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基处理中强夯法的施工技术浅谈论文_张永久

道路路基处理中强夯法的施工技术浅谈论文_张永久

上海玮银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2150

摘要:强夯法施工技术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机械设备和材料,施工技术应用也相对简单,经济实惠。在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填充过程中,可适当放宽填料粒径要求,相比于传统方法在技术要求上反而不高。某些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的高填土方部分会采用到强夯法,它能够让原地面与路基填料结合更加紧密,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路基沉降、路面坍塌的事故发生可能性。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道路路基处理中强夯法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道路;路基处理;强夯法;施工技术

1引言

强夯法又被称为动力固结法,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依靠大型起重设备的重锤从高处落下产生的作用力,对道路路基的土体进行夯实。这种施工技术的操作简便、实用、施工效果也比较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道路路基的加固处理中。但是,强夯法在各项操作环节中仍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大对道路路基处理中强夯法的研究力度,使强夯法更好地应用于道路施工中。

2强夯法的操作流程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进行道路施工前,工作人员需要开展试夯工作,首先要结合初步选择的强夯法施工参数,对施工现场较典型的区域进行试夯。然后对该区域试夯前后土体的变化进行测试。最后,通过对试夯测试数据的分析,确定实际施工中强夯法的各项施工参数指标。若施工参数不符合设计标准的要求,工作人员还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此同时,在试夯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多次试验,以选择最佳施工方案。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对路基的土质进行取样检测,进而初步确定夯实工作的强度。

2.2平整施工场地

在使用强夯法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前,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全站仪,并结合现场施工图纸,在需要进行强夯的施工范围内进行勘察。特别是要对边桩进行放样测量,并做好桩体的保护工作。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安排推土机、挖掘机等对施工现场的耕植土进行清理,并粗略地将施工现场的土体处理成双向排水横坡,或将弯道处以及填挖交界处的土体推成单向排水横坡,以避免路基强夯施工场地内出现积水。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要提前对施工场地可能出现的变形情况进行预估,从而初步确定路基夯实前的标高,再利用推土机将施工场地推平。工作人员还要标明夯实范围内的所有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位置,避免在对路基进行夯实处理时,对地下管线和构筑物造成破坏。

2.3夯点点位的确定

平整完施工场地后,工作人员需要对路基的中桩和夯实范围内的边桩进行保护处理,并用石灰线对其位置做标记。工作人员应根据所需夯实路基的长度和宽度确定夯点的排数和列数,并利用相关规范中规定的钢尺,计算第一批夯点的位置。然后根据第一批夯点的位置,以每个夯点为圆心,以夯击锤的施工范围为半径,用石灰线作圆,标明夯击锤落下的具体位置。第二批夯点只需要在第一批夯点之间穿插进行布设。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在强夯前,记录路基地面的标高,并作为夯击后沉降量计算的初始依据。另外,若确定夯点位置时,遇到地下水位比较高、土体为饱和土的情况,应在需要夯实的位置铺洒砂石,降低路基在强夯过程中带来的负压力。只有合理地布设夯点的位置,才能为之后的强夯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4夯机的夯实操作

首先,将夯锤准确对准所需夯实的位置,并记录夯锤顶面到地面的距离;然后,将夯锤缓缓升起,并保留出50cm的安全距离;最后,工作人员拉下自动脱钩器,使夯锤对路基进行重击,并再次对夯锤顶面到地面的距离进行测量,做好详细的记录。以上所述是一次夯击的过程,在实际的路基强夯施工中,往往需要进行4次以上的夯击才可以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最后2次的夯击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路基的沉降量进行测量,并将沉降量控制在5cm之内,若沉降量达不到相关的规定,工作人员需要增加夯击的次数,直到最后2次的夯击沉降量不超过5cm[1]。在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工作后,工作人员需要将夯实机械移动到下一个夯点的位置进行夯击,以此类推,完成第一批夯点的强夯施工。然后,工作人员需要对现场的土体进行回填和压实,以便开始第二批夯点的强夯施工。第二批夯点的夯击过程与第一批夯点的操作过程相同。

2.5满夯施工

强夯法操作流程中的满夯施工的目的在于对路基的表层进行加固,虽然施工操作方法与第一、二批夯点的夯击施工相同,但是其在每个夯点只进行一次夯击。同时,每个夯点要进行搭接夯击,搭接的范围应占夯锤直径的1/4。在满夯施工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利用推土机和压路机对土体进行平整和压实,直至路基的强度满足道路施工要求为止[2]。

3施工注意事项

3.1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

在强夯法的施工准备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保证施工技术参数(如夯击次数、2次夯击的间歇时间、单点夯击能、夯击锤的起落高度等)的准确性。其中,夯击次数要根据试夯实验结果中夯击次数与夯击沉降量的关系曲线确定;2次夯击的间歇时间为7d;单点夯击能为3000kN•m;夯击锤的有效夯击深度为7m。此外,工作人员进行单点夯击时,一般应选用直径为1m的圆形夯击锤;进行满夯施工时,一般选择直径为2.5m的夯击锤。各个夯点之间的布设间距为1.8m。并且,在施工现场的雨水管、检查井等地下设施10m的范围内,不得进行强夯法施工。

3.2雨季施工注意事项

若在雨季进行路基的强夯法施工,应做好以下工作:(1)为了防止施工场地内产生大量积水,对路基土体的强度和强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工作人员应在施工现场采取一定的排水措施,将雨水及时排出;(2)若夯坑中存在积水,工作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开挖一定数量的排水沟,将坑内的积水及时排出,对于需进行强夯的区域,工作人员可以对土体表面进行碾压,以排除部分水分;(3)工作人员应及时了解天气的变化情况,做好施工预防措施。

3.3细节方面的问题

细节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1)进行单点夯击时,工作人员应及时将每个夯点的夯击能、夯击次数以及夯点周围土体的变化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并注意观察在夯实过程中,夯击锤的作用力对土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2)确保夯点与夯击锤之间的高度满足施工要求,以保证路基夯实效果,并且满夯施工时,工作人员还应按照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顺序来进行施工,避免出现漏夯等现象;(3)在强夯法施工完成后,工作人员还应注意对路基土体密实度的检查,保证路基中不出现土质松散、翻浆、表面不平整以及土体软弹等问题,从而确保强夯法施工的质量[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工程路基的施工中,强夯法施工技术在路基的加固处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大范围应用是未来我国道路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对道路路基处理中的强夯法施工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从道路工程路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升强夯法的施工技术水平,促进我国道路工程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技术的运用及细节问题思考[J].江西建材,2016(9):165.

[2]龚周荣.试论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强夯法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9):226-227.

[3]余辉,刘海燕,廖育根.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技术的应用分析[J].交通世界,2016(34):44-45.

论文作者:张永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道路路基处理中强夯法的施工技术浅谈论文_张永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