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促进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是军民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当从政策制度上、组织实施框架上、资源配置上和运转模式上进行优化改进。
关键词: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策略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是加快我国科技创新速度,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活动质量,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优化军工与民企科技创新投入模式与管理体系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现状、原则与策略进行分析。
1.军民融合创新的理念
1.1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理念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是军工企业、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以合理的组织协调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研发信息成果共享联盟的体系。它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军、产、学、研的合作运行,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有重要价值。
1.2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价值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有助于融合我国科研资源,是顺应我国军民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军民融合创新可以有效的消除军队系统运用民用技术的障碍,可以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得到重要资金支持,并且打开军事科技向民用系统流通的渠道。通过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机制建设可以为科技兴军筑牢基础,实现科技强军的关键目标,达到提高军民融合创新活力效果。在有效的军民融合机制下可以更好的实现科技创新的管理,从而优化创新目标,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科学创新工作体系,改善和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工作秩序,实现创新体系全覆盖效果。
1.3重庆军民融合创新条件
重庆军民融合创新一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重庆地区的军民合作正以各种形式开展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基础较好,而且重庆市正在申请成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首先,重庆市现有军工企事业单位达到了42家,而且还有29家民企具有参与军工产品配套生产的资质许可,这些领域涉及到船舶重工、航天科技、兵器工业等军事工业的重要领导。可以说重庆具备了进行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重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制造能力。其次,重庆市具备较强的军民融合发展的原生动力,为了提高重庆军民融合发展水平,重庆市政府建立了全领域、全要素与全方位军民融合发展策略,重庆市政府还与中国工程院联合成立了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在重庆十大新兴产业战略格局对中军民融合发展有明确的计划,并且正在推进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的创新平台,正在进行深度融合创新的试验,强调构建一体化的发展体系。
2.军民融合创新的问题
2.1缺乏宏观统筹机制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当前缺乏宏观统筹机制,军用科技与民用科技还处在不同的管理体系当中,加上我国涉及的科技管理部门较多,军地各自为政,以及分散管理的方式,导致军地科技投入重复项目多,科技投入相对分散,以及缺乏统一领域,不能有效综合实施科技创新的问题。首先,国家还缺乏统一领导各部委、军委机关相关部门的顶层科技创新机制,军民统筹协调发展质量低,没能形成科学的技术创新规划。其次,在共性技术研究方面的合作不足,没能达到应融尽融与能融则融的效果,军民科技基础资源未能科学有效的综合配置,国防科技实验室、军队重大试验设施与民用科技科研设施的共享水平较低。第三,军工与民用企业的科研信息共享不足,相关数据信息交互性差,因此导致科研成本投入较高,科研工作的续接性水平不足。
2.2缺乏基础科研机制
当前新一轮科研工作正在蓬勃兴起,新兴领域与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但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国防科技都依赖型号需求,对基础性与前瞻性的研究重视不足,还缺乏持续性的投入机制,导致一些关键基础性技术难以与外国抗衡。当前我国科研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还要重点加强基础性、战略性与前瞻性科研工作。首先,还要优化统筹管理军工企业、政府机构、民营企业,着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探讨的技术创新机制。其次,当前还没能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联盟方式,不能通过开放性的合作平台与载体实现科研力量的综合统一。第三,还要形成优势互补、各成特色的研究体系,注重在优化科技运行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快速突破技术瓶颈,能够运用有效的调动军工单位和民企攻坚克难的积极性。
2.3缺乏军地协同政策
目前我国在军民融合创新领域还缺乏必要的军地协同政策,军地协同的有效性不足,军地企业在税费减免、优惠补贴、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待完善。首先,传统的产业政策与管理机制制约了民企潜能的释放,现有的激励机制还不足以全面释放军民融合活力。其次,还要在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下形成科学的分配机制,在满足军工需要的基础上有效保护民企利益。第三,加强解决当前基础设施共享不足,以及相关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打造专业化、系统化的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环境。
3.军民融合创新着眼点
3.1加强军民统筹协调
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需要科学进行统筹规划,在发挥国家扶持政策作用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地方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着力在军民两在体系融合的基础上找出军民融合创新的着眼点。要在具体项目上体现军民融合创新的价值。首先,加强军地协调机制建设,强化在国家层面向军地科技发展一体化领导、统筹协调与有序指导推进的方向发展。其次,建立跨军地、跨部门的军地联合机制,真正的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下提高军地联合的水平,解决军地联合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例如,重庆是西南地区国防科技工业重要基地,现有42家军工企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020亿元,职工15万多人,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主持下建立了深度联合的机制,在教育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军地双拥共建的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设置了军民融合南岸示范基地,并且按照产业集群化的道路在军工领域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工业机器等方向加快投入,同时打造了集科研、设计、教育与人才储备于一体的共享开发平台,达到推动转型升级目标。
3.2优化军民创新主体
提高军地联合创新的有效性,还要优化军地融合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地方企业的作用,在优化军地联合创新主体的基础上,推动融合创新活动的顺利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应当围绕着成立军工集团、军队科研单位、国家驻地方的科研机构、地方所属高等院校、以及现有的从事军事工业的国有单位、民营企业等主体,加快运用有效模式推动“民参军”或“军转民”的发展道路,在全面凝聚融合军民创新的优势力量基础上,不断围绕具体优势产业项目进行联合开发、共同承担合作研发的风险,从而满足军工领域的需求。例如,重庆立足于原有的军工领域的优势基础,根据现有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突出重点领域龙头企业的军地融合,重点在航天航空、特种船舶、集成电路与机电装备方向进行重点企业的军民融合,力争在云计算、石墨烯、智能制造等形成新的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当前重庆已经确定了6+1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工业格局。
3.3优化军民创新链接
提高军民融合创新水平的质量,还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产品作为推动力,围绕着国建设需求、国际市场发展方向,全面加强装备建设、实现军事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先期技术开发与产品装备研制的不断突破,在理论与技术、研发与应用、战场与市场的紧密结合的背景下,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的方向。例如,围绕着重庆地处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地理位置,在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采购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采购与民企开展军品研发的方式进行专业许可转让、有偿军事科研成果转让,开放科研设施、以及创新国防科技组织形式的方式,全面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支持重庆军工产品以市场化的方式进入军工领域,在优化军链接新方式的基础上促进军民融合创新的发展。
4.军民融合创新的策略
4.1抓体制机制创新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化建设思路是建立在融合军事与民用领域的科技创新资源基础之上的。只有加强军地的统一领导,形成全面协调的军事与民企科研机制,才能实现深入进行科研创新目标,首先,在军民融合创新的大背景下,明确科技管理部门、国防科技部门、装备采购部门的具体职责。其次,定立协同一致的发展目标,在理清各面责任的基础上,实现需求与资源的对接,注重建立完善的军事科技的统筹机制,形成科学宏观的评估办法,着力在军民融合示范区、军民融合基地、国防动员体系的框架下优化军民融合创新基础,形成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机制,在国防需求牵引下不断的加强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的创新发展。第三,解决军队、军工、民口企业不能实质进行深入融合的问题,针对共性研发建立共性技术研发环节,由专门机构与专业部门组织开展研发创新工作,并且实现军地科研设备、基础设备的资源共享。例如,重庆市建立了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和会商制度,成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咨询委员会,对重大科技创新事项与发展规划进行全面编制,形成一体化的力量体系,从而达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全面发展的目标。
4.2加强略规划引导
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的有效机制,还要从十三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出发,在提高科技创新力的基础上,围绕着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军民融合创新的发展规划。首先,坚持使用正确的战略导向与科学的目标导向,实现宏观统筹与具体策略的有效制订。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明确军地分工机制。其次,划分军地协同创新的具体任务,明确科学的军民融合创新的思路,全面提高军民技术开发有效性,按照地方政府制度的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围绕主要任务进行深入实施,重点在一些大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提高军地融合的质量。例如,重庆市为适应我国军工领域的转型发展需要,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重点瞄准空天一体领域、网络电磁空间领域与海空防管理新兴领域进行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规划,并且形成多元化的人才、教育与资源有效支撑的格局。重庆市结合区位优势,分别在南岸、永川、璧山等形成了新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并且围绕20世纪90年级军民结合打下的基础重新制订《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6〕30号)。同时形成了新的保障制度,从而促进相关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
4.3抓政策扶持和法规保障
军民融合创新是建立在强有力的政府保障基础之上的,只有不断出台法规和完善相关制度,运用有效的政策方式进行科研融合创新的补给,才能达到促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深度实施目标。首先,建立科学的财税机制,切实加强对军工企业、军工民企进行信贷优惠,形成科学的有利益补偿机制,在有效的准入退出机制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创新知识成果的转化。其次,优化市场准入的制度,针对国防科研工作需要,形成有效的市场准入机制,在满足国家涉密单位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全面加强市场准入核查的基础上提高科技转化效率,促进军工民企的发展,同时优化军民融合的有效性。第三,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方面还要加强国家保密部门、安全部门的合作,在上级指导的基础上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指导,实现自主决定投资、转让、许可与合作的深入优化改革。例如,重庆市政府全面强化建设军品采购制度与市场经济对接的机制,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组织民营企业开展军品的研发项目,同时优化地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现地方知识产权与中央军委装备部的军事专利相结合,鼓励军事专利向民用企业有偿转让军事科研成果,同时开展军工质量、保密资格、承担制造等试点改革工作。重庆市还建立了100亿规模的军民融合发展基金,加强国防科技产品创新和尖端成果产业化工作,破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加强军民融合的步伐,达到全面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解决军民融合具体问题目标。
4.4抓服务平台搭建
只有打造优质的军民融合服务平台,才能实现军队、军工与民企的有效深度融合。构建完善的军民融合体系需要必要的硬件条件与平台作为支撑。首先,加强构建信息化的服务环境,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资源的广泛优质供给。其次,建立信息密集的咨询服务体系,围绕着军民融合企业的现实需要提供信息服务,借助军民融合创新形成完善的信息服务群,从而提高军民融合的主动性、创新性和有效性。首先,重庆地区加快解决军民双向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军民双方有效的信息互通渠道,在政府牵头基础上强调产研结合的平台搭建,例如,2016年中关村(重庆)军民融合产业园正式在九龙坡区落户,达到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融合开发目标。其次,建立科学的军民整个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在保证科技成果安全的基础上建立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用分配机制,通过高科技园区的平台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第三,通过产化的示范基地、网上开放平台,线下服务机构,为军民融合提供重要服务平台,从而更好的庆建设优质的军民融合体系。
结论:提高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目标,需要在优化合作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军民科研单位向互沟通的目标,在地方政府的强有力政策、资源与资金支持下,着力加强军工与民营企业互动,共享科技创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明亲,谢立仁,张冬敏.基于ANT的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2]索晴.军民结合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2016(3)
[3]谭清美,王斌,王子龙,张浩.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4(10).
[4]李海海,孔莉霞.国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典型模式及借鉴[J].经济纵横,2017(5).
论文作者:陈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军民论文; 军地论文; 基础上论文; 科技创新论文; 军工论文; 重庆论文; 机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