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壮大,乡村到城市,农业到工业的区域变化使得水土流失也跟随变化,结合近年来,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观察,发现有水土流失地域面积增大、水土流失分布无规则且强度小、水土流失危害性加剧等特点。水土流失的严重是造成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而如何才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效率,则需要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几点要求,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研究,落实水土保持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治理措施
引言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最终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威胁。近些年来我国资源环境问题频发,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改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一定要对改项问题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水利工程对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与破坏,我们一定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其进行建设,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1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特点
1.1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大多是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施工场地狭窄,进入困难。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临时工程、施工现场平整、运输道路和施工交通道,临时仓库等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对地表原灌木林地和草地植被、地形及地貌构成均会损害,短时间内地表裸露,地貌重塑,原稳定的自然状态始终不能发挥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使其蓄水和防止土壤侵蚀作用减弱。水土保持功能丧失,从而导致土壤蓄水能力下降,土壤侵蚀增加。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运输道路和施工交通道容易因运输易破碎、降水时路面泥泞、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1.2土石料场开采与取土造成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尤其是一些规模巨大的枢纽工程,需要土石料较多,外借不现实,这样势必建土石料场进行开采。在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和土层遭到破坏,这些水土保持设施的损坏暂时无法恢复,其中一些是不可逆的,增加了原有的土壤侵蚀强度与水土流失。土石料开采结束后剩余的土壤母质以及易风化岩石风化壳,由于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并且没有坚实的土壤植物根系覆盖,耐蚀性和耐冲击性迅速下降,降雨时大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1.3建设工程废弃物造成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建设中产生了大量要处理的弃土、弃石、弃渣,其中大部分是结构松散的砂石(砂页岩、玄武岩、石灰岩),这些建设工程废弃物,如果任意堆放,临时排水、支挡等必要防护工程不到位,遇到雨水冲刷,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发生。有的地方这些废弃物在短期内会造成了大量流失,污染河流、甚至饮用水源,使下游和周边地区存在很大风险。
2水利工程施工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2.1边坡工程防护措施
水利工程边坡的防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减载和压坡。削头和在坡趾压坡是提高边坡稳定性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手段;(2)排水工程。边坡排水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两大类,规模巨大的边坡通过内在排水洞可大幅度降低地下水位,是增加边坡稳定性的战略性工程措施;(3)锚固技术。随着岩土钻凿技术的进步,使得在岩质高切边坡,甚至是以砂砾和块石为主的堆积体中采用锚杆、锚索加固等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4)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主要有抗滑桩、抗剪洞、锚固洞以及各种形式(重力式、扶壁式)的挡墙;(5)坡面防护。依据坡面的陡、缓不同和基质条件,可分别选择挂网、喷护和坡面砌石等措施。以上结构在水电和交通铁道建设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施工道路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道路防护整治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挡墙、高陡边坡排水沟等。在施工现场开挖路基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修建挡墙,防止弃渣直接进入汇湾河道。在冲沟及陡坎地段应修建浆砌石挡土墙,根据地形确定挡土墙的高度,一般控制在3m以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道路高陡边坡修建排水沟,将坡面汇流引至排水涵洞,以避免对坡面土体的冲刷。
2.3施工时用地的工程防治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中,砂石料拌和、木材加工、钢材加工、风水电系统等临时占地和临时房屋建筑,在工程完工时均应拆除。由于这些临时占地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地表植被和地表土壤均有很强的破坏性,尤其是砂石料加工系统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其占用土地将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因此,施工结束后应结合临建拆除对施工临时用地进行土地平整、表层覆土,使其恢复原有的土地功能。
2.4要注重因地制宜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点状和线状两种。所以,在需要进行治理的水利工程区域,可以先研究施工地段的土层构造,在充分做好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秉承因地制宜地原则,制定出水土保持的手段并予以实施。例如可以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之所以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是因为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各自的功能属性不同,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可以高标准的实现水土保持的成果。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针对施工区域不同性质不同的特征,设计并提出有效的方案并加以实行。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地表植被覆盖的面积,还可以提高地表土层的抗侵蚀能力,为打造一个优质的地表生态环境提供基础。
3加强水土保持有效途径
3.1对水土流失进行依法防治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强,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开发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对此国家相继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来完善水土保持建设的发展,《水土保持法》的有效落实很大程度上防治了水土流失,相关部门要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严。
3.2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
水土保持的有效实行不仅仅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更需要广大人们群众加以宣传与了解,政府领导及相关负责人要带领群众,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这样才能从深层次上贯彻水土保持,避免水土流失的大量出现。
3.3加强领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
水土流失灾害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种原因所导致的。所以针对已经发生的水土流失区域要加强合理规划治理力度,尽可能的减少水土流失的面积,在治理期间,领导要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完善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案,避免将问题严重化,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使其治理无后顾之忧。
3.4强化政府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政策制定和监督作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政策制定和决策监督的作用。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制定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意见,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机制,对工程项目中易出现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力的监督,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单位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水土保持观念,对屡教不改的单位也要不遗余力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责令其采取水土保持的补救措施,引导施工单位向文明施工、科学管理方面迈进。
结束语
水土保持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要规划,这是发挥水利工程基础性、保障性功能和作用的基础。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全面而长远的保护措施和手段,做好预防与监督,以达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平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雪源.探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流失防治[J].南方农业,2015(21).
[2]何静.天山北坡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4(7).
[3]幸定武,陈文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临时防治措施设计初探[J].人民珠江,2014(2).
论文作者:朱燕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地表论文; 措施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土壤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