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于林1 吴 岚2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 重症医学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目的:了解新疆某医院ICU住院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特点,为指导临床抗生素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本次研究采集2011年至2013年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医院重症监护室入院48小时后,收集患者的尿和痰标本,使用细菌培养方法分离菌株,使用MIC法测定抗生素耐药性,收集数据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铜绿假单胞菌对羧苄西林的耐药菌株比例为53.3%,对环丙沙星的耐药为26.67%,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性约为33.3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为53.33%,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为40%;入住ICU的原因是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发生多重耐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院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大致与国内外相似,多重耐药的菌株对糖苷类耐药明显,建议临床上根据病原学诊断及药敏结果用药,避免使用能诱导或加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对于非手术原因入住ICU的患者应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以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室;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新疆
【中图分类号】R378.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818-02
院内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HALs),众多研究证实[1-3],院内感染与ICU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以及医疗费用关系密切,有研究显示[4, 5],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是普通病房的5~7倍,其中葛兰氏阴性菌增加了约20-30%的死率死[6, 7],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同时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近些年来随着院内感染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犹其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更为明显。耐药性基因在同种细菌间传播很快,由于耐药菌的高度感染性导致其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因此有必要对这ICU患者这该种病菌的耐药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本次研究采集2011年至2013年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医院重症监护室入院48小时后,收集患者的尿和痰标本,所有患者均在入重症监护室之间无感染症状。本次研究共收集60份标本。
1.2 菌标分离 所有标本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度培养18-24小时,分别将上述培训得到的细菌在血琼脂培养,巧克力琼脂、EMB琼脂分别进行培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后续的生化实验与葛兰氏染色确定菌种。细菌密度>=105cfu/ml时[8-10],认为是阳性结果。
1.3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抗生素分组方法:组A:β-内酰胺酶抑制剂[羧苄西林];组B: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组C:糖苷类[丁胺卡那霉素];组D组: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组E: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
1.4 抗生素敏感性分类标准 根据实验得到的最低敏感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将菌株分为敏感、中度敏感、不敏感(耐药);如(MIC<常规用药后12小时平均血药浓度认为敏感、介于1~3倍常规用药后12小时平均血药浓度认为中度敏感、>3倍时则认为不敏感(耐药))[3]; 多重耐药的认定为本次研究中的5种抗生素中有3种及以上的抗生素耐药即认定为多重耐药。
1.5 患者一般资料的收集 本次研究收集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长、标本类型(尿/痰)、入ICU原因(手术/非手术)。
1.6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检验使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U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分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ICU铜绿假单胞菌对羧苄西林的耐药菌株比例为53.3%,对环丙沙星的耐药为26.67%,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性约为33.3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为53.33%,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为40%。
表1 ICU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分布表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主要功能是对危重病人提供实时的监护及良好的康复环境,铜绿假单胞菌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机体出现免疫力低下时,可导致体机体出现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近些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以及介入治疗的操作增加,国内外研究[11, 12]均显示铜绿假单孢菌为ICU重要的院内感染源,同时耐药性发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对于ICU院内铜绿假单孢菌的耐药性分析国内尚未研究,为更好指导临床监测耐药感染数据以及指导用药,进行本次研究,对获得的结果进行如下讨论。
3.1 本院ICU铜绿假单孢胞菌耐药性分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该院ICU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发生率为53.33%,低于国内研究[13]显示的100%的耐药性有所下降,但与国外的研究显示的46.3%有所偏高[14]。笔者认为这与研究样本数有关,国内研究所取样本例数为:100株,国外的研究所取样本例数为:54株;两研究合并后,总数为154例,125例发生耐药。本次研究样本例数为:60例,经卡方检验发现:χ2=1.614,P=0.133。由此看出,本次研究的结果尚不能认为与国内的研究有明显差异。对喹诺酮类耐药发生耐药比例为26.67%,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类似[3]。对糖苷类耐药的发生率为33.33%,以及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发生率为53.33%,与国内的研究结果类似[13]。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的发生率为40%,高于国内研究[15]显示的22.9%。此次研究结果中头孢类抗生素类耐药性上升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与长期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有关,提示,应在后期临床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频率,对于延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上升和控制医院ICU感染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本院ICU多重耐药抗生素分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例存在多重耐药的菌株中,对糖苷类耐药最为明显,提示,对于多重耐药使用该药已经失去临床价值。笔者认为由于抗生素的反复应用和预防性应用是细菌耐药性产生迅速传播的危险因素,对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病原学诊断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同时避免使用能诱导或加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
3.3 本院ICU多重耐药产生的影响因素
住院原因是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发生多重耐药的影响因素之一,结果显示,多重耐药发生多见于非手术的患者,笔者认为此结果可能的原因为:(1)手术患者一般获得感染的来源为手术操作,同时手术操作对儿童影响一般为外伤,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影响较小,即手术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正常。(2)非手术原因进入ICU的病儿大多是其它系统重大疾病,或者合并其它严重感染等,在入住ICU前一般已有较长时间的住院时长,长期卧床对患者的免疫力有一定影响。此次研究结果提示,对于非手术原因进入ICU的患者,更应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
4 小结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本院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大致与国内外相似,但显示出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耐药下降的趋势。多重耐药的菌株对糖苷类耐药明显,建议临床上根据病原学诊断及药敏结果用药,避免使用能诱导或加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对于非手术原因入住ICU的患者应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以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Murphree C A, Li Q, Heist E P, et al. A Multiple Antibiotic-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 Strain Isolated from a Bioethanol Fermentation Facility[J]. Microbes Environ,2014,29(3):322-325.
[2]Wilson J G, French W T, Lipzen A, et al. Draft Genome Sequence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Strain JD6301[J]. Genome Announc,2014,2(3).
[3]Bayani M, Siadati S, Rajabnia R, et al.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Isolated from ICU, Babol, Northern Iran[J]. Int J Mol Cell Med,2013,2(4):204-209.
[4]Amin H, Zafar A, Ejaz H, et al. 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ESBL producing Enterobacter cloacae among children[J]. Pak J Med Sci,2013,29(1):144-147.
[5]Miossec C, Claudon M, Levasseur P, et al. The beta-lactamase inhibitor avibactam (NXL104) does not induce ampC beta-lactamase in Enterobacter cloacae[J]. Infect Drug Resist,2013,6:235-240.
[6]Landman D, Salamera J, Quale J. Irreproducible and uninterpretable Polymyxin B MICs for Enterobacter cloacae and Enterobacter aerogenes[J]. J Clin Microbiol,2013,51(12):4106-4111.
[7]Liu W Y, Wong C F, Chung K M, et al. Comparative genome analysis of Enterobacter cloacae[J]. PLoS One,2013,8(9):e74487.
[8]Villa J, Viedma E, Otero J R, et al. Draft Whole-Genome Sequence of VIM-1-Producing Multidrug-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 EC_38VIM1[J]. Genome Announc,2013,1(5).
[9]Miyoshi-Akiyama T, Hayakawa K, Ohmagari N, et al.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Enterobacter cloacae[J]. PLoS One,2013,8(6):e66358.
[10]Haraoui L P, Levesque S, Lefebvre B, et al. Polyclonal outbreak of KPC-3-producing Enterobacter cloacae at a single hospital in Montreal, Quebec, Canada[J]. J Clin Microbiol,2013,51(7):2406-2408.
[11]张乃丹,袁成良. 130株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趋势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3):267-268.
[12]Nedjai S, Barguigua A, Djahmi N, et al.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 cloacae strains in Algeria[J]. J Infect Dev Ctries,2013,7(11):804-811.
[13]徐丹斌,张大权,林津. 100株ICU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 西部医学,2012,24(8):1611-1612.
[14]Moradian K F, Ferdosi S E, Molana Z, et al. Molecular detection of integron genes and patter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s isolated from intensive care unit, shahid beheshti hospital, north of iran[J]. Int J Mol Cell Med,2012,1(4):209-217.
[15]任红贤,李海玲,娄云鹏. 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5551-5552, 5555.
论文作者:薛于林1,吴,岚2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铜绿论文; 耐药性论文; 抗生素论文; 患者论文; 胞菌论文; 发生论文; 菌株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