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华[1]2011年在《道路货运现代化架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货物运输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交通运输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道路货物运输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对道路货物运输本质特性的全面、准确分析,科学制定道路货物运输宏观政策,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定位,促进道路货物运输的现代化进程,对于充分发挥道路货物运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货物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对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借鉴发达国家道路货运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论文提出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现代化的基本构架,并针对其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1)对美国与中国的道路货运进行了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分析道路货运现代化的内涵本质特征基础上,筛选出中国道路货运现代化进程必须解决的五个突出问题:运输模式、车型结构、市场组织结构、道路货运与现代物流的融合以及政府市场监管。(2)提出发展甩挂运输是道路货物运输模式的必然选择。通过案例对比了传统运输模式和甩挂运输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道路货运现代化是在追求交通运输发展的同时,更能确保运输的安全、效率、效益和质量。此外,在甩挂运输的保障措施中,论文提出车辆标准化、货运站场网络化和信息化等发展要求。(3)针对现代化中的道路货运车型问题,在分析欧美车辆模式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道路运输条件和市场特征,提出了不同运输条件和环境下的建议车型,并对所选车型的效率及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道路货运车辆大型化、标准化发展的构想和建议。(4)在市场组织结构分析中,借鉴美国道路货运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提高市场集中度,本文提出大力培养和促进龙头企业的思路,并通过市场环境分析说明中国也同样适合培育龙头企业,以此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提出培育龙头企业的五条关键措施。(5)道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与升级是必然趋势,为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论文提出规范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推进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来实现传统道路货运企业的转型升级。(6)以美国道路货运管理政策的演变为依据,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构建全面系统的道路货运市场监管体系的构想,并从运输安全、市场行为规范和准入标准叁方面对完善我国道路货运市场管理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
严季[2]2003年在《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针对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中几个突出的重点问题,按照道路运输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叁阶段”目标,结合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的实际,运用交通经济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学和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并采用数学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每个问题中重点对道路货物运输的本质特性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性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1.道路货物运输现状研究。综合分析研究了与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相关的公路、车辆、运输结构、制度、政策、运输组织等方面的现状,指出了制约我国道路运输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有效供给量不足、路网层次结构不尽合理、路网技术等级偏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作为网络节点的道路货运站场建设滞后,功能不适应发展需要;原有的站场功能单一,设施简陋,公路主枢纽的建设速度有待于提高。货运车辆以中型普通敞篷货车为主,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集装箱等各类特种专用汽车所占比重低;老旧车辆多,约占总车辆的25%,车辆役龄老化;低效率运输还大量存在,拖拉机和农用机动车甚至人畜力车还在参与营业性运输;道路运输系统滞后于道路基础设施的发展,在道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道路运输的效率与效益没有明显的提高;道路货物运输企业“散、弱”,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运输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技术落后;缺乏道路运输法律,致使道路货运市场混乱等。 2.道路货物运输企业问题研究。针对我国道路运输企业“散、弱”问题,通过研究日本道路货物运输的情况,给出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发展“营业性”专业化运输企业,有利于规范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增强道路运输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公益事业和现代物流发展;利用加税限制“非营业性”运输,使“非营业性”运输“无利可图”,打破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的经营理念,改变企业经营模式的结论。 3.国民经济与道路货物运输关系的系统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国民生产总值与道路货物运输之间的关系,掌握道路货物运输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地位。利用运输经济学等理论,得出了我国的货运强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货运强度将下降,与发达因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的结论。另外,本文还研究分析了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与道路货物运输的情况,得出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与道路货物运输量的变化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促使道路货物运输量向增加方向移动,两者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发展速度相呼应,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和比例关系。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完成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虽然国民经济在总体上是保持持续增长,但货物运输量不随其增加而增加,有时还可能减少,两者之间不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本文还分析研究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与道路货物运输的关系。最后,分析研究了我国加入WTO后,道路货物运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现代物流与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研究。通过日本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与发展的问题,分析研究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变与发展的问题,给出引入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和竞争机制是发展必经之路的结论。 5.道路货物运输地区差异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发展战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道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并正在由东向中部乃至部分西部地区延伸。然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提出了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分别研究的思路,从人口、经济、资源、文化、产业结构等背景出发,分析研究了道路货物运输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以便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交通运输政策。 6.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环境研究。通过研究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的特征、两种交通方式货运市场竞争环境的比较分析、需求总量与结构、国际运输市场以及市场化进程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化建设的措施,即形成独立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竞争环境、加强道路货物运输市场法制建设和规范政府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管理职能,为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7.道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研究。针对一般对货物运输的趋势分析仅仅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本论文根据国民经济分“叁步走”的发展战略,采用五种数学模型,对全社会的货物运输量进行了科学、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影响道路货物运输的多个因素,对道路货物运输周转量趋势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尤其是将灰色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道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的预测。其结果与国家制定的“叁步走”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基本吻合,可为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制订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及国家道路运输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8.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研究。针对道路货物运输行业的?
郑燚[3]2007年在《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拓展,传统道路货物运输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运作模式,特别是多年来形成的多、小、散、弱的粗放型经营格局,与当前市场经济规律下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与此同时,全社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促使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转变经营战略,从单纯的“车轮”公司转向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公司。推动传统道路货物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道路货物运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该文首先阐述了研究道路货物运输与物流的关系及其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分析目前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业在行业规模和运力结构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讨论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找到发展物流服务的切入点。最后,结合国外运输企业发展物流的经验启示,提出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业发展物流的基本方式和政策建议。
高鹏[4]2011年在《道路货物运输网络组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组织模式转变的主要方向,在许多商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行业中,航空运输和远洋运输的网络组织模式已经逐渐成熟,铁路运输由于自身技术特征,本身具备网络组织的功能,道路运输凭借发达的公路网,依靠机动灵活、能够提供门到门运输的技术优势,适合网络组织模式的应用。目前,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相比其他货运方式,市场化程度最高,货运市场存在大量中小货运企业以及个体货运业主,且经营分散,运输效率低。在道路运输向规模化、网络化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下,如何促进道路货运网络化发展,以何种形式进行网络化运输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网络组织基本理论出发,结合道路货物运输特征,提出道路货运网络组织的内涵、运行基础和机制。分析我国道路货运基础设施、道路货运市场以及道路货运网络组织现状,对道路货运网络组织模式提出了初步设想,通过对虚拟企业模式、连锁经营模式和战略联盟模式叁种网络组织模式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道路货运网络组织具体运行模式,并对影响我国道路货运网络组织形成的关键因素及保障建议进行了分析总结。
习江鹏[5]2011年在《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运输组织效率一直是困扰交通运输业尤其是道路货运行业发展的焦点和难点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各级政府、运输企业、科研院所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道路运输业的全面放开,我国道路货运行业长期存在诸如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运输组织化程度不高、网络化服务水平较低等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网络化运输作为一种能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运输成本、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的先进组织模式,在我国长期没有得到重视,有效的理论研究不足,使得道路货物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有效地实现道路货物运输的快速转型升级,促使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向着效率高、成本低、消耗少、服务好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以运输产业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平台,以探索推行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的组织模式为研究主线,以提高道路货物运输组织效率和行业发展水平为最终目标,对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的网络化理论与应用展开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1)论文对运输网络化和网络化运输的概念、内涵、特点,道路货物运输网络的构成要素、类别划分、构建模式、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等概念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阐述,并对道路货物网络化运输服务的类型进行了科学地划分。(2)论文将轴-幅式(Hub-and-Spoke)运输网络模型引入道路货运领域,深入论述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行业采用轴-幅中转式运输网络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利用数学公式和图示分析了这种典型运输网络形态的经济性。(3)论文运用网络基础理论和经济学模型,从社会总收益、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价值叁个角度对货物运输网络化的经济效应和价值进行了分析。(4)论文构建了道路货物运输网络的产权规制模型,详细分析了在目前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形下,道路货运基础网络、道路货运经营网络、道路货运信息网络叁大网络的产权安排和生产经营模式。(5)论文推导出传统货物运输与网络化运输的效率与成本边界,并建立了基于交易费用的运输网络化权衡模型和道路货物运输网络的利润与效益判别模型。研究认为:实施网络化运输相比传统零散运输能够大大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网络化的经济效益增加幅度大约是网络节点扩张幅度的两倍。(6)论文对我国道路货物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和制约网络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归纳,提出了我国实施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的条件和动力。(7)论文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实施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和运营机理,认为应当针对不同的货类分类实施:对于整车与快递货物实施基于企业契约关系的紧密型网络化运作模式,对于零担货物实施基于信息交易平台的松散型网络化运作模式;并且对网络化的具体运营机理进行了详细地阐述。(8)论文针对我国道路货运业发展环境,借鉴发达国家道路货物运输发展先进经验和启示,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运输网络化的关键技术和政策建议。综上,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明确货物运输网络化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实践价值,把握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的内在规律,制定促进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利于各类货运企业提高货物运输的网络化服务水平、降低运输成本、拓展业务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整个道路货运行业提升道路货物运输效率、改善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环境、明确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方向,培育和形成全国统一和规范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
王炼[6]2006年在《道路快件货物运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快件货物运输是快速货物运输中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一种运输服务品种,同时它又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组织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实施经营和生产管理的运输组织方式。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快件货物运输需求迅猛增加,需求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大,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已经成为货物运输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论文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次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快件货物运输的理论体系。首先根据货物运输理论分析了快件货物运输的概念及定义,提出了应该从运输组织方式以及货物本身两个角度重新定义快件货物运输的思路。 其次,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快件货物运输的管理体制架构,在分析了我国邮政管理以及国内外主要快件货物运输企业实际运作的数据资料基础上,论述了目前快件货物运输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的体制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措施。 第叁,论文主要探讨了快件货物运输的特点及规律,特别是对快件货物自身的运输特性进行了分析,对快件货物进行了深入的分类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快件货物运输价格的制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与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进行了理论对比分析,提出了制定道路快件货物运输价格时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四,论文提出快件货物运输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必须开展网络化经营和管理,并进一步分析了网络化经营的主要内涵,就经营网络布局以及网点的建设和运作提出了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实施措施。 第五,论文探讨了快件货物运输企业制定战略规划的主要环节,内容涉及战略规划的框架结构、规划内容、规划的分析方法以及规划实施时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并用SWOT分析方法对快客运输企业开展快件货物运输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最后,论文详细分析和论述了快客运输企业开展快件货物运输的优势和可能性,并结合本人在沈阳虎跃快速汽车客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快件货物运输的课题研究成果,探讨了实际运作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内容涉及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经营体系和组织管理机构设置研究、运输经营策略研究、运输网
朱喜喜[7]2010年在《提升道路货物运输业竞争力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道路运输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道路运输与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物流成本的高低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发挥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提高道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竞争力,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当前交通运输产业优化升级,向现代化迈进的一项重要课题。本论文立足于我国道路运输产业发展实际,在深入剖析道路运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影响道路货物运输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道路货物运输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启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出发,从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出发,从道路运输基础条件发展的趋势出发,提出了提升道路货物运输业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为发展道路货物运输业提供政策参考,对于推进交通运输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影响因素剖析等方法,寻找导致产业竞争的实际结果以及未来趋势的原因,进而揭示和论证各产业竞争力的因果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发展思路,对于实现道路运输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发挥重要而有益的政策理论借鉴作用。
童燕[8]2008年在《中国道路货物运输产业组织与变迁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产业是最早实行市场化改革的产业之一。自1983年交通部提出“有路大家走”的政策以来,道路货运产业全面放松管制,社会运力大量涌入,迅速解决了运输难问题。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该产业很快进入过度竞争状态,截至2006年,全国营运性载货车辆保有量为648万辆,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业户468万家,户均拥有车辆数仅1.4辆。整个产业呈现出价格竞争激烈、超载超限运输屡禁不止的混乱状态,市场绩效很差。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物流产业在我国迅猛发展。作为物流全程最后10公里的唯一承载方式,道路货物运输是决定物流现代化的关键,而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产业的发展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道路货运产业发展问题重重,但是理论研究却严重滞后。一方面,由于运输业的技术经济特征确实与一般工商业不同,已有的分析未能很好的结合其特性,造成理论分析结果和实践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运输业中的道路货物运输产业,尤其是我国的道路货物运输产业,又是一个极度分散的产业,统计数据严重不足,导致定量研究存在很大困难。因此,长期以来,理论界对道路货物运输产业的相关研究很少,从产业组织视角对道路货运进行全面研究几乎是空白。正是基于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理论研究的现状,本论文以传统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为基础,尝试结合道路货物运输产业的特殊技术经济特征和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产业发展的特定历程,构建道路货运产业组织动态SCP分析框架,并应用这一分析框架,对我国1949年以来道路货运产业组织各个层面的变迁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论文首先对国内外道路货物运输产业组织研究做了详细的文献综述,对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研究所涉及的SCP理论体系、运输业特殊属性理论与道路运输管制、分工与产业组织演进等进行了理论回顾,并据此构建了全新的动态SCP分析框架,为论文研究框架的设计做了理论准备。然后,论文特别使用一章的篇幅详细探讨道路货物运输产业特殊的技术经济特征和产业管制变迁历程,并对我国道路货运产业从1949-2006年近60年的发展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对各国道路货物运输产业管制历程的梳理,归纳出道路货物运输产业特殊技术经济特征、管制特征、产业基本生产条件发展水平以及市场结构特征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变化历程。通过对我国道路货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进一步验证我国道路货运产业增长与市场化进程、产业基本生产条件发展等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接下来,本论文根据第2章确定的理论分析框架,密切结合产业特殊技术经济特征,分别使用叁章的篇幅,对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在过去30年的发展变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论文第4章首先对我国近60年道路货运产业市场结构及其变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道路货运产业经过30年的市场化发展,形成持续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但在近年表现出微弱的集中趋势。然后,论文对持续过度竞争市场结构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转轨经济条件下管制急剧放松导致的产业过度进入、产业特殊技术经济特征这一内生因素以及产业基本生产条件等外生因素是导致我国道路货运产业持续过度竞争市场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论文第5章通过案例分析,对我国道路货运产业中典型企业在过去60年间的企业行为演化进行了描述,指出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产业企业行为以整车运输过度价格竞争和超载为主要特征,但近年出现专业物流公司纵向一体化趋势和小型零担专线运输公司联盟的趋势。然后,论文从管制变迁、市场结构、产业外部环境和基本条件变化、分工深化角度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得出结论: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分散经营的特征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改变。论文第6章以汽车货运生产率和货车增广全要素生产率为指标对道路货运产业的市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道路货运产业市场结构、需求增长以及产业基本条件对道路货运产业市场绩效存在显着影响。实证研究同时显示,在市场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交易方式的改变影响市场绩效发生变化,并从实验经济学视角对此进行了解释。最后,根据全文分析的结果,论文第7章对道路货运产业规制改革提出了建议,认为应当通过提高整车运输进入壁垒、同时降低零担运输和专业物流的进入壁垒来促进具有规模经济性的网络型道路运输方式的发展;通过培育道路货运交易市场从交易环节提高道路货运产业集中度,从而达到改善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产业市场绩效的目的。论文对我国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的研究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在动态SCP分析框架的构建和相关实证分析上具有创新性的贡献,研究结果对现实具有很好的解释性,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不足之处在于受行业统计资料限制,计量分析还不够全面、深入,部分定性分析缺乏实证的检验。
王利芳[9]2005年在《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道路运输的目标、特征、功能;分析了道路客、货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道路运输和社会经济的相关性;对道路运输与国民经济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道路运输系统的结构和道路运输系统内外部因素的因果作用关系;从系统论、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并提炼出道路运输与国民经济相互作用的“手段目的论”、“对立统一论”和“供求论”观点,以全面地揭示道路运输与国民经济相互作用机理;构建了道路运输与国民经济相互作用系统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系统动态模拟研究了道路运输与国民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达到对系统运行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的解析与把握;基于科学发展观、协调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的内涵;提出了道路运输的综合绩效指数、资源配置效率指数概念,并基于供需平衡系数、综合绩效指数、资源配置效率指数,采用综合指数法构造了综合适应能力指数;建立了基于道路运输供需平衡系数、因子分析和DEA 模型的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叁个层面提出了提升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的对策建议。
杨柳[10]2016年在《陕西省道路货物运输规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道路货物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其自身所具有的公共服务性、运输网络性、自然垄断性等产业特征,决定了道路货物运输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性。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道路货物运输业的发展迎来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尽快形成道路货物运输规模经济效益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道路货物运输效率,从而促进道路货物运输业持续、健康、稳定、高效发展。本文首先分析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对运输规模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规模经济的基础理论,对道路货物运输规模经济的涵义进行了界定,同时通过对其构成以及意义的分析,围绕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全面剖析了道路货物运输规模经济的发展理论。然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道路货物运输业发展现状,引入规模经济系数,通过与全国以及国内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叁个代表省份进行对比分析,量化研究陕西省道路货物运输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最后,重点分析了陕西省道路货物运输规模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根据陕西本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道路货物运输规模经济形成的措施建议,以期对陕西省道路货物运输规模经济更好更快形成产生帮助。
参考文献:
[1]. 道路货运现代化架构研究[D]. 徐亚华. 长安大学. 2011
[2]. 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D]. 严季. 长安大学. 2003
[3]. 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研究[D]. 郑燚.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4]. 道路货物运输网络组织研究[D]. 高鹏. 长安大学. 2011
[5]. 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 习江鹏. 长安大学. 2011
[6]. 道路快件货物运输研究[D]. 王炼. 长安大学. 2006
[7]. 提升道路货物运输业竞争力发展策略研究[D]. 朱喜喜. 吉林大学. 2010
[8]. 中国道路货物运输产业组织与变迁研究[D]. 童燕. 复旦大学. 2008
[9]. 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D]. 王利芳. 吉林大学. 2005
[10]. 陕西省道路货物运输规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杨柳. 长安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