带的建设,加强雨水径流的渗透与过滤作用,真正的提高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质量。在进行绿化带设计时,合理利用低影响开发措施,保证设计竖向,这样能够使得路面积水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顺畅的排放到绿化带中,从而缓解城市内涝、净化径流污染。
3.2提高路面的渗透性
随着现代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实际进行海绵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合理增加道路施工材料的渗透性,通过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材料来增加城市路面的渗水功能。首先,我们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对于机动车道路的铺设中,合理使用一些透水性能好的沥青材料,并且还要强调道路路基的稳固程度,在保证整个道路的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增加路面雨水径流入渗量。其次,在相关的道路人行道的设计规划上,合理选用透水铺装,加强与周边了绿化带竖向关系,保证雨水排放组织路径。
3.3附属设备的设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除了需要重视上述一些问题外,还需要加强对相关附属设备的科学设计。首先,加强对城市道路路缘石的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结合实际现状,因地制宜的进行分析设计。例如,我们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对于平缘石的高度和周边的地表进行竖向衔接,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雨水直接流入到路边的绿化带中或者是设计的雨水收集口,从而有效的避免道路出现积水情况,影响城市交通出行。其次,因为立缘石自身的特性关系,在对其进行设计规划时,很难保证雨水会直接流入到绿化带中,因此这时需要我们的相关设计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善,通过增加相应的路缘石开口、打孔等一系列工作,保证使雨水汇入。此外,在进行道路规划设计时,还需要对路肩边沟等进行科学设计,因为路肩边沟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其使用的材料进行考虑,不仅需注重整体美观性,防治垃圾堆积堵塞等问题出现。而这时我们可以应用植草沟,实现对雨水转输和净化的目的,最终达到及时排放的功能[1]。
3.4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当前,较为先进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包括:CASS工艺、MBR工艺、速分生物处理工艺。其中CASS在SBR基础上反应池沿池长方向设计为预反应区、主反应区,通过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减少了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MBR工艺将膜分离单元、生物处理单元进行有机结合,使用中空纤维膜代替二沉池分离固液,通过膜的截留作用,将硝化菌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有效去除氮、氨等元素,实现最大限度地分解;速分生物处理利用流体力学原理,使污水在集合体内多次重复发生反应,处理过程无须沉淀、反冲洗等系统,其生物膜、速分生化球等可以连续使用较长周期,节约了大量维护、更换费用。
结论
简而言之,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大型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应用一些先进的材料,而随着这些高科技道路的不断增多,道路在铺设中使用的这些新型材料渗透力下降,导致城市道路的渗透能力出现问题,经常会发生城市内涝问题。而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城市内部市政排水管道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城市内的雨水进行收集与利用,从而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根据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市政排水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研究,从而希望能够缓解城市内给排水压力,改善城市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炜.生态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4):89-90.
论文作者:吴东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城市论文; 给排水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市政论文; 海绵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