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检测论文_黄玲玲

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检测论文_黄玲玲

摘要:在建筑行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可以推动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且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利于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质量和效率。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趋势,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因此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的应用和发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希望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应用和发展

引言:建筑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对建筑行业的要求逐渐提高,建筑工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因此质量管理水平也应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的应用符合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并且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创新非常关键,要对质量管理创新面临的阻碍进行改进。

一、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场地多为开放式的环境,这也就导致了整个施工过程中影响的因素居多,如温度、降水以及其它周边环境等因素。此外由于施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批次、大规模的使用混凝土与水泥,这也就造成了不同时间段所使用的材料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甚至出现质量不一的现象。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了劣质的水泥与混凝土,将会导致墙面或路面上出现裂缝与气跑的现象,更有甚者会造成一定的伤亡事故。

(2)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科学控制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每种材料的质量,并严格按照混凝土搅拌的流程,合理控制搅拌时间与搅拌工艺,避免温度控制不当、外力作用过大、时间过长导致的混凝土与水泥的标准不达标。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水泥与混凝土材料检测工作,确保施工的质量。

二、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项目

主控项目的检测:

表1混凝土主控项目检验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验方法

进场水泥 应检查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及出厂日期、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检查产品合格证、进场复验报告和出厂检验报告

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合料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通用技术规范》等和有关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氯化物的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规定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

如表1所示,对混凝土主控项目检验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了介绍,首先,对进场水泥进行检验。水泥采用同一厂家、同品种、同等级、同批号、连续进厂水泥。对产品的品种、等级、包装或者体积、交货期等进行检验,对产品的强度、稳定性和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产品合格证、进场复验报告和出厂检验报告。

其次,对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合料进行了检查,并根据入口的批次和取样情况确定检验方案,检验方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掺合料》、《混凝土掺合料通用技术条件》等有关环保法律的规定。氯化物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二、建筑工程水泥材料的检测

2.1水泥检测主要内容

在对水泥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当中,工作人员主要对水泥的强度进行检测。水泥强度的大小主要由其中所含有的矿物质所决定,但熟料的细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水泥的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强水泥强度检测的主要作用为两个方面:第一,衡量水泥的材质;第二,为合理配置混凝土提供依据。一般来说,检测出水泥的强度就能相应的推出水泥的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的等级是工作人员判断水泥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2.2水泥材料检测设备

在检测水泥强度的过程中需要预先准备测试仪器,仪器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水泥材料的检测结果。为此工作人员需要准备振实台、抗压试验机、胶砂搅拌机、抗压夹等。工作人员在安装振实台工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器材操作规定,并避免锅壁与叶片之间的碰触,但也要为水泥的搅拌留有足够的空间。

2.3试验测试初始准备

在正式开始检测时,工作人员需要将水泥、水、标准砂等检测物品预先放置在检测室当中。工作人员在初始的测试阶段时,需要保证各个被测物品的温度处于一致的环境,并及时的做好观察与检测工作。

2.4试验测试注意事项

工作人员在测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变量的控制,密切观察水泥的反应速度随着温度升高会发生哪些变化,记录在其凝结与硬化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时间。同时工作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要确保检测室内温度与养护箱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但在湿度的要求上,要确保检测室的湿度为50%、养护箱湿度为90%。工作人员在对抗折度进行检测时,要确保被检测物体表面清洁,并有效控制加荷速度。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检测

(1)检测方案设计

混凝土检测相对比较复杂,不同的建筑工程往往对混凝土的配比有着不同需求。因此工作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也应该按照具体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检测。首先在开始检测之前,需要选择检测的主要总体。按照相关的检测要求,同一总体的混凝土比例往往是相近的,采用同样的配置技术。其次,要进行精确化检验,从总体中进行抽样检查,随着检测样本数量的增多,工作人员通过数据记录与数据分析将会得到精准的检测结果。为了提高混凝土配置的精确性,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确混凝土配置人员具有相关的资格从业证书与严谨的工作态度,进而减少混凝土配置过程中,配置比例失调与配置质量不达标的现象。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检测之前,要提前向配置人员了解配置的比例等相关信息,做好检测前期数据收集工作。

(2)抗压强度检测。抗压强度检测是混凝土检测过程当中主要的检测项目。工作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回弹仪器测出被检测物体的回弹强度。工作人员在规定检测测试后按照规范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计算公式得出混凝土的强度。据相关的理论研究回弹数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为正比例关系,回弹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混凝土的强度状况。工作人员在使用回弹仪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检测标准,确定测区和测点位置,确保数值在77~83之间,工作温度在-4℃到40℃之间,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数值。

(3)此外,回弹法的使用不仅局限于单体结构物体的检测,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回弹仪大规模的测试建筑构建。回弹仪器检测仪器的应用可以保证混凝土材料构成、强度、配比以及施工工艺的一致性。此外,工作人员在测量结束后,还要将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组织专人对数据结果进行检测分析,并系统化的评定混凝土的强度。

结语:综上所述,创新已经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创新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创造了升级和活力,在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的创新符合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优化质量管理方案,实现科学化的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实践应用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确立了创新性的质量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宗飞,卢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8(5):66

[2]丁曦.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智能城市,2017,3(8):124,142

[3]丁国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26):128-129

论文作者:黄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  ;  ;  ;  ;  ;  ;  ;  

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检测论文_黄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