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旅游视域的乡村振兴研究
杨千卉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摘 要: 我国经济工业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迅猛,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逐步成为支柱型产业之一。现阶段国家开始实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对正处于开发阶段的乡村旅游来说,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文章对乡村旅游视域下的乡村振兴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度假
所谓的乡村旅游是指供人度假、休闲类的一种活动形式。旅游中,借助乡村某些特色景点,吸引游客,创建活动场所,获取利润,这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最终实现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游客得到理想的感官体验、旅游地居民生活水准等好处。现阶段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包括生态旅游类型、休闲旅游类型、乡村文化体验类型等集中类型。对大多数的城市居民而言,回归大自然、轻松快乐一直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生活方式,乡村旅游,主打的就是与自然相拥、返朴归真的全新理念,对现阶段的城市居民而言,与其内心高品质生活愿想不谋而合。相关旅游企业在发展建设乡村旅游过程中,以农家乐、田园生活、种植蔬菜水果、采摘乐等项目来吸引游客。不得不说,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负反转构造的存在说明研究区构造演化经历了由早期挤压应力到晚期拉张应力的转换。早期挤压形成的北西向构造带在晚期拉张应力作用下使研究区具备了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1 乡村旅游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乡村旅游的理念,并没有统一的说法。针对乡村旅游的类型和表现方式,产业界和理论界有不一样的看法。现阶段,针对乡村旅游的表现方式以及分类,从相关文件、学术界有关的研究,以及政府拟定的各类发展战略,各执己见,众说纷纭。比如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两者的关系,有人认为是从属关系,有人认为是等同关系,也有人认为两者互不相干等,说法不一。最终导致乡村旅游中,农业旅游、乡村民俗风情体验以及农业观光等方式,概念不清,没有明显的界限。不利于景象乡村旅游研究,也没办法很好地进行统计,使得进行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时,出现重重阻碍,在拟定相关的乡村旅游战略、拟定政策法规以及项目时,都很难落实到位。虽然对其理念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乡村旅游的最本质的特性就是,乡村原真性,这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基于此,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乡村性必然是其主要特征。
对乡村性而言,其主要表现在农业、自然以及散居三方面。基于此,乡村旅游无限扩展,获得更多的旅游资源。与现阶段乡村地区实际存在的状况,文章将旅游方式分为体验式旅游、农家乐旅游、乡村文化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在乡村旅游中,类型很少有单一存在的,多半以多种综合形式呈现。一旦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必定是多种类型同时存在、业态多元化的综合形式。
2 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2.1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兴旺
以往的乡村农业的产业架构中,原始的农业处于主要位置,传统的农业,一般是以种养为基础,形式不多,受降雨、阳光等自然因素影响,产业效益存在很大差异,传统产业完全靠天吃饭,效益不高,稳定性也相当不理想。在未来,只有持续完备乡村产业架构,促使乡村经济增长更为科学,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有效渠道。
1)一旦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乡村地区就会涌入不少游客,这样一来在市场上,传统农副产品就更有销售途径。因为旅游者置身于旅游地,他们完成农副产品的消费和购买实时发生,交易发生在当地,也就缩减了交易成本等优势。也就是说,对旅游地而言,一旦乡村旅游得到发展,可以同时促使养殖业、种植业的深入发展,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也得以优化。2)依据有关数据推算,旅游业与拉动的相关产业之间的比例是一比四,乡村旅游在旅游业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具有涉及面广泛、相关联的产业多的特性,一旦乡村旅游得以发展,势必会带动传统农业的进步,同时带动生产开发旅游用品以及纪念品、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促使一业兴、百业兴的连锁反应,实现旅游业和农业的深入发展,促使乡村产业架构的优化,达成一、二、三产品的相互进步的目的。不再以传统的农业为主,而是农业与非农业同步发展的架构,持续完备乡村产业架构,实现乡村农业繁荣发展的目的。3)一旦乡村发展,产业架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长势良好,合乎新时期发展需求,也能促使旅游发展,在农产品供给体系中更为优化稳定,更好地满足乡村旅游所需。也就是说,第一、二、三产业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
2.2 改善乡村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能否对游客产生吸引力,与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也是乡村旅游发展中,最基本的资源。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如果想要吸引游客,市场规模扩大化,保护和优化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全域旅游的大环境下,为了实现更佳的乡村生活体验,完完全全地与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很多游客希望可以与村民共同生活,在同一环境下,享受生态环境带来的美好。也就是说,依托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达成生态宜居的最终目标。
乡村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环境阶段,不仅仅要山清水秀,更要招财进宝,两者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乡村强盛的目的,产业多元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整体发展的目的。首先,以该理念为主导,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基点,开展相关的生态农业项目,推进农业产业架构的完善晋级;其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具有乡村特色的农林副渔等产业,不断的扩大规模,甚至是品牌化;最后,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不断创新,使得乡村的各个资源价值最大化,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对有关资源的开采利用,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破坏和浪费,在开展乡村旅游过程中,要把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降到最低,从根本上促使乡村民居环境的优化,使得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和谐共进,良性发展[1-2]。
1969年的德国《职业教育法》和1946年的美国《职业教育法案》分别对本国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予以法制化、规范化。德国“双元制”和英国“现代学徒制度”以企业为办学主体;新加坡“教学工厂”和澳大利亚“TAFE”属于以学校为办学主体的经典教育方式。
2.3 推进城乡融合,实现有效治理
乡村的亲缘和地缘关系,因为乡村旅游的进步而有所突破,乡村旅游不再闭塞,逐步的开放,从自立门户,实现互帮互进。一般而言,一旦经济发展,人口和资金会远离闭塞的地区,转入发达地带。但是一旦乡村旅游发展,不管是人口、资源还是资金等核心要素,不再是单向流向。这样一来,乡村的治理不再具有地缘特征,也不仅仅是村民身份,而是逐步转变成现代治理,具有开放特性,同时具备公民身份。立足于本地区自然资源,进一步发掘潜在的乡土文化,使得每一个村都有自我风格,最终达成差异化战略目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乡村旅游不是独自行动,更不是各自为政,必须基于特色发展的前提下,城乡结合,推进发展。为确保城乡发展水准进一步提升,乡村与乡村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必须信息、客源等互相贡献。同时,乡村旅游,借助于区域合作,持续深化,进一步实现区域之间的社会治理合作,地方之间不再区域保护制度,在竞争良性化的同时,进一步达成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全面发展,实现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环境,整体发展的目标,促进城乡整体富强的最终目的[3-4]。
步骤3:计算各洪水场次的评价指标:纳什效率系数(NSE)、洪峰误差百分比以及洪峰出现的时差,如果符合精度要求则结束,如果不符合要求则根据原始值与预测值得到新的误差序列再一次建立ARIMA模型来对误差进行修正;
3 结束语
旅游集合了文化、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多方要素。在城乡对接以及整合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是最好的纽带,也是乡村实现繁荣发展的最新渠道。从城乡一体化发展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乡村旅游,对乡村资源价值有一个全新的定义,依据政治、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等多维度,促使乡村发展,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其能使我国农村现阶段发展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实现乡村小康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赵水银,谢锦嫣,莫燕琼,等.乡村振兴视域下惠州周田村四大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研究[J].智库时代,2019(33):26-27.
[2]陈丽军,陈翠,胡红兵,等.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黄冈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0):73-77.
[3]杨瑜婷,何建佳,刘举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路径演化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企业经济,2008(1):24-30.
[4]向富华.乡村旅游开发: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J].旅游学刊 ,2018(7):16-17.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872(2019)16-0082-02
作者简介: 杨千卉(1989—),女,湖南华容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
(收稿日期: 2019-8-8)
标签:乡村振兴论文; 乡村旅游论文; 度假论文;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