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增强五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凝聚力论文,成年人论文,北京奥运会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7x(2008)05-0003-09
今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我国北京举行。有研究指出,一些国家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升了国家形象[1]。不少研究表明,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7]。也有研究认为,成功举办奥运会对提升举办城市的形象,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8-13]。回顾奥运会的历史,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在金牌数、奖牌数和排名上都有较大的提升,同时,也在国内掀起一股大众体育的热潮,传播了奥林匹克文化。由此可见,对于举办国而言,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具有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经济,稳定社会,振兴体育,发展文化的综合效应[14-16]。
为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指出,办一届最出色奥运会的标准,第一是要有最好的硬件设备;第二是包括竞赛的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伍等软件应是最好的;第三是向13亿中国人普及奥林匹克精神[17]。不少学者指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标准应体现在:在政治上是否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在经济上是否产生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竞技运动水平上我国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在城市建设上北京市的比赛场(馆)、交通、信息网络、环境等方面能否得到令人瞩目的改观;在管理上能否保证人员安全,能否使各项竞赛组织协调、顺畅地运作;在文化上是否进一步传播了奥林匹克精神,增强了我国民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和热情[18-21]。
时蓉华认为,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它既是表现团体团结力量的概念,又是表现个人的心理感受的概念,这种个人心理感受表现在认同感、归属感、力量感[22]。卡伦将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定义为团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情感的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23]。研究表明,一个公认的团队目标以及它的接受程度是任务凝聚力最重要的贡献因素[24]。Williams和Hacker指出,运动成绩是影响运动队凝聚力最重要的因素[25]。
如上所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能够给我国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体育振兴效应,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标准包含:政治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比赛成绩、城市建设、管理运作、文化传播。
但是,上述关于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标准都是由有关官员和学者提出的国外经验总结和理论推理,均不是研究举办国民众对这些标准的认知,由于凝聚力是团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情感的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民众关于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进行研究。
其次,心理学家将凝聚力的个人心理感受上归纳为认同感、归属感、力量感,但在体育竞赛情景中,这“三感”的具体内容未见相关研究。尤其是在我国举办北京奥运会这一特殊情景下,我国民众是否还有特定的心理感受或期待更是个未知数。
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地;上海、西安、沈阳、武汉分别是我国东、西、北、中地区经济、社会、文化较发达的城市,因此,这五大城市民众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以及北京奥运会增强该市民众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可视为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为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五大城市成年人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以及北京奥运会增强五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从而为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增强民族凝聚力提供参照依据。
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是:五大城市成年人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可能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各城市、各年龄段、性别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北京奥运会增强五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可能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各城市、各年龄段、性别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北京、上海、武汉、沈阳、西安五大城市18~69岁的成年人。以年龄段和性别为划分依据,分为5个年龄段(即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每个城市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的人数为500人,其中男性和女性各250人,每个城市随机抽取的总人数为25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实施,调查由两个问卷组成。第一个问卷是调查五大城市成年人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下称问卷1);第二个问卷是调查北京奥运会增强五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下称问卷2)。
1.2.1.1问卷1的编制
根据要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管理运作、比赛成绩等要素有关的前人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编制了由17条内容组成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评价量表,即从很赞成、赞成、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不赞成到很不赞成,依次赋予5、4、3、2、1分。
随后,采用通讯咨询的方式,向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司(局)、项目管理中心、一些省(市)体育局负责竞赛或科研的负责人发出30份咨询表,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1份。采用上下位项目分析(上、下位各25%)的方法,剔除认同度较低的条目和吸收被咨询者的建议后,修订成第二稿。随后,再次将修订稿发给由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司、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和学者组成的专家,请他们对调查问卷条目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价(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19份),由此编制成由13条条目组成的问卷,内容效度系数为0.81,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1.2.1.2问卷2的编制
根据凝聚力的个人心理感受表现为认同感、归属感、力量感的观点[22],依据北京奥运会比赛可能对这“三感”产生影响的客观事物,研究人员编制了由35条条目组成的问卷2。采用李克特五级评价量表,评价等级为:很赞成、赞成、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不赞成、很不赞成,依次分别赋予5、4、3、2、1分值。
1.2.1.3预调查
将两个问卷合印成一份问卷纸,在上海市和沈阳市的两个大型超市入口处,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实施调查,采用被调查者填写,或调查员问,被调查者答(当被调查者由于文化程度的原因,表示难以准确理解问卷内容时)的方法,对进超市购物的人群进行了预调查,两市被调查人数分别为500人(男、女各250人)。
采用折半信度法,对问卷1的调查结果进行了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842,可认定具有较高的信度。
采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特征值为1,因子负荷量为0.5,对问卷2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经统计学分析处理,从中抽出5个因子,共16个条目,总贡献率为63.6,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问卷2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但是,将5个因子命名后分别与沈阳市的调查结果(已发表)加以对照后发现,其中“归属感”、“大国意识”、“持续性”具有相同性,其他两个因子不具有相同性。这一结果说明,两地成年人在心理感受或期待上有一定的相异性。为了使问卷2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将两地抽出的因子中所反映的条目重新进行组合,修订成一份由26条条目组成的问卷2作为正式调查的问卷。
1.2.2 正式调查
采用与预调查相似的地点和相同方法在上述五大城市进行了正式调查,问卷有效率达到100%的城市是北京市、沈阳市、西安市;上海市为99%;武汉市为93%。
1.2.3 数据统计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五大城市成年人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
2.1.1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标准
如表1所示,将“很赞成”和“赞成”的数据合并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五大城市成年人认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标准有13条。其中,赞成“在政治上提高了我国国际威望”的人达94%;赞成“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凝聚力”的人达92%;赞成“促进了北京的城市建设”的人达91%。
赞成“增强了国民的体育意识”的人达89%;赞成“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的人达85%;赞成“不出现大的安全事故”、“我国运动员不出现兴奋剂事件”的人达83%;赞成“在经济上有盈余”的人达82%;赞成“我国的奖牌数比上届略有增长”的人达80%;赞成“我国的金牌数比上届略有增长”的人达79%;赞成“我国金牌数继续保持前3名,某些项目有重大突破”的人达78%;赞成“破世界纪录多于上届”的人达72%。
这一结果说明,五大城市成年人认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标准应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管理、比赛成绩等方面加以评价。
在政治方面,有92%~94%的成年人认为,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要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这一结果与奥运会是否成功举办,要看是否提升了举办国的国家形象,是否增强了举办国的民族凝聚力的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说明五大城市成年人对北京奥运会将给我国带来的政治效应具有高度的期待。从字面上看,这两个标准比较抽象,但从下述几个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尤其是在问卷2的调查结果中能够找出答案,有关这些内容待下面分析讨论。
在经济方面,有92%的成年人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要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82%的人则认为,在经济上应有盈余。这一结果与奥运会是否成功举办,要看举办国是否能够产生经济效应,对本国经济发展是否具有推动力的前人研究成果一致[2-7],说明五大城市成年人对北京奥运会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效应也具有高度的期待。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生产的体育运动器械(包括研究设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较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体育产品较少;现代体育服务业规模不大,且高端领域都被外资企业占领;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经验不足,运作规律有待摸索等。因此,如何以举办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是我国政府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此外,自洛杉矶奥运会以后,大凡被认为成功举办了的奥运会在经济上都有赢利,本次调查的结果也表明,我国五大城市成年人对北京奥运会在经济上的赢利有较高的心理期待,并把赢利作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标准之一。因此,如何在借鉴已经赢利举办国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的特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赢利模式,是我国政府将面临的一个挑战。
在社会方面,有91%的成年人认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要体现在是否促进了北京市的城市建设,使大家感到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结果与奥运会是否成功举办,要看举办国是否能够产生社会效应的前人研究成果一致[8-13],说明五大城市成年人对北京奥运会将给我国带来的社会效应具有高度的心理期待。
为了举办北京奥运会,北京市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包括体育场馆建设)。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北京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面临较大的挑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如何将参赛运动员、教练员、随队官员安全、准时地运送到比赛场馆;如何让前来观看比赛的各国观众能便捷、舒心前往比赛场馆,如何使前来采访的各国新闻媒体等人员能按时进行赛事报道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制订相关方案和措施。此外,如何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体现“绿色奥运”,也是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文化方面,有85%~89%成年人认为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要增强国民的体育意识,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这一结果与奥运会是否成功举办,要看举办国的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是否提高,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是否增多的前人研究成果一致[14-16],说明五大城市成年人对北京奥运会将给我国带来的文化效应也给予较高的期待。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有公论。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各级政府策划了一系列“与奥运同行”的活动,这些活动将进一步增强国民的体育意识,全民健身活动必将得到更快地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上,如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老年和中年、城镇职工和进城打工者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本调查的结果可能反映了五大城市成年人希望以我国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契机,进一步缩小这些差距的心理期望。
在管理方面,有83%成年人认为,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不能出现大的安全事故。这一结果与奥运会是否举办成功及安全保卫工作是否出色相关的前人研究成果一致[18],说明五大城市成年人对北京奥运会的安全问题予以较高的关注。安全问题始终是举办大型赛事的一个焦点,我国举办各类大型体育活动的历史表明,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表现是能够让世界放心的。但是,北京奥运会的规模之大,参与人员的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因此,在安全预防措施、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上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值得重视的是,在前人的研究中,尚未见到关于奥运会是否举办成功与举办国运动员是否出现兴奋剂事件有关的结论,而本调查的结果表明,五大城市成年人将我国运动员是否出现兴奋剂事件视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一个标准,因此,民众期望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不出现兴奋剂事件,避免国家形象受到损害,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使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完美性受到破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13条标准中,有4条标准与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比赛成绩有关,即期望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认知度达到72%~80%。这一结果与奥运会是否举办成功与举办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好坏直接有关的前人研究成果一致[20],这说明奥运会举办国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好坏直接影响本国民众的心理感受,结合有关“在政治上提高了我国国际威望”和“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凝聚力”的认知度达到92%以上的调查结果来分析,这两条的具体内涵可能与我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密切的关系(有关这种关系也将在问卷2的调查中得到验证)。尤其是我国在雅典奥运会上金牌总数已经上升到第二位,因此,当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办时,广大民众对我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的期待显然会进一步增强,所以,如何在比赛成绩上向人民交出一张满意答卷,是国家体育总局面临的一个关键任务,因为,这可能是全国广大人民的共同心理期待。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五大城市成年人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与前人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本调查结果也部分支持了我国大城市成年人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可能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的假设,即五大城市成年人将我国运动员是否出现兴奋剂事件视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一个标准,而在前人的研究中并未提出。
2.1.2 五大城市之间的差异
表2显示了五大城市成年人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比较结果。
从表中可以发现,对于这13条标准,除了在6~8、10~13条标准上,北京市成年人的认知度比武汉市成年人略高外,在总体上,与其它四个城市相比,北京市成年人对这些标准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这一结果部分支持了本研究关于各大城市成年人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可能有差异的假设。
这可能是由于北京市是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地,有关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各种信息比较多,北京市成年人对这些标准的内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作出了较为理性的判断。
此外,与其它四个城市相比,西安市成年人对这些标准的认知度较高。这可能反映了地处西北地区的成年人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提升我国在国际上形象,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增强国人凝聚力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期待。
2.1.3 年龄段之间的差异
表3显示了各年龄段成年人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比较结果。
从表中可见,在13个标准中,有4个标准出现随着年龄增长,认知度也随之提高的趋势,它们分别是:“我国奖牌数比上届略有增长”,“我国金牌数比上届略有增长”,“我国金牌数继续保持前3名,某些项目有重大突破”,“破世界纪录多于上届”。这表明,年龄越大的成年人对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期望值越高。这一结果支持了本研究关于各年龄段成年人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可能有差异的假设。
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越大的成年人将比赛成绩的好坏与国家的威望和民族的声誉相联系,希望通过我国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来体现中国人的自信、自尊、自豪,体验由此带来的荣誉感和力量感。
2.1.4 性别之间的差异
将男、女人群对每条标准的认知进行性别之间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金牌数继续保持前3名,某些项目有重大突破”,“我国运动员不出现兴奋剂事件”两个标准上,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df=2,=6.12,P<0.05;df=2,
=19.42,P<0.01),持赞成态度的女性多于男性,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支持了本研究关于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上,性别之间可能有差异的假设。
这说明与男性成年人相比,女性成年人更期望通过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优异成绩,为国争光,感受荣誉感和力量感的情感体验,不希望由于我国运动员发生兴奋剂事件,自信和自尊遭到伤害的心理倾向。
2.2 北京奥运会增强五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
2.2.1 因子分析结果
采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特征值为1,因子负荷量为0.5,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表4显示了五大城市成年人认为北京奥运会增强凝聚力的因子分析结果。
从表4可见,有4个因子被抽出,总贡献率达62%。就贡献率而言还是比较高的。经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信度系数达0.845,因此,可认为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从4个因子的具体内容来看,第一个因子所反映的内容涉及:如果我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不理想,将降低国民对体育和比赛的关注程度,影响自信心,减低工作情绪,使国民失望,自尊心受挫等词句,可以看出被调查人将自己归属于代表中国进行比赛的运动员这一群体,一旦这一群体代表在比赛中失利,自己的心理也将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将这一因子命名为“归属”因子。
第二个因子所反映的内容涉及:当我国国旗在赛场升起,国歌在赛场奏响,心情十分激动;公平竞争行为应该发扬等内容,因此,将这一因子命名为“力量”因子。
第三个因子所反映的内容涉及:鼓励我国运动员发扬顽强斗志和拼搏精神,以及即使成绩不理想,但北京奥运会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也能激励和鼓舞人民,因此,将这一因子命名为“认同”因子。
第四个因子所反映的内容涉及:我国的金牌数要增加,我国的金牌数与美、俄接近,金牌保持前3名才能体现大国地位等内容,因此,将这一因子命名为“大国意识”因子。
从4个因子的具体内容不难看出,北京奥运会增强五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都与我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好坏以及在比赛中的斗志、作风有关。即我国运动员公平竞争,“拼搏”精神足,比赛成绩好,就能得到民众的认同,并感到自豪,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感。如果我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不理想,民众的自尊心、自信心下降,产生失望的归属情感。这一结果与本研究问卷1的一些结果也吻合,即在五大城市成年人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标准的认知中,有四项标准与我国运动员获得优异比赛成绩有关。由此可见,两种调查结果都支持了本国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优劣是举办国民众认为奥运会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20],运动成绩是影响凝聚力的最重要因素[25]的观点。
时蓉华指出,凝聚力表现为“认同感、归属感、力量感”,反映了个体心理感受的知、情、意[23]。
归属感是指团体成员在情绪上融入团体,作为团体一员的心理感受,当团体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时,团体成员有共同感受。依据这一观点,可以推断五大城市成年人已将个人融入中国这一团体的成员,因此,代表中国参赛运动员的成功与失利,都将使这一团体的成员具有共同感受。我国运动员比赛成绩出色,民众的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感受就增强,反之,将产生失望、沮丧的心理感受。从因子分析抽出的归属感中所表达的内容来看,几乎都是忧虑一旦我国运动员比赛成绩不理想,自己将“影响自信心,减低工作情绪,使国民失望,自尊心受挫”等词句,这些词句反映了五大城市成年人具有强烈的国家归属感,以及从感情上爱护自己所属的团体,不希望团体目标遭到失利的心理倾向。
力量感是指团体成员依靠团体、得到支持、完成任务的信心的心理感受。当团体成员表现出符合团体期待的行为时,团体就会给予赞许和鼓励,力量感给团体成员以力量,使团体成员的活动坚持不懈。从“力量”因子所反映的“当看到我国运动员高举奖杯,听到国歌奏响,心情十分激动”等词句分析,五大城市成年人期待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比赛成绩,一旦这一期待得到实现,他们就会给予赞许和鼓励,同时自身也会感到自豪,并从中获得力量的心理感受。
认同感是指团体成员对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的心理感受。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人民而言,是一个百年难遇的重大事件,评价这一重大事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虽然是举办国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后取得的优异成绩,但是,即使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比赛成绩不理想,五大城市成年人认为,只要我国运动员发扬顽强斗志,展现拼搏精神,也能鼓舞和激励国人。这不仅反映了团体成员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正确认知,而且体现了对我国运动员的理解、宽容。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抽出的4个因子中,前3个因子与前人研究提出的凝聚力表现为“认同感、归属感、力量感”的观点[22]一致。但本研究还抽出了一个“大国意识”因子。这一结果部分支持了本研究关于北京奥运会影响五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可能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的假设。
从这一因子所表达的“我国的金牌数要增加,我国的金牌数与美、俄接近,金牌保持前3名才能体现大国地位”等内容中不难发现,五大城市成年人将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比赛成绩与美国、俄罗斯两个体育强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类比的心理倾向。
对于这一心理倾向可作如下分析。与世界上一些中等国家不同,凡是世界大国,该国民众的大国意识都比较强,都希望在国际竞争中体现大国应有的地位。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但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近二十几年来,虽然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国民的自信心,但与一些世界强国相比,在大多数领域还处于劣势,并不具备竞争优势。而在竞技体育领域,我国运动员已经具备与世界体育强国运动员竞争的实力,因此,五大城市成年人迫切希望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比赛成绩,体现体育强国的地位,这种希望可能反映了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人民期待从世界大国迈向世界强国的强烈心理预期。
2.2.2 各城市之间因子分析结果比较
表5显示了根据因子贡献率大小所排列的五大城市成年人认为北京奥运会影响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的因子分析结果比较。
从表中可以发现,五大城市抽出的因子完全一致,这表明五大城市成年人对影响凝聚力因素的认知具有一致性。这一结果不支持本研究关于北京奥运会影响我国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在各城市之间可能有差异的假设。
但是,将因子贡献率大小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发现北京市与上海市的因子排序一致,武汉市与沈阳市因子排序一致,而西安市与其他城市因子排序不完全一致。即在占贡献率最大的第一因子中,北京市和上海市是“力量”因子,而其他三个城市是“归属”因子。
从各城市因子分析得出的这两个因子的具体内容分析,“力量”因子所包含的内容是:当运动员高举奖杯、国旗在赛场上升起、国歌在赛场上奏响感到自豪、骄傲、激动;运动员的拼搏、协作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显示团结的力量,给国人以激励等。表达了一种相对积极的心理预期感受。“归属”因子所含内容是:如果我国运动员比赛成绩不好,将挫伤自尊心,影响自信心,使国人失望;降低对比赛的关注程度,影响工作情绪等。表达了一种相对保守的心理预期感受。这一结果反映了在认知和情感上的区域性差异,即北京市和上海市成年人的首要认知和情感趋向于积极、向上,而其他三城市成年人的首要认知和情感则趋向于保守、忧虑。本研究推测在这两种不同认知和情感趋向的深层可能隐含着两种不同的目标预期,即尽管北京市和上海市成年人对我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不理想的结果有一定心理准备(因为第二因子是归属),但首要的预期目标是期望“比赛获胜”,而其它三城市成年人虽然也希望我国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因为第二或第三因子是力量),但首要的预期目标是担忧“比赛失利”。这种不同的心理预期目标可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地缘政治的特征和文化特点有关。
2.2.3 年龄段之间的差异
将4个因子的得分在各年龄段之间进行比较,单因素方差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力量”因子(F=76.47,P< 0.01)、“归属”因子(F=11.84,P<0.01)、“认同”因子(F=18.70,P<0.01)、“大国意识”因子(F=57.45,P<0.01)上,年龄段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支持了本研究关于北京奥运会影响我国五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在年龄之间可能有差异的假设。
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力量”因子中,除50~59岁与60~69岁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年龄段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且年龄越轻得分越高。这说明,如果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年龄越轻,力量感越强。这可能与年龄越轻,情感越容易被激发的年轻人心理特点有关。
在“归属”因子中,18~29岁与40~49岁之间,30~39岁、50~59岁、60~69岁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前者两个年龄段与后者三个年龄段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后三个年龄段的得分较高,其中60~69岁年龄段得分最高。这说明,如果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比赛成绩不尽如人意,这三个年龄段人群自尊、自信下降,失望的归属感较强,尤其是老年人群。这可能与老年人由于长期的生活经历,自信变得相对较弱的心理特点有关。
在“认同”因子中,18~29岁与60~69岁之间,30~39岁与50~59岁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前者两个年龄段与后者两个年龄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这四个年龄段与40~49岁年龄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且40~49岁的得分最高。说明这一年龄段的中年人对我国运动员顽强拼搏认同度最高。这可能与40~49岁年龄段的中年人由于各种历练,观察事物较成熟,较理性的认知特点有关。
在“大国意识”因子中,40~49岁、50~59岁、60~69岁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三个年龄段与30~39岁、18~29岁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且年龄越轻,得分越高。这说明,年龄越轻,期望通过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展示大国地位的意识越强。这可能与年龄越轻,期待我国从世界大国迈向世界强国的心理预期越强有关。
2.2.4 性别之间的差异
将4个因子的得分进行男、女之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力量”和“归属”两个因子上,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2.20,P<0.05;t=3.98,P<0.01)。在“力量”因子上,女性的得分高于男性;在“归属”因子上,男性的得分高于女性。这一结果部分支持了本研究关于北京奥运会影响五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在性别之间可能有差异的假设。
这说明女性倾向于从我国运动员高举奖杯、我国国旗在赛场上升起、国歌在赛场上奏响中,体验自豪、骄傲、激动的力量情感;男性担忧体验由于我国运动员成绩不好,将挫伤自尊心,影响自信心,使人失望的归属情感。这可能与女性较倾向于感性认知,情感容易被激发,男性较倾向于理性认知的心理特点有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五大城市成年人认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标准有13条。其中,91%~94%的成年人赞成:在政治上提高了我国国际威望;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凝聚力;促进了北京的城市建设。80%~89%的成年人赞成:增强了国民的体育意识;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不出现大的安全事故;我国运动员不出现兴奋剂事件;在经济上有盈余;我国的奖牌数比上届略有增长。72%~79%的成年人赞成:我国金牌数比上届略有增长;我国的金牌数继续保持前3名,某些项目有重大突破;破世界纪录多于上届。
2.对于这13条标准,北京市成年人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西安市成年人的认知度相对较高。
3.年龄越大,对我国运动员获得优异比赛成绩的心理预期越高。
4.女性比男性更期望我国运动员在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同时,不发生兴奋剂事件。
5.北京奥运会增强我国五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有4个,依次为:归属感、力量感、认同感、大国意识。归属感包含的内容是:担忧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比赛成绩不理想,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认同感、力量感、大国意识包含的内容是:期望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顽强拼搏,公平竞争,取得优异比赛成绩,体现大国地位,使民众感到自豪,从中获得力量。
6.北京奥运会增强我国五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主要心理因素的因子数和因子命名相同,但因子贡献率的次序不同,北京市与上海市相同,武汉市与沈阳市相同,西安市与其他四城市不尽相同。
7.年龄越小,力量感和大国意识越强;50~69岁成年人的归属感较强;40~49岁成年人的认同感较高。
8.女性的力量感高于男性,男性的归属感高于女性。
3.2 建议
1.我国政府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管理、比赛成绩等方面全方位地考虑如何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着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
2.要加强对世界各国备战奥运会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尤其是要加强对美国和俄罗斯两大体育强国的信息研究,结合第二集团各国运动员的实力进行综合研究,有的放矢地制定各体育运动项目争金夺银的有关策略和方法,为我国运动员夺取优异成绩提供信息基础。
3.要重点加强科学化训练,综合提升科技服务和科技攻关的含金量,尽最大努力提高我国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特别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自我调控能力,在确保我国金牌数处于前两名的前提下,争取有新的突破,这一目标既是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关键指标,也是增强全国人民凝聚力的强力催化剂。
4.在积极鼓励和支持我国运动员争夺优异成绩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公平、公正比赛,大力进行禁止使用兴奋剂的宣传和教育,并采取强有力的赛前检测、赛中监控等措施,确保我国运动员不出现一例兴奋剂事件。
5.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和开赛期间,要防止各类媒体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过高期望值的宣传报道,给运动员造成过度的心理压力,尤其要预先重点做好我国各类媒体的工作,尽可能避免进行此类的报道,从环境因素上,为我国运动员减压,同时也使我国民众对我国运动员可能获得的比赛成绩保持理性的心理预期。
6.要加快北京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要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努力控制家用轿车的无节制增长,使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在北京奥运会举行期间,要着力防止城市交通出现堵塞现象,尤其要制订各种应急预案,确保参赛人员准时到达比赛场(馆),让观赛和旅游人员快速、便捷地抵达目的地。
7.要加快制订促进体育运动器材、特别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研发的产业政策,积极鼓励高校、研究所与企业相结合,加强自主创新,加快上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的高附加值;要鼓励和支持举办各类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探索有效的赢利模式,提升市场化运作的水平;要大力发展体育中介、体育经纪人、体育健身中心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体育产业的结构调整。
8.要在全国各地采用讲座、展示、知识竞赛等手段,大力宣传现代健康理念,介绍科学健身方法,增强全民的健身意识;要加大城镇社区的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的力度,为群众锻炼身体提供便利的场地和设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城市或社区范围开展群众体育比赛的机制,使全民健身活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9.要高度重视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各种敌对势力企图实施的破坏活动;要重点做好各国官员、教练员、运动员住宿地、比赛场馆的安保、以及在交通运送中的人身安全。
10.要积极探索北京奥运会的经济赢利模式,在冠名广告的赞助、社会公益赞助、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转播权、门票的合理定价和销售方式、纪念品的推销、支援者的服务等方面,增加办赛收入,合理开支,使北京奥运会在经济上有赢利。
收稿日期:2008-04-07; 修订日期:2008-04-15
标签: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中国金牌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奥运会项目论文; 五大发展论文; 归属感论文; 经济学论文;