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员的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格论文,馆员论文,高校论文,组织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关于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
任何组织都是人和人的行为的集合体,它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和存在目的。作为组织中的人,图书馆员必须使自己的服务行为符合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需要,表现为组织人格。同时,他们作为有思想有个性的完整的人,在追求理想、踏实奉献、满足需要的人生过程中,也必然表现为个人人格。
任何组织的人都具有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图书馆员也不例外。组织人格是由组织的性质、地位、结构、作用和价值观等决定的,是由组织运作方式和组织文化环境塑造而成的,是满足组织管理和组织发展的需要的。个人人格是个人的个性能力、性格、态度、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的凝聚,是满足个人的需要和发展的。组织人格更强调理性,是模式化的、非个性化和非感情化的人格。个人人格更强调个性,是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和感情化的人格。组织从工作目的和管理需要出发,致力使个人人格符合组织人格的需要,努力把个性化的非模式化的个人人格,塑造成为非个性化的模式化的组织人格。个人人格往往在无形中受到组织人格的影响,具有支持和接纳组织人格的倾向。因此,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片面强调组织人格,就会使组织内部缺乏生动活泼的气氛,缺乏自由思考与开拓创新的空间;如果片面强调个人人格就会形成组织层次失控,管理效率低下,工作秩序混乱,服务行为失常,有损于高校图书馆的形象。高校图书馆正确地处理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的关系,不仅是保持高校图书馆运行有序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高校图书馆活力和创新力的重要举措。
2 关于图书馆员的组织人格
高校图书馆以其有形的资源,在高校的诸建制中保持核心的地位,使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在此能实现,还以文献等物化的形式,连接着现实世界和崇高的知识及思想的世界,提供了一种无形的精神资源,这是高校的其他建制无法提供的,赋予了高校图书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决定了图书馆员应该有意识地强化对自身内在价值的认识,以其独特的优势充分服务于高校的中心任务。这是图书馆员组织人格的重要内涵。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所阐述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性,决定了图书馆员组织人格的主要内涵。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高校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教学改革,高校图书馆必然发展成为高校的信息中心,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承担促进知识的获得和新知识的产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大学生。任何有损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行为,都不符合图书馆员组织人格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依据管理制度和借阅规则作为开展管理和服务的工具,图书馆员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管理和服务。它要求图书馆员的管理行为必须趋于理性,必须恪守其严肃性、统一性和公平性。图书馆员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性的执行者,这是他们任职的第一条件,要求他们在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只能表现为高校图书馆的组织人格。
“读者第一”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宗旨,它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实践指南,已被写入图书馆学专业教材,是图书馆员组织人格的核心内容。“读者第一”不仅是具有宣传意义的口号,而且是一种追求读者满意为标准的高校图书馆的团队精神,它不仅体现在管理制度和服务设施中,更体现在为读者设想的服务环节上。高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再完善周到,也不能包容服务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为此,图书馆员的自我完善就特别重要,就需要培养一种以读者之乐为乐的服务精神。从这个角度上讲,“读者第一”关系到高校图书馆服务性的本质,是图书馆员组织人格的高度概括。
3 关于图书馆员的个人人格
图书馆员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完整的人,他们不仅生活在读者服务领域,有组织人格,而且也各具私人生活领域,有个人人格。个人人格是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教育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是每个人个性、需要、能力和价值观等的表现,主要受个人的需要、动机、利益和价值的左右。一个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心理和个性。因此,图书馆员也有不同的个人人格,他们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实现理想的需要等等。应当看到,虽然存在着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但需要支配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满足需要,然后再产生新的需要,可见需要是个人发展的最根本和最强烈的动力。
图书馆员的组织人格是由高校图书馆的需要和图书馆员的认同程度决定的,而其个人人格则受其个人需要所左右,需要的强度则受个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个性能力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那种物质需要强烈的人,往往表现出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甚至达到自私自利的地步。这种人一般斤斤计较,拈轻怕重,得,则欢喜之,失,则怨恨之。那种成就欲强烈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就感有强烈的需求,往往为自己确立有难度且易实现的目标,并全身心工作以求得到满足。这种人热衷于接受挑战,愿意承担责任,喜欢表现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发表自己的主张。那种对权力欲强烈而又缺乏专长和能力的人,对影响和控制别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总是追求领导者的地位。这种人清楚要获得尽快地提升,就必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与领导的关系更重要。他们对工作的投入有限,但比较善于提出问题和要求,往往围住领导转,唯命是从,喜欢贬低别人,标榜自己。那种对各种需要都比较淡泊的人,通常表现出与世无争的超然态势。
图书馆员的道德情操各自有所不同,有的高风亮节,热心服务,令人尊敬;有的道德低下,人格不高,服务不力。需强调的是,那些个人人格表现高尚的图书馆员,固然是高校图书馆提倡的组织人格的最高境界,但不能认为那些个人人格表现一般的图书馆员就是不合格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他们从事读者服务工作是其谋生的手段,他们有各自的需要,收益最大化也无可厚非,只要他们尽心尽力开展工作,所得合理合法,那么就是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员。
个人人格能真实地反映个人的需要、个性、知觉、道德观和价值观。高尚的个人人格是组织人格的重要补充。
4 关于图书馆员的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之间的关系
图书馆员的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的统一之处是,个人人格必须符合组织人格的要求,符合维护和加强高校图书馆服务性的需要,符合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需要。许多图书馆员的个人人格是符合组织人格的需要的。克己奉公、爱岗敬业、踏实奉献等是中华民族人格的精华,尊重上级、服从领导、努力工作等是组织管理的理念,这些是高校图书馆高效有序地进行读者服务的保证,能保证政策、指示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但只能执行领导指示,按规定办事的图书馆员,一般没有个性,是失去自我的人,如果一个高校图书馆这样的人很多,则该馆是不会大有作为的。
高校图书馆的任何政策、指示的贯彻执行都应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把政策、指示与具体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调动图书馆员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以图书馆员的非个性化为主的权力运行方式。因此,高校图书馆强调管理民主和强调发挥图书馆员的创造性尤其重要,这要求高校图书馆允许图书馆员个性的存在,只要图书馆员的个性不妨碍读者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就不必蓄意塑造图书馆员的个性,更不必强求一致。那些有魄力有远见的馆领导,应提倡和鼓励图书馆员发扬有益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个性和个人人格。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目的,从图书馆员管理的角度讲,就是要协调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努力把每个人的个人目标同高校图书馆的目标统一起来,以达到最大的团队合力。团队合力是复杂的综合因素的作用,而最影响高校图书馆团队合力的是图书馆员的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之间出现对立,表现如下:
上述之对立,损害了高校图书馆的存在必要性和读者服务性,是图书馆人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馆领导必须懂得高校图书馆的团队力学的原理,善于处理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之间的关系,把图书馆员的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中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成为完成高校图书馆任务的强大的团队合力。这样有利于树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形象,使图书馆员成为读者尊敬的人,促进高校图书馆快速发展为高校的信息中心,促进高校及其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图书馆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